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混凝土圖書

泡沫混凝土圖書

本書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泡沫混凝土分會推薦讀物,作者是泡沫混凝土行業權威專家閆振甲、何艷君。

目前我國泡沫混凝土正處於由單一建築保溫板向多品種製品發展的轉型期。許多企業正在向自保溫砌塊、自保溫牆板、裝飾保溫一體化板等轉型發展。《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實用技術》一書對引導企業成功轉型,在技術上提供了及時的保證,這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實用技術》主要面向生產一線技術人員,也可供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實用技術
  • 又名:泡沫混凝土圖書
  • 作者:閆振甲  何艷君
  • ISBN:978-7-5160-1165-2
  • 類別:建築材料
  • 頁數:331
  • 定價:88
  • 出版社: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6
  • 裝幀:平裝
  • 開本:1/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內容簡介

《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實用技術》是一本泡沫混凝土建築保溫製品生產與套用技術普及型讀物。全書共分17章。前10章為建築保溫製品生產技術基礎,詳細介紹了產品的生產原材料、設備、工藝、影響因素、生產誤區等技術要素。後7章是各種製品生產與套用的分述,詳細介紹了高性能保溫板、自保溫砌塊、自保溫牆板及屋面板、有機無機複合保溫製品、保溫裝飾一體化板、小型自保溫牆板、填芯複合砌塊等各種產品的生產技術。本書基本涵蓋了各個生產要素及當前主要的泡沫混凝土建築保溫製品,是一本技術全面、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好的專業參考書。

作者簡介

《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實用技術》作者閆振甲,1951年生,籍貫河南省,現住北京大興區。我國泡沫混凝土行業的奠基人之一,現任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泡沫混凝土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已發表學術論文56篇,已出版著作有《泡沫混凝土實用生產技術》(2006年)、《泡沫混凝土現澆複合牆體技術》(2013年)、《泡沫混凝土材料與工程套用》(副主編,2013年)、《工業廢渣生產建築材料實用技術》(2001年)、《鎂水泥改性及製品生產實用技術》(2006年)、《陶粒生產實用技術》(2006年)、《免燒磚生產實用技術》(2008年)等7部。其中《工業廢渣生產建築材料實用技術》獲第二屆化學工業優秀圖書二等獎。由他原創並推動發展的泡沫混凝土現澆複合牆體、泡沫混凝土填充複合砌塊及複合牆體、泡沫混凝土自保溫製品及建築體系,已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推動了我國建築保溫方式的轉型。

目錄信息

第1章 概 論
1.1 泡沫混凝土的概念
1.1.1 混凝土的化學發泡與物理髮泡
1.1.2 泡沫混凝土概念的不同見解
1.1.3 泡沫混凝土新概念的討論界定
1.2 泡沫混凝土保溫產品的優勢
1.2.1 有機保溫的火災隱患
1.2.2 泡沫混凝土保溫材料與有機保溫材料相比的優勢
1.2.3 泡沫混凝土保溫材料與加氣混凝土相比的優勢
1.2.4 泡沫混凝土保溫材料與無機纖維保溫材料相比的優勢
1.2.5 與其他無機多孔材料相比的優勢
1.3 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的發展瓶頸與產業轉型
1.3.1 發展瓶頸
1.3.2 產業轉型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1.3.3 產業轉型面臨的主要技術問題
1.3.4 轉型升級的方向
1.4 泡沫混凝土新型建築保溫製品
1.4.1 泡沫混凝土新型建築保溫製品的定義
