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嚴重罪也。新作波羅闍已迦,波羅市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羅夷
- 外文名:Pārājika
- 釋義:術語
- 屬性:詞語
(術語)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嚴重罪也。新作波羅闍已迦,波羅市迦。
(術語)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嚴重罪也。新作波羅闍已迦,波羅市迦。...... 「波羅闍已迦,此雲他勝,謂破戒煩惱為他,勝於善法也。舊雲波羅夷,義...
在佛教而言,波羅夷是現在失去戒體,死後當墮地獄的大罪,若犯了一條,墮地獄的時間是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相當於人間的九十二萬一千六百萬年。...
四波羅夷,梵文Catuh parajika,巴利文Cattaroparajika。亦稱“四棄”,比丘戒中的第一類。若犯此法,不復成為比丘。此有四戒:一、犯不淨行,曰“婬”;二、不...
又作四波羅夷、四波羅市迦法,或譯作四極惡法、四他勝法。為戒律上的四種重罪。此有二說︰(一)指比丘應避免的四種根本重罪︰即非梵行、不與取、殺、上人法...
八波羅夷,比丘尼戒中的第一類。前四條與比丘戒相同。第五為“共染心男子觸摩戒”;第六為“與染心男子立語共期八事戒(八事為:捉男子手、捉衣、入屏處、...
《八波羅夷經》,佛教律典。著譯者不詳。一卷。波羅夷,梵文parajika的音譯,意為“重禁”,是戒律中最嚴重的戒條,犯者須開除出僧團。比丘如犯婬、盜、殺生、...
波羅提木叉(梵語 pratimok〇a 或 pratimok〇a,巴利語 patimokkha),佛教術語,又作波羅提毗木叉、般羅底木叉、喇底木叉。意譯為隨順解脫、處處解脫、別別解脫...
十重禁戒乃大乘菩薩嚴厲禁止作犯之十種波羅夷罪。又稱十重波羅提木叉、十波羅夷、十不可悔戒、十重禁、十重戒、十無盡戒、十重。相對於四十八輕戒而言。即:...
有四波羅夷法。何等為四。若菩薩為利養故自贊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若菩薩多饒財物。貧苦之人來從乞索菩薩慳貪無有慈心。乃至不施一錢之物。有求法者。...
以上八類合為五篇,即:波羅夷、僧殘、波逸提、提舍尼與突吉羅。五篇再開為七聚,有:波羅夷、僧殘、偷蘭遮、波逸提、提舍尼、惡作、惡說等。茲表列如下...
是波羅夷罪。菩薩十戒五不酤酒戒不酤酒戒者 謂酒能昏神亂性。故不應酤也。經雲。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
又名十波羅夷,即梵網經中所說的十無盡藏戒,因此種戒的戒相雖只有十種,但是已經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無盡藏戒。又因別於四十八之輕戒,故稱的重,誰要...
本律波羅夷及僧殘戒條解釋下常引用本生經,亦為特點之一。此種引用,計有︰(1)舍利弗本事名稱王及大臣陶利因緣,(2)耶舍本事輕躁眾生食地味緣,(3)耶舍母本事...
僧殘,梵語sam!gha^vas/es!a。音譯僧伽婆屍沙。五篇七聚之一。犯僧殘罪,須於二十人以上之清淨大眾前懺悔,並服從僧團之處罰。指戒律中僅次於波羅夷之重罪。又...
據四分律所載,戒可大別為八種,即波羅夷(比丘四,比丘尼八)、僧殘(比丘十三,比丘尼十七)、不定(比丘二)、捨墮(比丘三十,比丘尼三十)、單墮(比丘九十,...
五忍四十一位之說;下卷所說十重禁,乃綜合了《菩薩地持經》中第五“方便處戒名”和《優婆塞戒經》第三“受戒品”以及《菩薩善戒經》所出“諸波羅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