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波波沙)

波波沙(波波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將一件武器設計得很複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設計得很簡單卻是極其複雜的事情。” 蘇聯軍械設計師沙普金名言.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PPSh 41)正是貫徹了這個理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波沙
  • 外文名PPSH-41
  • 前型/級:DDP-40衝鋒鎗
  • 次型/級:PPS-43衝鋒鎗
  • 國家:前蘇聯
  • 設計師:斯帕金
  • 類別:衝鋒鎗
  • 用戶:蘇聯紅軍
波波沙
詳細資訊:PPSh41性能參數:
口徑:7.62mm
彈藥:7.62×25托卡列夫手槍彈
彈容藥量:71rds'彈鼓/35rds’彈匣
理論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擊方式:單/連
工作原理: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射擊
“將一件武器設計得很複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設計得很簡單卻是極其複雜的事情。” 蘇聯軍械設計師沙普金名言.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PPSh 41)正是貫徹了這個理念。
波波沙衝鋒鎗設計的簡單,和英國司登有很大區別,後者的設計更確切地說是簡陋,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性能。沙普金追求的簡單,目的是可靠耐用、易於批量生產,並沒有降低成本的壓力。因此在波波沙衝鋒鎗上,我們看到了傳統的木製槍托和槍身,以及槍管的散熱筒,這些在西方設計師眼裡都屬於奢侈品。
木製槍托和槍身雖然份量重,費工費料,但使槍的重心後移,有助於保證槍的平衡性能,提高了連發射擊時的準確性。槍管散熱筒使衝鋒鎗能夠長時間連續射擊。沙普金設計的散熱筒,末端比槍管長出一寸,而且稍稍前傾,這個設計大大減輕的槍口上跳,使波波沙的準確性比其前身PPD衝鋒鎗提高70%。
波波沙衝鋒鎗的外型格局明顯模仿芬蘭索米,但內部構造卻大相逕庭。波波沙的自動方式是最普通的自由槍機,為了降低射速提高準確性,沙普金直接在槍機後面貼了一塊毛氈以增強緩衝,難怪有專家稱波波沙的內部構造帶有農業社會的特徵。
波波沙使用大量衝壓組件,焊接或鉚接而成。拆卸保養非常簡單,即使你懶得保養也沒有關係,槍管和槍膛內側都進行了鍍鉻防鏽處理,這在當時也是絕無僅有。這些特點使波波沙具有無以倫比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無論雨雪、污泥、還是低溫,都不能阻礙其傾泄彈雨。
波波沙衝鋒鎗全長84公分,空槍重3.6公斤,使用7.62 x 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71發彈鼓或者35發彈匣供彈,槍口初速每秒鐘460米,射速每分鐘900發。托卡列夫手槍彈其實就是7.63毫米毛瑟手槍彈的翻版,彈道低伸近似步槍彈,使得波波沙衝鋒鎗具有200米的有效距離和極佳的準確性,加上900發的射速和71發的容彈量,造就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武器。
蘇軍步兵戰術原則有一條:“以堅定不移的決心逼近敵人,在近戰中將其殲滅。” 波波沙衝鋒鎗是貫徹這個戰術的理想武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裝備波波沙和手榴彈的蘇軍士兵幾人一組,從下水道迂迴滲透到德軍戰線後面突然殺出,打光一個彈鼓,扔幾顆手榴彈,然後鑽回下水道消失。這種游擊戰術給德軍造成極大傷亡。
二戰蘇軍最著名的戰術當屬“坦克騎兵” ,五、六個裝備波波沙衝鋒鎗和手榴彈的蘇軍士兵搭乘一輛坦克,而數百輛搭乘步兵的坦克會向德軍防線發動高速衝擊。 這些搭乘的步兵暴露在各種各樣的火力之下,通常傷亡慘重,一旦坦克突破敵陣,倖存的步兵會跳下車來四處掃射,大量殺傷近旁的德軍士兵。有統計數據顯示,每次攻勢坦克騎兵的平均壽命只有5天,這種自殺式的進攻卻非常有效,不斷粉碎德軍的防守。二戰中蘇軍是衝鋒鎗裝備最普遍的軍隊,有時整連整營的步兵清一色地配備波波沙。
二戰給人的啟示之一,就是精英路線敵不過民眾路線,數量最終一定戰勝質量。對戰爭貢獻最大的武器,通常是性能可靠(不一定要優異),數量龐大。一件武器無論性能再優越,如果不能大批裝備部隊,都無異於紙上談兵。
整個戰爭期間蘇聯一共生產了600萬支波波沙衝鋒鎗,數量之龐大,英國司登(400萬支) 、美國湯普森(200萬支) 、和德國MP40(120萬支) 都無法相比。
更為可貴的是,波波沙的射程、準確性、可靠性以及密集火力都勝過其它衝鋒鎗一籌,在性能方面大概只有芬蘭索米可以與之相比,但索米整個二戰只有8萬支的產量。以實戰標準衡量,蘇聯波波沙衝鋒鎗無疑是二戰最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