1.4.2 主要品種
1.4.3 泡沫混凝土新型保溫製品的主要技術特點
第2章 膠凝材料及選用
2.1 膠凝材料概述
2.1.1 概念與種類
2.1.2 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對膠凝材料的性能要求
2.1.3 其他性能要求
2.1.4 傳統膠凝材料的套用狀況
2.1.5 既有膠凝材料對泡沫混凝土保溫產品生產的不適應性
2.1.6 膠凝材料技術創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2.2 鎂質鹼式鹽5·1·7複合水泥
2.2.1 開發與套用狀況
2.2.2 鹼式鹽硫酸鎂質水泥的特點
2.2.3 鹼式鹽硫酸鎂水泥用於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生產的優勢
2.2.4 5·1·7水泥主體原料氧化鎂的活性控制
2.2.5 5·1·7水泥中氧化鎂的技術要求
2.3 新型複合矽酸鹽泡沫混凝土專用水泥
2.3.1 技術原理
2.3.2 性能特點
2.3.3 在保溫製品生產中套用的優勢
2.3.4 複合專用水泥的一些不足在使用中的彌補方案
2.3.5 複合專用水泥的生產
2.4 通用水泥的選用和改性
2.4.1 七大通用水泥的不同技術特點
2.4.2 七大通用水泥的選擇原則
2.4.3 七大通用水泥的具體選用
2.5 快硬硫鋁酸鹽水泥選用及改性技術
2.5.1 簡介
2.5.2 快硬硫鋁酸鹽水泥的性能
2.5.3 快硬硫鋁酸鹽水泥的技術指標
2.5.4 快硬硫鋁酸鹽水泥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
2.5.5 快硬硫鋁酸鹽水泥用於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生產中的優勢
2.5.6 快硬硫鋁酸鹽水泥的一些不足
2.5.7 技術評價與選用
2.5.8 快硬硫鋁酸鹽水泥改性措施
2.5.9 複合硫鋁酸鹽水泥
2.6 氯氧鎂水泥選用及改性
2.6.1 氯氧鎂水泥的概念
2.6.2 氯氧鎂水泥的主要性能
2.6.3 優點和弊端
2.6.4 氯氧鎂水泥的水化產物及特點
2.6.5 氯化鎂
2.6.6 氧化鎂的選用
2.6.7 氯氧鎂水泥的改性
第3章 輔助膠凝材料的性能與選用
3.1 概述
3.2 用於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的礦渣微粉
3.2.1 礦渣微粉的來源及製備
3.2.2 礦渣的成分與水化活性
3.2.3 礦渣的選購與質量控制
3.2.4 礦渣性能對生產泡沫混凝土保溫產品的影響
3.3 用於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的粉煤灰
3.3.1 來源與製備
3.3.2 成分
3.3.3 粉煤灰提高泡沫混凝土性能的三大效應
3.3.4 粉煤灰對生產泡沫混凝土保溫產品的影響
3.3.5 粉煤灰質量控制與選購
3.4 用於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的矽灰
3.4.1 矽灰的來源與加工
3.4.2 矽灰的作用原理
3.4.3 矽灰性能對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生產的影響
第4章 發泡劑和泡沫劑
4.1 泡沫混凝土化學發泡劑
4.1.1 化學發泡劑
4.1.2 泡沫混凝土用化學發泡劑
4.1.3 鋁粉發泡劑
4.1.4 雙氧水發泡劑
4.2 物理泡沫劑
4.2.1 泡沫劑的一般概念
4.2.2 泡沫劑的廣義概念與狹義概念
4.2.3 水泥泡沫劑生產套用概況
4.3 泡沫劑技術標準及檢測方法
4.3.1 物理制泡泡沫劑及其質量控制
4.3.2 泡沫質量的測定方法
4.3.3 泡沫混凝土性能的試驗方法
4.3.4 泡沫劑的選擇
4.3.5 物理髮泡劑簡易檢測方法
第5章 外加劑及輔料
5.1 外加劑及輔料的種類
5.2 發泡外加劑
5.2.1 穩泡劑
5.2.2 增泡劑
5.2.3 調孔劑
5.2.4 發泡速度調節劑
5.3 工藝外加劑
5.3.1 概述
5.3.2 高效減水劑
5.3.3 促凝劑
5.4 泡沫混凝土改性外加劑
5.4.1 防水劑
5.4.2 增強劑
5.4.3 增韌劑
5.4.4 導熱係數降低劑
5.4.5 改性功能輔助材料
第6章 產品設計
6.1 設計總述
6.1.1 設計重要性
6.1.2 設計原則
6.1.3 產品設計要求
6.2 產品結構設計
6.2.1 產品結構的現有狀況及走向
