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43畝(其中:田977畝,地1566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油菜、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326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0畝,主要種植冬桃、
李子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16畝;沒有草地面積;荒山荒地3740畝,其他面積952畝。
基礎設施
電器方面
截止2010年底,該村委會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通路燈。全村有971戶通
自來水,有43戶飲用井水,有97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014戶通電,有83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數1003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92戶。
交通方面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農用運輸車19, 拖拉機11輛,機車96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77畝,有效灌溉率為38.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產穩產農田地面積0.155畝。
住房條件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4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67戶;建有小水窖617口;沒有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4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91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總收入1145.9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7.5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8.18% ;畜牧業收入359.6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31.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711頭,肉牛2369頭,肉羊2567頭,家禽4144隻); 漁業收入16.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45%;林業收入9.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86 %;第二、三產業收入322.16萬元,占總收入的28.11%;
工資性收入18.51萬元,占總收入的1.61%。農民人均收入162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5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468人(占勞動力的19.62%),在省內務工315人,到省外務工15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種、養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97,15萬元,占
農村經濟總收入69.5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養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核桃)產業。沒有企業;沒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村民人口
該村現有農戶數1014戶,共有鄉村人口3901人,其中男性2145人,女性1756人。其中農業人口3748人,勞動力2385人。該 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118人,彝族 759人,其他民族24人。
保險衛生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3人,占人口總數的5.4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08人,參合率69.41%。享受低保20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委會有公廁1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建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委會建有村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805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251人,其中小學生174人,中學生77人。
全村委會建有文化活動室2個、沒有圖書1室、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4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03.12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15萬元,有固定資產13.7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礎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5個,黨員總數124人,黨員中男黨員109人,女黨員15人。 團員6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村莊道路、人畜引水、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差;
部分村民小組田地徵收後轉為非農業人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未得到落實。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解決村莊道路、人畜引水、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差;部分村民小組田地徵收後轉為
非農業人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未得到落實的問題。重點發展種、養業經濟林果(核桃)等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