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寺(台灣省台南寺廟)

其一位於台南市的台灣古剎,寺址在台南市法華街,該址原為鄭成功之部將李茂春來台退職後所居住之處,原名‘夢蝶園’。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灣知府蔣毓英重整夢蝶園,改名為準提庵,後又改稱法華寺。其後數經興廢,至清末民初,荒廢已極。西元1917年,善慧應台南士紳禮請為住持,重興本寺,始募款重修增建。繼由善性、善昌、普弘、晴虛等人致力於推展法務。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共有四條軸線,主體中央,第一進為天王殿,第二進為大雄寶殿,第三進為觀音殿,東側軸線由山門、關帝殿及舊齋堂組成,西側軸線為山門、火神殿及聚賢堂組成。寺壁有鄭藩王參軍陳永華題「夢蝶園」記,寺後有二碑,蔣允焄「重建火神廟碑」和劉良壁重修“法華寺碑”。 前堂供彌勒佛及四天王,正殿奉依三寶佛尊及韋陀佛,右祀關帝,旁祀吳鳳挽赤馬像。台灣光復後,民國38年乃由張汀攀居士發起重建三寶殿,民國44年再建四大王殿,48年10月全寺落成,並舉行護國息災大法會慶祝。
另一位於台北市西寧南路,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原為日本佛教徒的清修道場。1945年日人被遣回國,由中國佛教徒組成管理委員會接收管理,至 1961年始由仁靜接管,加以整頓,增設託兒所,並舉辦貧苦救濟、講經弘法等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