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狀流痕景觀

波狀流痕景觀是由紊流水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在洞壁(主要是洞口附近)上形成的一種波狀凹入形態的景觀,常成群出現其縱剖面不對稱,迎水面長而緩,背水面陡而短,可根據弧形波脊線的弧頂總是指向上游這一規律來確定當時的水流流向,故常被稱為指向流痕。

可以用一般的波浪特徵來描述波狀流痕的形態,如波長、波高、波寬等。這些要素中,波長最重要,其波長1〜2cm直至大於lm,其大小與水的流速成反比。根據波長、水的黏滯係數、水溫等可以求出水流的流速。桂林峰林平原中的洞穴,流痕長度多數在30〜50cm之間,推算當時水流流速為4~10cm/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