6.2.2 產品結構設計影響因素
6.2.3 結構設計方案
6.3 保溫性能與乾密度設計
6.3.1 保溫性能設計
6.3.2 乾密度設計
6.4 抗壓強度性能設計
6.4.1 抗壓強度性能的重要性
6.4.2 抗壓強度設計及影響因素
6.5 耐久性指標設計
6.5.1 吸水性能設計
6.5.2 乾燥收縮值設計
6.5.3 碳化性能設計
6.5.4 軟化係數設計
第7章 配合比設計技術
7.1 配合比設計概述
7.1.1 配合比設計的步驟
7.1.2 正確認識配合比,科學掌握配合比
7.1.3 配合比設計的基本原則
7.1.4 配合比設計的基本參數
7.2 保溫產品配合比的組成
7.2.1 配合比組成
7.2.2 各組分的作用
7.3 各組分的配比量
7.3.1 配合比的可變性
7.3.2 配比量設計
7.4 配合比設計的幾個關鍵問題
7.4.1 低導熱係數產品的配合比設計
7.4.2 低熱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7.4.3 降低產品吸水率的配合比設計
第8章 生產工藝
8.1 生產工藝簡介
8.1.1 工藝類型
8.1.2 不同類型工藝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8.2 生產工藝流程
8.2.1 固定澆注完全工藝流程
8.2.2 固定澆注簡單工藝流程
8.2.3 固定攪拌移動澆注工藝流程
8.2.4 移動攪拌和澆注工藝
8.3 工藝控制
8.3.1 原材料及預處理工藝控制
8.3.2 配料工藝控制
8.3.3 攪拌與澆注工藝控制
8.3.4 靜停硬化工藝
8.4 脫模與移坯工藝
8.4.1 坯體硬化程度的確定
8.4.2 脫模、移坯工藝的技術要求
8.4.3 脫模方式及移坯方式
8.4.4 脫模、移坯工藝過程
8.5 切割工藝
8.6 後期養護工藝
8.6.1 後期養護工藝的任務與重要性
8.6.2 後期養護條件及方法
8.7 乾燥
8.7.1 乾燥任務
8.7.2 乾燥要求與方法
8.8 包裝
第9章 生產設備及生產線
9.1 泡沫混凝土保溫板設備發展與套用狀況
9.1.1 2011年前的發展套用狀況
9.1.2 2012~2014年改進型設備
9.1.3 發展瞻望
9.2 保溫製品設備的配置及影響
9.2.1 配置方法
9.2.2 設備配置的影響
9.3 原材料處理設備
9.3.1 粉磨及選粉設備
9.3.2 混合設備
9.4 配料系統
9.4.1 物料儲存與輸送設備
9.4.2 電子計量裝置 (電子秤)
9.5 攪拌製漿設備
9.5.1 化學發泡漿體的特點及設備要求
9.5.2 化學攪拌設備的配置方式
9.5.3 物理髮泡漿體的特點及設備要求
9.5.4 物理髮泡攪拌設備的配置方法
9.5.5 物理髮泡攪拌設備的選擇
9.5.6 澆注裝置
9.6 模具、模車、初養室
9.6.1 模具、模車
9.6.2 初養室
9.6.3 模車運行軌道
9.7 切割機及切割機組
9.7.1 切割單機與機組
9.7.2 切割機類型
9.7.3 GH大型全自動切割機
9.8 包裝機
9.8.1 熱收縮膜包裝機
9.8.2 打包帶包裝機
9.9 加濕養護裝置
9.9.1 人工加濕養護
9.9.2 自動噴霧養護裝置
第10章 生產影響因素及誤區
10.1 原材料的影響因素
10.1.1 膠凝材料的影響
10.1.2 輔助膠凝材料的影響
10.2 設備的影響
10.2.1 攪拌設備的影響
10.2.2 模具的影響
10.3 配合比的影響
10.4 高性能產品生產應扭轉的技術誤區
10.4.1 應走出誤區之一:脫模越早越好
10.4.2 應走出誤區之二:氣孔越大越好
10.4.3 應走出的誤區之三:外加劑 (母料)的迷信
10.4.4 應走出的誤區之四:對物理髮泡的輕視
第11章 高性能保溫板生產與套用技術
11.1 概述
11.1.1 高性能新型泡沫混凝土保溫板的概念
11.1.2 高性能新型泡沫混凝土保溫板的種類和用途
11.1.3 保溫板規格
11.2 性能要求
11.2.1 性能要求
11.2.2 高性能保溫板與現有保溫板產品性能的比較
11.3 實現產品高性能的技術措施
11.3.1 原材料控制技術措施
11.3.2 配合比最佳化
11.3.3 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
11.3.4 採用先進的設備
11.3.5 優選物理髮泡工藝
11.4 保溫板套用技術
11.4.1 保溫板外牆外保溫系統的性能要求
11.4.2 外保溫系統配套材料的性能要求
11.4.3 外保溫系統的基本構造
11.4.4 外保溫系統的熱工設計
