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托西果松

波托西果松

波托西果松(學名:Pinus culminicola Andresen & Beaman)是松科、松屬植物。一種灌木,高1-5米,直徑15-25厘米,多莖或極低分枝,具有低、密、圓形樹冠。苞葉(葉脈)的基部下延。營養芽寬卵形,頂芽長6-10毫米。針葉5片(很少4或6)一束。球果近頂生,單生或成對。種子深橙棕色,有一個0.5-1毫米的種翅,在種子釋放時留在球果中。原產於墨西哥(科阿韋拉州、新萊昂州),生長於海拔3000-3700米之間。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瀕危(E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托西果松
  • 拉丁學名:Pinus culminicola Andresen & Beaman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杉綱
  • 松杉目
  • 松科
  • 亞科松亞科
  • 松屬
  • :波托西果松
  • 命名者及年代:Andresen & Beaman,1961 
  • 保護級別:瀕危(EN)IUCN標準
  • 英文名:Potosi Pinyon Pine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一種灌木,高1-5米,直徑15-25厘米,多莖或極低分枝,具有低、密、圓形樹冠。通常形成厚達數米、寬達數十米的廣泛墊子(“常綠有刺灌木叢”)。樹皮很薄,有鱗,有剝落的毛茸茸的灰褐色板,露出下面的鮮橙色樹皮(類似於約翰果松);幼莖上的樹皮光滑和灰色。分枝眾多,一級分枝通常匍匐到無柄,高階分枝無柄直立,短,厚,剛性但有彈性,形成一個緊密的,圓形到扁平的樹冠,通常與其他個體重疊。芽短,厚,粗糙;苞葉(葉脈)的基部下延,宿存,淺棕色變為灰色。苞葉小,狹三角形到鑽形,先端尾狀,邊緣侵蝕,部分宿存,淺棕色,風化帶黑灰色。營養芽寬卵形,頂芽長6-10毫米,側枝較小,稍含樹脂;鱗片覆瓦狀,在先端離生,鑽形尾狀,淺棕色。葉鞘最初長6-8毫米,由4-6個覆瓦狀、半透明、具緣毛的鱗片組成;在成熟葉中,鱗片分開,在葉的基部形成一個蓮座叢,稻草色至灰色,半宿存,但主要落在葉叢生之前。在末級分枝上的密集叢生的葉單位。針葉5片(很少4或6)一束,長3-5厘米,厚0.9-1.3毫米,鈍;硬,向莖尖彎曲,邊緣全緣,兩正面都有氣孔,背面深綠色,正面有白霜,每個葉面上有4-5條氣孔線;宿存2-3年。葉解剖:橫截面三角形,具凸的背面;皮下單形,有2層細胞;樹脂管道1-2,外部,在背面;石碑圓柱體;內胚層的外細胞壁不增厚;維管束單一。
雄球花聚集在新梢的近端部分(約1/2),成熟時卵形長圓形,長5-8毫米,淡黃,變黃棕色。球果近頂生,單生或成對,無梗或在一個結實的短花序梗上,被鑽形尾狀葉覆蓋。未成熟球果近球形,樹脂狀,紫褐色,2年內成熟。成熟的球果近球形,閉合時,開放,基部扁平和遠端,展開可育的種鱗,然後3-4.5厘米×3-5厘米;很快落葉。種鱗約45-60,除了較小的,不育的近端鱗片外,分開並廣泛展開,不規則,通常彎曲,薄,粗糙起皺,橙棕色,有1-2深,杯狀凹陷容納種子,邊緣為膜狀種翅殘餘,邊緣不規則,蝕變,兩側淡黃色,種杯棕色。鱗盾稍高,橫向龍骨狀,菱形,具尖頂,寬10-15毫米,具4-5毫米寬的黑色鱗臍,平或稍高。鱗臍背側,稍隆起,棱形輪廓,可達5毫米寬,有或沒有小皮刺,深棕色,通常樹脂質。上冠中發育完全的球果具有10-15個可育鱗片;來自低枝的小球果(授粉和營養供應差)通常不平衡,有1-10個可育鱗片。種子深橙棕色,5-7毫米×4-5毫米,有一個0.5-1毫米的種翅,在種子釋放時留在球果中;種殼厚0.5-1.0毫米,堅硬;胚乳白色。大多數種子在11月中旬散播,表明球果在10月下旬成熟。子葉8-11。

