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年9月25日,瓦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亞向西南越過達連地峽後,在高山頂上望見了一片汪洋,地理大發現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後來新任都督佩德拉里亞斯·達維拉(Pedrarias Davila)對他很是顧忌,竟於1519年將其處死。然後佩德拉里亞斯追隨對手的計畫,把殖民點遷到了地峽的南邊,建立了巴拿馬城。他的一位部下迭戈·德阿爾比特斯(Diego de Albites)受命到北方海岸探險,於1519年重建了被遺棄的諾姆布雷·德迪奧斯。佩德拉里亞斯下令疏通連線南北兩地的山道,據說他們抓獲了4000名印第安人來建造這條通路,一路開山架橋,鋪設河石。雖說長僅60餘英里,寬不過3英尺,卻不知沾染了多少印第安人的血汗。1519年8月,佩德拉里亞斯從諾姆布雷·德迪奧斯出發,檢閱這條山路,一直到達了巴拿馬城。
1586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派人到加勒比海對各個港口進行考察。考察者注意到了貝略港所具有的優越港口條件和可供防禦的地形,極力向國王推薦這個地方,於是菲利普二世下令在此建立起運港。1597年3月20日,在新西班牙(墨西哥)官員弗朗西斯科·德瓦爾維德-梅爾卡多(Francisco de Valverde y Mercado)的主持下,城鎮正式建立起來,命名為聖菲利普·德波多韋羅(San Felipe de Puertovelo)。迪奧斯港的居民全都搬了過來——就在兩年前,它被德雷克一把火燒掉了。而它於1537年被授予的城市地位和盾形徽章也一併移交過來,徽章是由城堡和船體組成的,邊上題以銘文“Tierra Firme, Breñas de oro”。
地形
貝略港整個港灣呈半月形——準確地說像一個深陷入的口袋,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1.5—1.8公里。入口處水深約100英尺,靠近城鎮處也有45英尺,非常適合船舶停靠。整個港灣能夠同時容納300艘西班牙大帆船和1000艘其他小型船隻,或者2000艘中小型快速帆船。這些帆船一點都不擔心它們的安全,因為港灣四周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於防守,西班牙人就著天然的地形構造了一系列堡壘。其中最早建立的是扼守入口的南北兩處碉堡,始建於1600年。南邊的叫做聖地亞哥堡(Fortaleza de Santiago),安放有5尊大炮。北邊的聖菲利普堡(El Castillo de San Felipe de Todo Fierro,又叫鐵堡)則是最大最堅固的一座堡壘,擁有35尊重加農炮。它就著原有的山勢,用從港灣內挖掘上來的珊瑚礁石築成,城牆主體厚度竟有3米左右。壘砌這些石料時,特意使用了含有一種紅粘土的混合石灰,乾透之後就變得和石料一樣堅硬。即使在潮濕的雨季,這些石料依然乾燥和堅固。威力巨大的加農炮彈轟來,不過在牆面上留下一個凹印而已。
顯然,入口的防禦工事具有強大的威懾力,任何敵對船隻想突入港內都將異常困難。隨後(1604年)在離城鎮不遠的西南郊區建立了格羅里亞堡(Santiago de la Gloria),以便就近保護密集的居民區和市集。1667年又在更近的東北城區外修建了突出於海岸的聖格諾尼莫堡(San Geronimo),這是一個加強的重要碉堡。此外還陸續修建了許多小型要塞,如San Cristobal(1683年)、Buevaventura(1731年)、San Fernando (1753年)、Casa Fuerte(1753年)、Santiago(1753年)和La Trichera(1780年)。每個地方都駐有一定數量的守備隊——一開始駐軍並不多,聖地亞哥堡是30人,聖菲利普堡是50人。在每年的大市集期間,守備隊總數在300人左右。實際上貝略港還有外線防禦力量,比如早在1595年就在恰格雷斯河口修建了聖洛倫索堡(Castillo de San Lorenzo),這個地方位於它西南30多英里的海岸上,隔今運河北端的科隆城不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防守陣地。總的來說防禦力量異常強大,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可惜再堅固的堡壘也有被攻破的時候,歷史上此類事情一再上演,正如後文所要敘述一般。
一艘西班牙小船劃近布爾福德號,上面有貝略港的地方長官弗朗西斯科·馬丁內斯·德雷特斯(Francisco Martinez de Retez)和海岸警備司令弗朗西斯科·德阿波洛亞(Francisco de Aboroa)簽署的投降書。於是英軍上岸受降,著手接收城鎮和防禦工事。弗農允諾保障西班牙人的生命安全,並為死難者舉行了葬禮。他們沒有劫掠城鎮,也沒有拷打折磨居民——畢竟這是正規軍隊,而非一般海盜之流。他們只是拿了約10000個比索,作為軍隊的“辛苦費”。然後開始破壞防禦工事,把那些完好的重炮搬到自己船上,剩下的也一概摧毀。前面說過,聖菲利普堡因異常堅固而被稱為鐵堡,英軍為了拆毀它,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據弗農自己講,他們進行連續爆破,一共花了18天的時間,最終才把它完全摧毀,不得不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