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波斯蚍蝗
- 拉丁學名:Eremippus persicus (Uvarov, 1929)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直翅目
- 亞目:蝗亞目
- 科:網翅蝗科
- 亞科:網翅蝗亞科
- 屬:蚍蝗屬
- 種:波斯蚍蝗
- 分布區域:新疆,西藏
外形特徵,雄性,雌性,體色,種群分布,
外形特徵
雄性
體小而勻稱。頭短而高,略高於前胸背板。頭頂尖銳,眼間距的寬度為顏面隆起在觸角之間寬度的1.4倍。頭側窩狹長,梯形,其長為最寬處的2.5倍。顏面傾斜,顏面隆起明顯,全長具縱溝,上端較狹,下端較寬。觸角絲狀,超出前胸背板後緣頗多,中段一節之長度為寬度的1.8倍。複眼卵形,其縱徑為眼下溝長的1.8倍。前胸背板中隆線和側隆線較明顯,側隆線中部彎曲;後橫溝位於背板中部之前,切斷中隆線和側隆線,溝後區的長度為溝前區長的1.33倍;前緣平直,後緣呈圓弧形。前胸腹板在兩前足基節之間略呈圓形隆起。中胸腹板側葉間中隔的最狹處為長的1.5倍。後胸腹板側葉在後端明顯分開。前、後翅發達,超過後足股節的頂端;前翅中脈域具中閏脈。前足股節、脛節具稀疏的長毛。後足股節勻稱,上膝側片頂端圓形。後足脛節頂端內側的下距長於上距,內、外側各具刺10—11個。後足跗節第1節較短,等於第三節之長度;跗節爪間中墊頗小,不到達爪之中部。下生殖板短錐形,頂端鈍。
雌性
體較雄性稍大。頭頂略尖,接近直角形。頭側窩長度為最寬處的2.2倍。觸角較短,剛到達前胸背板的後緣,中段一節的長度為寬度的1.5倍。複眼較小,縱徑為眼下溝長的1.4倍。前胸背板溝後區長為溝前區長的1.2倍。中胸腹板側葉間中隔的最狹處為長的1.4倍。上產卵瓣的上外緣端部具凹陷。
體色
暗褐色。觸角暗褐色。複眼後方,向後沿前胸背板側隆線外側具不甚明顯的黑褐色狹條紋。前翅暗褐色,散布不明顯的小黑斑。後足股節淡褐色,內側基部具黑斜紋,上側中部具2個很不明顯的暗斑。後足脛節淡褐色,脛節上刺的端半部黑色。腹部橙黃色。
體長:♂11.6—15mm,♀16.8—20mm;前翅長:♂10.5—14mm,♀15.3—20mm;
後股節長:♂7.3—7.9mm,♀10.7—11mm。
體長:♂11.6—15mm,♀16.8—20mm;前翅長:♂10.5—14mm,♀15.3—20mm;
後股節長:♂7.3—7.9mm,♀10.7—11mm。
種群分布
新疆(青河、奇台、布爾津、米泉、吉木乃、瑪納斯、和豐、沙灣、額敏、石河子、特克斯)、西藏(札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