產地生境

原產於墨西哥(科阿韋拉州、新萊昂州)。波托西果松的海拔範圍為3000-3700米,包括這些山脈的最高山脊。其習性與其他山地“矮松”非常相似,例如歐洲的矮赤松(Pinus mugo Turra)和東北亞的偃松Pinus pumila (Pall.) Regel)。狂風、冰或沙風對葉片角質層磨損的適應是造成這種習慣的原因。土壤主要為岩石和石灰質。由於在這些山峰會上缺乏氣象站,氣候條件並不為人所知,但降水量可能非常豐富(其中一些是降雪)。在波托西山,該物種形成了密集個體的廣泛單一栽培。它與分散的、發育不良的哈特維希松(Pinus hartwegii Lindl.)一起出現,這表明在3700米附近沒有到達那裡的氣候樹線。在科阿韋拉的塞拉瑪爾塔山上,在一個灌木群落中發現了波托西果松(Pinus culminicola Andresen & Beaman),其中有櫟屬植物、熊果屬、美洲茶屬、龍舌蘭屬和草;在Cerro La Viega和Sierra de Arteaga,有類似的植被,但也有冷杉屬和黃杉屬,據報導,也散落生長著波托西果松(Pinus culminicola Andresen & Beaman)。
波托西果松
波托西果松原產地

生長習性

據報導,波托西果松上的花粉傳播發生在7月下旬,海拔3690米,這表明受精晚,生長季節短。該植物是強烈的近親繁殖,自花受精的種子通常生長不良。它們與該屬的其他成員自由雜交。它們與鴉科鳥類(在本例中為松鴉和星鴉)具有互惠關係以散播其種子。鳥兒有強有力的喙,使它們能夠拔出種子並敲開貝殼。它們將許多種子儲存在離親本植物一定距離的地方——其中一些種子永遠不會被吃掉,可以發芽並長成新樹。葉分泌物抑制種子發芽,從而抑制樹下其他植物的生長。該屬植物對蜂蜜真菌特別敏感。

繁殖方法

播種:最好在種子成熟後,在寒冷的環境下,將種子播種在單獨的花盆中。在4℃下進行6周的短期分層可以提高儲存種子的發芽率。儘快將幼苗種植到固定位置,並在第一個或第二個冬天進行越冬保護。該植物的根系非常稀疏,越早種植到固定位置,生長得越好。當樹木非常小,在30-90厘米之間時,應將其種植在固定位置;也可以在大約5-10厘米高的時候種植到露地中,只要除掉周圍的雜草,就可以很好地生長。較大的樹木生長緩慢,甚至幾年內都無增長。這也會嚴重影響根系發育和抗風能力。
扦插:插條僅適用於從10年以下的樹上採集。在短枝的基部使用單葉束。在採摘插枝前幾周將嫩枝剝皮會有助於生根。插條通常生長緩慢。

主要價值

該物種不用於商業用途,但在當地可用於柴火。宜作大型假山的矮叢松,枝葉美觀,值得栽培園藝。油樹脂中提取的松節油,具有防腐劑、解痙劑、收斂劑、利尿劑、發紅劑、興奮劑和驅蟲劑的作用。它是一種內服治療腎臟和膀胱疾病的有價值的藥物,既可以內服,也可以作為按摩和蒸汽浴治療風濕病。它對呼吸系統也非常有益,因此可用於治療黏膜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例如咳嗽、感冒、流感和結核病。以搽劑膏藥、藥膏、草藥蒸汽浴和吸入器的形式外用,對各種皮膚病、傷口、瘡、燒傷、癤子等非常有益。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瀕危(EN)。
種群現狀:可能在當地很常見,但在非常有限的地區。由於火災,總人口最近(截止2011年)出現了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