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狀況
由於縣道大江線的建設,2008年實現了從泗洋村到達大江線的連線,大江線貫通萩蘆鎮,致使減少從泗洋村到涵江城區近三分之二的路程,從而大大改善了交通格局,村民可選擇性的出入新縣或者萩蘆,民眾的生活質量由此有了顯著的改善。
建築景觀
史書記載:明末十八戶官姓人家(今繁衍300多戶)系客家一脈,從汀洲府上杭縣金棗堂遷居福清金芝村,後又轉遷泗洋(亦稱薛洋),將原有一座小宮進行擴建,稱“興福宮”。
數百年來,興福宮歷經蒼桑,至今保存完好。宮殿五開間,座東朝西,占地五百多平方米,中三間互通,以三對大石柱頂梁,後柱由清御史江春霖手書“其發揚於上為神寧人阜物,有功德於民則祀捍患御災”;中柱銘“法本廬山德由薛祖,生成印岫福降官家。”宮正面基礎和石廊柱用古綠青石砌築,塑浮雕“空城計”“晉歸司馬懿”等人物故事。當時工匠食五斗鹽,精工雕刻的“降福孔皆”龍鳳三重透大匾額和高80公分的八卦紋龍泉瓷古寶瓶等物於數年前失盜,此寶瓶奇妙在於任何花草插入皆能生根,取食瓶中水可治病消災。清末莆田四才子之一,與張琴、林范、吳梯同科進士泗洋人官(關)陳暮撰聯宮中:“興福宮前鯉跳龍門游蒼海,清寧廟後獅吐玉霧殿薛山” 。還為後代題書輩份聯“邦大孟宗侯宇伯,淑祖仲夫子聯孫” 。興福宮現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自然景觀
泗洋山川秀麗,有多處自然景觀,“日月相對”“鐘鼓相隨”“龜蛇相會”“鯉跳龍門”。北蜒“尖山”海拔八百多米為莆田第一高峰,雲霧纏繞蔚為壯觀;東邊雷劈石峰頭杜鵑爭艷,山風颯爽。晴日,人立頂峰,俯瞰福莆群山,心曠神怡,如入仙境,極目遠望,東海碧波盡現眼前。宮前四座古石拱橋橫跨泗水,錦竹坑泉流水潺潺,仙宮瀑布三瀑相連,吐珠騰霧,聲如鐘鼓。興福宮宮前農田中央小圓山上,古木參天,鴉鵲繞巢
歷史人文
薛奕 宋熙寧九年丙辰科的武狀元,興福宮宮中奉祀的主神“薛法師公”皇封“光祿大夫”, 乃是一千多年前薛山(泗洋)的開山鼻祖,故唐朝薛家先祖百丈(大洋三角埕)鎮將薛延輝(薛仁貴後裔)引退後擇地安家泗洋前岫,(今村中尚存薛將軍的唐代古墓)。果然後代薛奕在宋熙寧九年(1076年)魁奪武狀元,與同科莆田文狀元徐鐸有“一方文武魁天下”之譽。神宗皇帝龍顏大悅,委薛奕以重任,後薛奕將軍在抗擊胡虜時不幸在寧夏銀川英勇捐軀。薛公法德高深,不但普施法藥為民驅邪解病,還以理育人,留下許多法術故事至今仍在山區鄉村傳為美談。
據傳:一次,薛公外出暮歸,見一群年輕人在插秧,戲曰:“能插完乎?”眾答:“剩一、兩禾秧豈有插不完之理。”言未畢,薛公脫草鞋施法化成二條大紅鯉魚跳躍田間,眾見之,爭先搶抓,捉到手卻變成一雙爛草鞋,然整塊秧苗已被踏平,方悟“未成之事勿樂觀太早”。還有一次薛公遠道做道場,年輕道友見其穿著寒磣,言語之中便時有不尊。薛公讓醮主取來深澗山泉灑淨,請來神祇“符使”,符使從天而降,一巨足踏入天井,眾驚駭,皆送不走,最終只得拜請薛公親送。事畢,道友皆欽,真是“人不可貌相” “少不可欺老”。因薛公德高望重,其夫人“薛師媽”和兒子文武二將亦被後人一同奉祀宮中。左右偏殿供奉九使公和社主明王等神,宮東邊築有廣場和大戲台用於每年二月二演菩薩戲,正月初十至十四日元宵節聖像出遊,合村慶迎熱鬧非常。
氣候與物產
泗洋村屬於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345天,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全村境內有山林地面積近萬餘畝,耕地上千畝,氣候宜人、雨水充沛,適宜種植水稻、地瓜、花生、黃豆等各類蔬菜。枇杷是村民種植主要果樹。村中有散戶種植蘑菇。部分村民散養豬、耕牛、羊等肉禽。文革時期建造一座小型水電站,現已廢棄。全村已實現移動通訊信號覆蓋,隨時可與外界進行通訊聯繫。
社會事業
村中有一所國小,98年左右為學生數最多時期,現因師資不足,學生數量急劇縮減,大部分前往新縣或涵江借讀。有一家診所,無醫療設備,只供村民感冒發燒藥物,醫療衛生事業有待改善。村委會有一“老年活動中心”,設有麻將桌等老年文娛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