11.4.5 泡沫混凝土保溫板的施工方法
第12章 自保溫砌塊生產技術
12.1 產品總述
12.1.1 概念
12.1.2 主要品種
12.1.3 產品主要特點
12.1.4 產品規格及主要技術性能
12.2 生產工藝
12.2.1 原材料
12.2.2 生產設備
12.2.3 生產工藝要點
12.2.4 不同類型產品的生產工藝
12.3 配合比設計
12.3.1 砌塊配合比設計影響因素
12.3.2 配合比的具體調整
12.4 產品套用
12.4.1 砌築自保溫單結構牆體
12.4.2 龍骨面板裝配式複合牆體
12.4.3 噴塗面層裝配式複合牆體
第13章 自保溫牆板、屋面板
13.1 產品總述
13.1.1 概念
13.1.2 產品種類
13.1.3 產品規格
13.1.4 產品優勢與前景
13.2 生產工藝與設備
13.2.1 生產配合比
13.2.2 生產工藝
13.2.3 設備
13.3 實心板的生產
13.3.1 玻纖網增強實心板
13.3.2 網架與龍骨增強實心板
13.4 矽酸鈣板泡沫混凝土夾芯複合板
13.5 包殼牆板 (預製外殼灌芯板)
13.6 鋼框網架板
第14章 泡沫混凝土結構複合保溫製品
14.1 概述
14.1.1 概念
14.1.2 有機無機發泡複合保溫板材的結構及產品類型
14.2 生產工藝
14.2.1 單面與雙面複合板生產工藝
14.2.2 五面及六面複合板生產工藝
14.3 幾項技術問題
14.3.1 有機無機泡沫材料的結合牢固性
14.3.2 複合保溫板降低密度的技術問題
14.3.3 有機保溫層的防火問題
14.4 複合保溫板的安裝與使用
第15章 泡沫混凝土保溫裝飾一體化板
15.1 概述
15.1.1 概念
15.1.2 種類
15.1.3 保溫裝飾一體化板材的優點
15.2 原材料
15.2.1 泡沫混凝土及其技術要求
15.2.2 裝飾面材及其技術要求
15.2.3 粘結材料
15.3 生產工藝
15.3.1 基材與面材準備
15.3.2 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
15.3.3 半手工生產的工藝操作
15.4 安裝施工工藝
15.4.1 貼上工藝
15.4.2 貼上與錨固相結合工藝
第16章 小型自保溫牆板
16.1 概念與規格
16.1.1 概念
16.1.2 規格尺寸
16.2 小型牆板的套用優勢
16.3 種類
16.4 性能要求
16.5 發展前景
16.6 膠凝材料的選擇
16.6.1 通用矽酸鹽類水泥
16.6.2 鹼式鹽硫酸鎂水泥
16.7 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
16.7.1 配合比影響因素
16.7.2 配合比設計思路
16.7.3 配合比參考示例
16.8 生產工藝和設備
16.8.1 單板生產工藝和設備
16.8.2 夾芯板生產工藝和設備
16.8.3 包殼板生產工藝和設備
第17章 填芯複合砌塊
17.1 概述
17.1.1 概念
17.1.2 發展套用現狀與前景
17.1.3 套用優勢
17.1.4 類型與規格
17.1.5 產品性能與標準
17.2 原材料技術要求
17.2.1 空心砌塊技術要求
17.2.2 泡沫混凝土技術要求
17.2.3 泡沫混凝土原材料技術要求及選用
17.3 工藝選擇
17.3.1 發泡工藝選擇
17.3.2 澆注工藝選擇
17.3.3 澆注方式的選擇
17.4 生產設備
17.4.1 空心砌塊設備
17.4.2 泡沫混凝土填芯設備
17.5 應注意的幾個技術問題
前言:
我國泡沫混凝土製品一直以建築保溫製品為主。從1951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1951—1961年的10年為第一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基本以研究為主,生產方面只有少量砌塊用於建築。1962—1982年的20年為停滯期,其研究與生產基本上完全停止。1983—2010年的27年為重新起步發展期,這一期間,我國泡沫混凝土製品仍以研究為主,且大多集中於泡沫混凝土砌塊與牆板兩個方面,始終沒有形成產能,也沒有獲得實際上的規模化套用。2011年以來,我國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曾獲得爆炸式增長。
目前,我國泡沫混凝土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其產品的整體產量和套用量年增長率在20%以上,遠高於全國經濟發展速度,也遠高於建築材料行業的其他產業的發展速度,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建築材料行業之一。
