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Le grand prix de littérature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 ),創立於1912年,自成立至1979年為年度獎,此後改為雙年獎。
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Le grand prix de littérature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 ),創立於1912年,自成立至1979年為年度獎,此後改為雙年獎。
由12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每年向法蘭西學院提出獲獎人選。每年11月由法蘭西學院發獎。弗·莫里亞克的小說《愛的荒漠》,貝爾納諾斯的小說《一個鄉村教士的日記》,曾分別於1926、1936年獲獎。詩歌獎 每天評選出最優作品頒獎。國家文學大獎 每...
最著名的是小說大獎和文學大獎,所不同的是,前者頒給某部具體的作品,而後者則嘉獎某位作家,以表彰其全部作品。華人院士 第一位華人院士——朱德群 著名法籍華裔畫家朱德群於1997年12月17日被選入法蘭西學院藝術學院,成為歷史上第一...
程抱一的詩集《雙歌》和《戀情》綜合了東西方詩歌的長處,深受法國讀者的喜愛;長詩《石與樹》被選入《20世紀法國詩歌選》;小說《天一言》獲法蘭西學院法語文學大獎。法蘭西學院院長在頒獎典禮上說:“他用法國文化的精華來豐富中國文化...
講座的核心人物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曾獲“法蘭西文學院法語文學大獎”和“費明娜獎”,他的詩歌入選法國最大的出版社之一編輯的權威選輯《二十世紀法國詩歌精選》。他關於中國詩歌、繪畫的符號學、美學研究已經是“法國漢學研究的經典作品...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思想家、文學家。他憑藉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托夫》獲得1913年法蘭西學院文學獎,後因其“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與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而獲得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他為讓世...
通過其組成人員的豐富多元性,法蘭西學術院展現了忠實於才華、智慧、文化、文學和科學想像力的法國智庫形像。永垂不朽 院士的“不朽者”外號來自於學術院創始人樞機主教黎世留為學院所制印章上的名言“獻給不朽”(àl’Immortalité)。...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法語:François Mauriac,1885年10月11日-1970年9月1日),法國小說家,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里亞克在法國波爾多出生,1905年在波爾多大學文學系畢業。他的主要作品有詩集《握手》、小說《愛的荒漠》等。人物...
喬納森·利特爾(Jonathan Littell),1967年10月10日出生於紐約,美國猶太裔作家。2006年11月6日,利特爾憑小說《善良者》 (又譯《仁人善士》)(Les Bienveillantes)獲得法國最大的文學獎龔古爾獎及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人物簡介 喬納...
法蘭西學院文學獎獲獎女作家、短篇小說家洛朗絲·柯賽。洛朗絲·柯賽(Laurence Cossé, 1950- ):法國作家,1950年出生於巴黎西南郊的布洛涅-比揚古,主要寫作長篇和短篇小說,也寫作劇本。她曾經是記者和文學評論員,任職於《巴黎日報》...
阿梅麗·諾冬,1967年8月13日生於日本神戶,比利時法語小說家,法國最暢銷的文學作家之一,已出版十九本小說,每本都高居各大文學暢銷榜之首,創下法國出版界的奇蹟。她曾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法國書商獎、阿蘭·富尼埃獎等文學獎,不...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傳記文學一代宗師,小說家、戲劇家、音樂評論家,諾貝爾文學獎、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得主。出生於法國中部。4歲時,全家搬至巴黎。他從小愛好音樂。醉心於托爾斯泰和雨果等人的作品,從中汲取...
蓬熱以他詩歌的總體成就榮獲1981年國家詩歌大獎,1984年法蘭西學院詩歌大獎和1985年法國文學藝術家協會的文學大獎。人物評價 蓬熱雖然贊成古典主義的詩宗馬萊伯,但他並不步古典主義詩人們的後塵:他不要高乃依似的情感一瀉千里,也不要拉辛...
是法國古老貴族的後裔,他具有雙重身份:傑出的飛行員與作家,並且在兩個領域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名作品有童話《小王子》、散文《人類的大地》(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小說《南方郵件》、《夜航》、《空軍飛行員》、《要塞》等。
1949年獲獎學金赴巴黎留學,1973年入法國籍。1971年起,先後任教於巴黎第二大學及東方語文學院。1975年應法國社會科學院之請,前往台灣收集民間神話資料。1982年後三度回大陸講學及探親。2001年獲得法蘭西學院法語系文學大獎。2002年6月...
1973年獲美第奇外國小說獎,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2001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2020年獲卡夫卡國際文學獎。圖書目錄 第一部 失落的信 1 第二部 媽媽 41 第三部 天使們 83 第四部 失落的信 119 第五部 力脫思特 183 第六部 ...
1949年,獲“評論家獎”;1955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1960年,獲“詩人王子”稱號。其作品深受里爾克、紀德、瓦萊里、拉爾博、米肖、艾田蒲、布朗肖、科克托、雅各泰等名家的推崇,也深刻地影響了戴望舒等中國詩人。- 譯者簡介 ...
、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隨筆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相遇》、戲劇《雅克和他的主人》等總共十六部作品。1973年獲美第奇文學獎,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2001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2020年獲卡夫卡國際文學獎。
1949年,獲“評論家獎”;1955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1960年,獲“詩人王子”稱號。其作品深受里爾克、紀德、瓦萊里、拉爾博、米肖、艾田蒲、布朗肖、科克托、雅各泰等名家的推崇,也深刻地影響了戴望舒等中國詩人。◎譯者簡介 ...
1973年獲美第奇外國小說獎,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2001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2020年獲卡夫卡國際文學獎。圖書目錄 第一部 詩人誕生 1 第二部 克薩維爾 77 第三部 詩人自瀆 115 第四部 詩人在奔跑 205 第五部 詩人嫉妒了 245 ...
法國獲獎情況1990至1994年,為獎勵她在中國期間的文學創作成就,在多位中國作家的推薦下,獲法國政府獎學金。1997年,第一部法語小說《天安之門》獲龔古爾小說處女作獎、文學新星獎、法蘭西學院文學創作鼓勵獎、中國新年文學獎。1999年,...
1969年,出版小說《夜巡》,講述第二次大戰期間一個擁有雙重間諜身份軟弱的年輕人的故事;同年,憑藉該小說獲鑽石筆尖獎。1972年,出版小說《環城大道》,講述敘述者塞爾日·亞歷山大尋找父親的故事,該小說獲當年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1974年...
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法國獲獎情況 1990至1994年,為獎勵她在中國期間的文學創作成就,在多位中國作家的推薦下,獲法國政府獎學金。1997年,第一部法語小說《天安之門》獲龔古爾小說處女作獎、文學新星獎、法蘭西學院文學創作鼓勵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