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53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530戶通電,有49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9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30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3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34.00畝(其中:田432.00畝,地302.00畝),人均耕地0.3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282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125.00畝,人均
經濟林果地1.90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波村發展
該村1958年初開始小範圍種植核桃,主要以民眾零星種植為主,約1000餘畝,所產核桃主要用於加工油,核桃的市場價值未能充分體現。1983年後,國家出台了林業發展扶持政策,鼓勵民眾大力發展林果業,並由林業部門為農戶提供種苗,給予每棵種苗補助0.5元的優惠政策,鼓勵民眾種植核桃,共發展核桃2000餘畝,現多數核桃已進入盛產期。2002年後,在“退耕還林”等國家項目的帶動下,波村民眾種植核桃積極性高漲,全村又發展核桃4000餘畝。
該村為提高核桃的科技管理水平,依託黨校、村級黨員活動室、現代遠程教育等培訓陣地,利用“農函大”、“新型農民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加大對核桃的種植管護力度,每年舉辦各種形式的科技培訓宣傳5至6期,培訓民眾600多人次。通過培訓和不斷實踐,民眾多數已學會自己育苗、自行嫁接,並在核桃的生產管理方面積累了經驗。
為提高核桃地單位面積的效益和產出,該村因地制宜,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發展路子,在核桃地里套種茶葉、包穀、豆類等
農作物,最大限度地發揮核桃地的作用,提高單位土地的效益和產出。全村核桃地套種面積已達2000餘畝,套種後每畝附作物收益六七百元。通過套種,改變了核桃地的土壤結構,促進了核桃生長,增加了農民收入。
每年核桃收穫季節,該村通過本地種植大戶和行銷大戶引進省內外客商,在核桃收穫之前就進駐各村,有的客商與民眾在核桃未成熟以前就簽訂了訂購契約,核桃產品未出現過滯銷情況。核桃價格一直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核桃收購價均保持在每公斤20至30元,民眾收入逐年增加。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27.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70.00萬元,畜牧業收入889.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0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564.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7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5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9人 ,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1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中藥材、林果,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魔芋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中藥材、林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0戶,共鄉村人口2165人,其中男性1106人,女性1059人。其中農業人口2165人,勞動力1137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5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4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0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存在問題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設施較差,電力設施較差,教育科技設施較差。發展模式落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較少;農民文化素質低,科技意識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茶葉、竹子、林果、大力發展養殖業、完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中藥材--重螻、魔芋;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建立紅色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