在我國泡沫混凝土整體仍然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泡沫混凝土建築保溫製品的局部發展卻遇到了困難。相對於2011—2013年,進入2014年以後,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其中,保溫板的產銷量下降60%以上。泡沫混凝土保溫板市場在有機保溫材料的擠壓下,急劇萎縮,企業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實行快速產業轉型,由單一的保溫板產業向多元化產業發展,不但是明智的選擇,也是必須的。在行業協會的指導下,目前,泡沫混凝土建築保溫製品產業正在進行戰略性產業結構調整,大多數企業都在向自保溫砌塊、泡沫混凝土牆板、裝飾保溫一體化板、有機無機複合保溫產品、小型牆板等產品轉型,保溫板也在進行產品的升級換代,由低性能產品向高性能產品發展。一場新的產業創新已拉開了序幕,預計在2~3年內將形成新產業發展高潮。可以肯定地講,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在經歷一段產業調整之後,還會較快地發展。作為一個低碳節能的新興行業,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仍大有可為,大有前景。
保證泡沫混凝土產業成功轉型的核心因素,不是市場,市場有著對各種自保溫新產品的超大需求。其核心因素之一是各種新產品的生產技術,沒有堅實的技術支撐,任何轉型都難以實現。而目前,我們行業在轉型中所缺乏的,恰恰是技術。如今對許多新產品,企業還了解不多,技術準備不足,在轉型中感到力不從心,無從下手,這將極大地妨礙轉型的成功。
事實上,泡沫混凝土行業從整體看,連年在高速發展中,始終在患著技術缺乏症。發展速度越快,這種技術缺乏症越明顯。2011年以來的爆發式增長,使泡沫混凝土行業在技術準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倉促應戰,設備、工藝極不完善就匆匆忙於投產,結果造成產品質量無法提高,產量難以保障,根本無法滿足建築保溫對產品技術性能及供應量的要求。2013年後的泡沫混凝土保溫板市場萎縮有很多因素,但不可否認,我們行業技術底子薄,技術力量弱,技術準備不足,難以為高品質產品提供保障,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試想,如果我們的保溫產品在質量、性能上及產量上均有競爭力,也不至於有了市場也無法長期據有。行業要強身健體,技術是基礎營養。夯實技術基礎,既是行業的要務,也是每個急於轉型的企業的要務。
筆者作為從業時間較長的泡沫混凝土研究者,我們感到有責任、有義務促進目前企業的轉型升級,從技術上為大家提供儘可能多的保障。為此,我們在大家最需要技術的轉型關頭,傾儘自己的經驗,並融合了廣大研究人員及生產者的經驗,編寫了這本泡沫混凝土保溫製品技術普及性著作,希望能夠對各企業的升級轉型有所幫助。假若本書能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作為實用技術讀物,本書注重實用性、可參考性、通俗性、淺顯性,強調實踐經驗,而不過多地進行原理性理論探討。因此本書更適合一線生產者、管理者參閱,當然,也可供科研工作者及大專院校的師生在研究中借鑑。
由於本書所介紹的均是新產品,其生產工藝設備及技術指標仍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再加上作者所了解的相關情況也不十分全面,因此,書中的謬誤和疏漏在所難免,無法盡善,敬請讀者諒解並指正。書中所介紹各種產品的技術指標,若將來有了行業或國家標準,應以標準為準。
在本書即將付印之時,十分感謝曾幫助我們取得生產數據的房立軍,以及幫助我們整理書稿的丁躍國、任曉娟、孟琳娜等人,是他們辛勤的付出,才保證了本書的順利成稿。
感謝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為我們提供了出版機會,正是他們的積極努力,才促成了本書的順利出版,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謝意。
閆振甲
2015年1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