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新探:一個學科框架與知識體系的構建》是2014年8月14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珊君。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出版信息
法社會學新探:一個學科框架與知識體系的構建 | |||
書號: | 24563 | ISBN: | 978-7-301-24563-7 |
作者: | 版次: | 1 | |
開本: | 16開 | 裝訂: | 平 |
字數: | 307 千字 頁數:300 | 定價: | ¥38.00 |
瀏覽次數: | 411 | ||
出版日期: | 2014-08-14 | 叢書名: | 法理文叢 |
內容簡介
從20世紀20年代譯介、引入西方具有法社會學思想的理論著作和法社會學名著至今,法社會學在中國也已走過近百年的歷史。但將法社會學真正作為一門學科或專業課來建設、研究,則是新近二十年的事。雖然有了這些發展與成績,但有兩個關鍵問題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與追問,就是法社會學究竟研究什麼,即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問題;怎樣研究,即研究方法問題,這兩個問題不僅困惑著中國的學者,在國際社會也是一個仍在不斷探索與存在諸多爭論的問題。本書筆者抱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追問,在長達八年潛心研究與教學的基礎上,閱讀了近百本法社會學經典及相關著作,研究了大量的中西文獻和國際社會著名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具體考察和分析了當下中國社會的諸多法律現實問題,通過對理論與現實的不斷雙向反思與體悟,做出了自己的解釋與探索。本書在全景式掃描當代法社會學前沿研究動態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法社會學學科的這兩個關鍵問題,勾勒了法社會學學科領域的基本框架和知識體系,內容囊括了當前國際社會在法社會學研究中最經典和最矚目的研究重點和熱點,比如,法律與社會的基本關係,法律的社會基礎,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法社會學的未來走向,法律規範,法律角色等等。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法社會學的概況與學科建設的意義 /
第一節 法社會學研究概況 /
第二節 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範圍 /
第三節 法社會學研究與學科建設在中國的意義 /
第二章 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
第一節 幾種傳統方法論 /
第二節 當代法社會學研究的部門方法論 /
第三節 法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普適性與特殊性 /
第三章 西方主要的法社會學家及其理論 /
第一節 古典法社會學思想家 /
第二節 近代法社會學家及其理論 /
第三節 當代法社會學家及其理論 /
第四章 法律的社會基礎 /
第一節 法律的社會起源 /
第二節 法律的物質基礎 /
第三節 法律的精神基礎 /
第五章 法律與社會的基本關係 /
第一節 法與社會結構 /
第二節 法與社會變遷 /
第三節 法與現代化 /
第六章 法律規範的社會存在形式 /
第一節 制定法與民俗習慣 /
第二節 “活法”與行動中的法 /
第三節 壓制型法、自治型法與回應型法 /
第七章 立法的社會學觀察 /
第一節 立法的首要條件 /
第二節 立法者的素質 /
第三節 立法的藝術與技巧 /
第八章 法律意識研究 /
第一節 川島武宜的觀點 /
第二節 帕特里夏·尤伊克、蘇珊·S.西爾貝的總結 /
第三節 伊·亞·伊林的論證 /
第九章 法律文化研究 /
第一節 法律文化概述 /
第二節 弗里德曼的理論評析 /
第三節 勞倫·本頓的研究/
第十章 法律制度研究 /
第一節 法律制度的總體描述 /
第二節 法律機構與權威擴散 /
第十一章 法律角色的社會學分析 /
第一節 柯特威爾的觀點 /
第二節 文化分析範式:中國當下刑辯律師角色研究 /
第三節 角色研究的一般理論 /
第十二章 法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新拓展 /
第一節 微觀法社會學研究的特色 /
第二節 巨觀法社會學研究的多元化 /
結語 / 參考文獻 / 後記 /
作者簡介
女,浙江寧波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資深律師,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法社會學、社會科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