泥沙縱向移動

當波浪從外海進入淺水區到達海岸時,它的傳播方向和海岸線往往是斜交,則波浪作用力與重力就不在一條直線上,而形成垂直海岸和平行海岸的兩個分力,當通過一個波後,泥沙顆粒在垂直海岸和平行海岸方向上都有了位移,這種運動稱為泥沙縱向移動。

形成地貌,灣頂灘(凹岸填充),沙嘴和攔灣壩,連島壩,堡島潟湖,

形成地貌

灣頂灘(凹岸填充)

當岸線向陸轉折形成凹岸時,由於波向線與岸線的交角增大而使泥沙流容量變小,可使泥沙流從原來不飽和或近飽和狀態轉變為飽和或過飽和,從而發生泥沙在凹岸的堆積,形成海灣頂部的海灘,稱灣頂灘。在海岸帶建造壩或連岸防波堤,也會在迎泥沙流來向一側引起類似上述的堆積。

沙嘴和攔灣壩

當岸線向陸轉折時,由於波向線與岸線的交角變小,泥沙流容量降低,部分泥沙在凸岸處發生堆積,形成向海伸出的沙嘴,其延伸方向與上游岸線走向一致或沿與新岸線等深線平行 方向伸展。沙嘴若發生在灣口,則可以發展成為攔灣壩。

連島壩

當岸外存在島嶼時,受島嶼遮蔽的岸段形成波影區,外海波浪遇到島嶼時發生折射或繞射,進入波影區後因波能減弱,泥沙流容量降低,沿岸移動的部分泥沙在岸邊堆積下來形成向島嶼伸出去的沙嘴。與此同時, 在島嶼的向陸側也會發育沙嘴,由島向陸延伸。當兩個方向發育的沙嘴相連 接時就形成連島壩。著名的連島壩有我國山東半島北岸連線芝罘島的連島壩,海南島三亞市的鹿回頭連島壩和義大利蒙特·阿津姆托里奧(MonteArgemtorio)連島壩等。

堡島潟湖

泥沙橫向運動和泥沙縱向運動共同形成的一種大型海岸類型,由沙壩(堡島)與潟湖組成,是一種組合地貌體系。沙壩(堡島)— 潟湖體系是海岸的一個重要類型,約占世界海岸的13%。
當泥沙橫向運動形成的水下沙壩不斷加積或海平面下降,露出水面後就成為海岸沙壩,如果其與海岸不相連則稱為離岸堤,長度短的稱為離岸島或島狀壩。有些大型的海岸沙壩可與岸相連。離岸堤也稱堡島。離岸堤可由激浪流加高達數米高,堤頂受風吹揚,常形成規模不同的沙丘。離岸堤大小尺度相差很大,寬度自10 米到1000 米不等,長几千米至幾十千米,最長的如墨西哥灣的離岸堤,長達1800 千米。離岸堤與陸地之間的較封閉或半封閉水體稱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外海相通。海岸沙壩的另一個成因是它也可以 由泥沙的縱向運動形成,如沙嘴可發育成沙壩。世界上大多數海岸沙壩—潟 湖海岸的形成與大洋海面上升有關,隨著海面上升,波浪對水下斜坡侵蝕並將物質帶到岸邊堆積而形成海岸沙壩。此外,由於海面上升或陸地下沉,也可使原來的沿岸堤與大陸分離而成為離岸堤。
潟湖由於位於波影區內,水體寧靜,沉積物細,因而潟湖沿岸常發育泥灘,泥灘上可生長植物。如有小河從陸地注入潟湖,也可帶來一些陸源沙體堆積。
在一般情況下,沙壩(堡島)—潟湖常形成在中潮差和小潮差的海岸。沿岸漂流或泥沙來源比較豐富,為沙壩塑造提供物質基礎;沿海平原與陸架相毗連的坡度都比較平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