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古鎮布局,主要景點,歷史文化,文化活動,非遺文化,所獲榮譽,旅遊信息,開放時間,景區門票,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明代萬曆年間,福連橋建成。
民國七年(1918年),位於泗涇古鎮的史量才故居竣工。
1986年,泗涇鎮人民政府對福連橋進行重建。
2000年7月10日,安方塔獲松江區規劃管理局批准在泗涇古鎮建設。
2001年4月10日,安方塔破土動工,由泗涇鎮人民政府投資建設。
2002年10月,位於泗涇古鎮的安方塔建成並對外開放。
2011年6月,泗涇鎮人民政府斥資對位於泗涇古鎮的馬相伯故居進行維修。
2012年1月,因泗涇古鎮面臨著房屋年久失修、文物保護不善等問題,泗涇古鎮開啟了修繕;同年9月18日,馬相伯故居重新對外開放。
2017年5月,泗涇鎮人民政府正式啟動風貌區保護性開發建設;同年6月,泗涇鎮人民政府對泗涇三宅進行修繕。
2018年,位於泗涇古鎮的泗涇三宅改造陸續竣工。
2019年07月24日,由管氏宅改建而成的書店南村映雪正式對外營業。
2020年,史量才故居迎來新的一次修繕。
2021年4月,對安方塔進行第三次大修;同年10月,安方塔園完成改造。
2023年3月17日,泗涇古鎮改造後迎來“開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泗涇古鎮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泗涇塘兩側,西起江川路,東至滬松公路,總占地面積15.52公頃。
泗涇古鎮
氣候
泗涇古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103.6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40.6小時。
古鎮布局
泗涇古鎮占地地面積15.52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6.41公頃,現有歷史建築53處、古橋1座、老街4條,並保存有完整的街河格局和江南水鄉風貌,房屋進深直抵泗涇塘,戶戶相連,沿河貫通,水系運輸發達,臨街和臨河的底層門面均開設店鋪或商行。
主要景點
- 安方塔
安方塔高為35.18米,直徑為12.45米,每邊長為5.42米,呈七層八角樓閣式寶塔。整座塔為鋼筋混凝土和木質相結合的建築,在塔的頂端七層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意在保一方平安。
- 雲間草堂
雲間草堂地處泗涇古鎮文化藝術區,建築面積近四百平方米,臨街倚河,為兩層三進明代磚木建築,環境古樸優雅,與安方塔、馬相伯故居比鄰而居,文化底蘊深厚。
- 馬相伯故居
馬相伯故居位於泗涇鎮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內,宅坐北面南,建於明末清初,現存前廳、後廳。通面闊11.1米,通進深33.1米。前廳四開間八界,南側有船篷軒。後廳四開間九界,南側有弓形軒、船篷軒。宅東有穿弄,貫通前後廳。前廳梁架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徵。
- 史量才故居
史量才故居占地67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11餘平方米。由一處古色古香的中式院落和一幢磚木結構的小樓組成,四周圍牆將其圍住,形成花園式住宅。
- 寶倫堂
寶倫堂(俗稱“汪家廳”)經文物專家考證為清代中期建築,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由汪寶林所建。院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相傳有十進九庭心之規模,是泗涇歷史文化風貌區內現存規模較大的宅第之一。雖在數百年間幾經改造,但依然保存有鶴脛軒、船篷軒、弓形軒、走馬樓等多種獨特的建築式樣。
- 泗涇三宅
泗涇三宅是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由程宅、管宅、孫士林宅組成,被合稱為“泗涇三宅,三宅建造時間由明清到民國時期不等,具體年代無法考證,三座古宅在建築細節上體現各自的時代風貌,在整體風貌上則互相和諧,均為傳統木結構院落式布局,建築兩層,小青瓦雙坡屋面,建築坐南朝北,南向臨街,北向臨河,是上海傳統民居的典型實例。
- 南村映雪
南村映雪位於明清建築三宅之一管氏宅內,作為一家“上海文化”主題店,南村映雪書店整體規模約200平方米,從設計初始就充分融合了“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三大文化元素。
歷史文化
文化活動
2023年9月17日,2023年首屆千年古鎮(松江•泗涇)龍舟邀請賽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24支參賽隊伍參與比賽。
非遺文化
泗涇十錦細鑼鼓
泗涇十錦細鑼鼓是清朝乾隆年間流行於松江地區的一支古樂曲,具有南昆中軟、糯的藝術特色,文而不武,雅而不鬧,柔和而不粗獷,節奏鮮明,跌宕起伏,利落乾淨,以其發聲細膩明顯區別於一般的鑼鼓演奏,2008年,泗涇十錦細鑼鼓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松江皮影戲
松江皮影戲繼承了江南的皮影製作風格,輕雕鏤而重彩繪,是松江擁有的市級非遺之一。
所獲榮譽
2014年,泗涇古鎮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2005年,泗涇古鎮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為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區門票
景區免費開放
交通線路
- 捷運線路
捷運線路 | 站名 | 運營時間 |
上海捷運9號線 | 泗涇站 | 周一至周日:05:30至次日00:14。周五至周六延時佘山⇌楊高中路;次日00:0至次日00:59 |
上海捷運9號線 | 佘山站 |
- 公交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