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文本與案例

法理、文本與案例

《法理、文本與案例》是2020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資琳,本書在釐清法理學學科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脈絡的基礎上,對法律教義學和法律社會學的理論作出溯源式的闡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理、文本與案例
  • 作者:資琳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2161555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在釐清法理學學科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脈絡的基礎上,對法律教義學和法律社會學的理論作出溯源式的闡述。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典型事件和司法案例,對如何運用法律教義學和法律社會學的經典理論和方法,作出深入細緻的分析。本書儘管以法律教義學和法律社會學的理論和案例為核心,但是我們的立足點並不僅僅止於法律教義學和法律社會學,而是試圖通過正本清源的工作,為中國統一法理學的發展作出一些奠基性的工作,為法律學子提供更為精準的分析中國現實的工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法理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001
第一節 學科性質// 001
一、法理學的學科定位// 001
二、法理學的學科特徵// 004
三、法理學的知識屬性// 007
四、總結// 01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012
一、自然法學派的研究對象// 012
二、分析實證法學派的研究對象// 013
三、社會法學派的研究對象// 018
四、總結:作為研究對象的法理// 019
第三節 實踐功能// 020
一、法理學實踐功能的類型// 020
二、法理學與部門法的關係// 023
三、法理在司法實踐中的功能// 026
四、總結// 029
第二章 我國法理學研究的新興範式:法律教義學與法律社會學之爭// 031
第一節 我國法理學研究範式的發展軌跡// 031
一、範式的含義之辯// 031
二、研究範式的轉換// 033
第二節 法律教義學和法律社會學研究的興起// 034
一、概念界定// 034
二、研究成果// 036
三、爭論的爆發// 037
第三節 法律教義學與法律社會學的爭論焦點// 039
一、立場之爭// 039
二、方法論之爭// 040
三、思維之爭// 041
四、教育論之爭// 042
五、總結與反思// 043
第三章 法律教義學方法的傳統理論// 045
第一節 法律解釋// 045
一、法律解釋的概念// 045
二、法律解釋的方法構成// 047
三、法律解釋方法的實例展示// 051
第二節 法律續造// 054
一、法律續造的理論脈絡// 055
二、法律續造的方法構成// 057
三、法律續造方法的實例展示// 062
第四章 法律教義學方法的延伸:法律論證// 067
第一節 法律論證的理論脈絡與方法構成// 067
一、法律論證的概念// 067
二、法律論證的理論脈絡// 071
三、法律論證的方法構成// 085
第二節 法律論證的廣義擴充:事實論證// 096
一、案件事實論證的概念// 096
二、案件事實論證的修辭與法律敘事方法// 099
第三節 判例法制度及案例指導制度下的法律論證// 101
一、判決理由決定判例制度法律推理構成類型// 102
二、判例制度的法律推理構成Ⅰ:歸納推理// 104
三、判例制度的法律推理構成Ⅱ和Ⅲ: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 106
四、與案例指導制度法律推理構成類型比較// 111
五、實例展示:案例指導制度下的法律論證// 118
第五章 古典法律社會學的理論旨趣// 122
第一節 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與法律秩序// 123
一、問題與展開// 123
二、法律的性質:物質制約與階級意志// 128
三、法律的演進: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考察// 134
四、總結// 142
第二節 涂爾幹:有機團結與社會整合理論// 145
一、問題與展開// 145
二、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 149
三、失范的社會分工// 155
四、法律:社會凝聚力的外在事實// 162
五、總結:涂爾幹對法律社會學的貢獻// 167
第三節 韋伯:資本主義的精神與法律理性的統治// 168
一、問題與展開// 168
二、現代資本主義及其精神// 169
三、支配的類型// 178
四、法律的理性化// 191
五、總結:韋伯對法律社會學的貢獻// 196
第六章 法律社會學現代發展的理論奠基// 198
第一節 帕森斯:社會行動與結構功能// 199
一、問題與展開// 199
二、秩序的生成:社會行動理論// 200
三、社會的維繫:社會系統理論// 205
四、總結// 224
第二節 盧曼:法律功能與法律系統// 228
一、問題與展開// 228
二、法律的演進:複雜性增長與法的實證化// 242
三、法律的運作:規範封閉性與認知開放性// 261
四、總結// 294
第七章 我國疑難案例裁判的法律教義學反思// 298
第一節 疑難案例司法裁判的法理基礎// 298
一、疑難案件裁判的司法哲學// 298
二、我國疑難案件的內涵// 304
三、我國疑難案件的分類// 306
第二節 事實疑難案件中事實的認定// 311
一、事實認定的方法// 311
二、疑難事實認定中演繹推理的運用// 314
第三節 法律疑難案件的裁判// 317
一、法律疑難案件中的原則裁判模式// 317
二、法律原則的指引性適用// 320
三、法律原則的補充性適用// 323
四、法律原則的創設性適用// 326
第四節 社會評價疑難案例的裁判// 328
一、社會評價疑難案件的裁判模式// 328
二、複合性疑難案件// 333
三、背景因素干擾司法之案件// 338
四、正義觀衝突之案件// 341
第八章 我國契約法理體系的法律教義學分析// 345
第一節 作為理論來源的契約法理// 346
一、道義論契約理論和目的論契約理論的對立與融合// 346
二、我國學者的理論言說:溫和道義論下的多元價值// 349
第二節 作為基本原則的契約法理// 352
一、契約自由的優先性// 353
二、契約公平的制衡性// 355
三、契約效率的附屬性// 358
第三節 作為法律教義的契約法理// 361
一、契約法教義的形成:以顯失公平規則為例// 362
二、契約法教義的功能// 365
第九章 我國本土製度的法律社會學解釋// 370
第一節 土地制度改革與基層治理創新// 370
一、解釋論與實踐論的分歧// 370
二、解決土地糾紛的實際規則// 373
三、土地共識與多元規則的博弈// 377
四、契約規則的困境及運行的可能選擇// 381
第二節 信訪制度的法治化// 388
一、信訪研究的代表性理論// 388
二、信訪制度的功能分析// 391
三、信訪制度的實踐困境// 395
四、信訪制度法治化的困境// 399
五、信訪制度法治化的方向// 403
第三節 基層執法的實踐形態及法治化路徑// 408
一、基層執法的典型理論// 408
二、禁止暴力執法// 413
三、柔性執法時有發生// 416
四、執法衝突的原因分析// 420
五、基層執法法治化的具體路徑// 423

作者簡介

主編
資琳,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系主任。在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3部、譯著1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
副主編
祁春軼,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在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譯文多篇,出版德文專著1部,主持完成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
龔春霞,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基層法治研究所研究人員,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已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
黃澤敏,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兼任中國法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在《法學研究》等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法務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