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羅夫斯基

波克羅夫斯基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波克羅夫斯基(俄語: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кровский,英語:Mikhail Pokrovsky)1868~1932)俄羅斯蘇聯歷史學家科學院院士。

1868年 8月29日生於莫斯科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891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歷史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克羅夫斯基
  • 國籍:俄羅斯
  • 出生日期:1868
  • 逝世日期:1932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人物生平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波克羅夫斯基1905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參加莫斯科十二月武裝起義。1907年,出席在倫敦召開的社會民主工黨第5次代表大會,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907~1917年,僑居國外,1909年,在巴黎參加俄國唯心主義哲學家A.A.波格丹諾夫的反布爾什維克的《前進》派(1911年退出)。在國外期間,寫了《自遠古以來的俄國歷史》4卷。1917年8月,回國參加莫斯科武裝起義,任莫斯科蘇維埃主席。
波克羅夫斯基波克羅夫斯基
1918年,參加《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談判。後任蘇維埃政府副教育人民委員,直到逝世。其間還曾任共產主義學院、蘇聯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紅色教授學院、馬克思主義者歷史學家協會的領導人,為蘇聯歷史科學的發展做了大量組織工作,並寫了許多史學著作,對蘇聯馬克思主義史學建設做出了貢獻。

主要貢獻

他的《俄國歷史概要》一書曾得到В.И.列寧的好評。他重視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鬥爭、革命運動和人民民眾的作用等問題的研究,力圖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但他的著作中也反映出經濟唯物主義的影響,誇大商業資本的作用,對歷史的敘述往往過於簡單化。1928年,聯共(布)黨和蘇聯政府慶祝波克羅夫斯基60誕辰,授予他列寧勳章。1932年 4月10日,在莫斯科逝世。死後不久,蘇聯開始對他的史學觀點進行批判,並把“人民敵人”等罪名也加在他和“波克羅夫斯基學派”頭上。60年代,蘇聯史學界對他重新進行了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