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十二門論》淺解、唯識法數之比較研究、唯識三十頌淺釋、試述吉藏大師的般若思想、論真似立破所悟境與所對境、漢傳佛典翻譯史芻議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法源文庫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頁數:329頁
- 開本:16
- 作者:中國佛學院研究部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54473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學術的發展是不斷的創新,教育的核心永遠是塑人為本。今後本院在學術上以研究生水平為基礎,與社會大學、研究機構相接軌,為日後中國佛教大學的成立,作最上緣起。在教育上以樹立、堅定信仰為出發,以早期研究生為榜樣,培養出更多的弘法利生的佛教人才,是我們今天出版中國佛學院研究生論文集,即《法源文庫》的初衷。
中國佛學院研究部編著的《法源文庫(第1輯)》收錄了唯識法數之比較研究、唯識三十頌淺釋、試述吉藏大師的般若思想、肇論注釋、注釋篇等。
中國佛學院研究部編著的《法源文庫(第1輯)》收錄了唯識法數之比較研究、唯識三十頌淺釋、試述吉藏大師的般若思想、肇論注釋、注釋篇等。
圖書目錄
序言
《十二門論》淺解
前言
《十二門論》淺解
結語
唯識法數之比較研究
一、五位之法數
二、五蘊之法數
唯識三十頌淺釋
一、三十頌作者簡介
二、三十頌譯者介紹
三、三十頌的撰作意趣與內容組織
四、正釋頌義
試述吉藏大師的般若思想
一、總論
二、釋“般若二道”名義
三、別釋“摩訶”
四、釋“二智”義
五、述般若的境智
六、述般若與斷惑
七、述般若二智與諸經論
肇論注釋
一、《肇論》的作者
二、《肇論》的影響
三、《肇論》的貢獻
四、《肇論》的源流
五、《肇論》的套用
六、《肇論》的大義
七、《宗本義》大義
注釋篇
一、《肇論序》
二、《宗本義》
三、《物不遷論》
四、《不真空論》
論真似立破所悟境與所對境
上篇:論真似立破所悟之境——似能立破不悟
自他證者
一、釋八門二益頌中真似立破
二、明似能立破不能悟他
三、顯似能立破不能悟自
四、示似能立破不悟證者
下篇:論真似立破所對之境——似能破之境
即是真能立
一、諸論師言似能破對真能立
二、諸論師言似破境或真或似
三、析似破境或真或似之言論
四、簡述“七因明”
論析“識變”
一、前言
二、識變即是對因法與果法的描述
三、識變所涉及的因果時間
四、“識變”透示出現行果識是能變圖景識
五、“識變”的結語
漢傳佛典翻譯史芻議
一、引言
二、佛典漢譯的發軔
三、佛典漢譯的發展與成熟
四、佛典漢譯的尾聲
五、翻譯理論與制度的創建
六、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淺談不二法門
一、前言
二、不二之異名
三、眾經論中的不二思想
四、緣起性空不二
五、有無(色空)不二
六、真俗不二
七、結論
唯識學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一、前言
二、佛教唯識學的基本理論——唯識宗
三、唯識學的緣起和中國佛教八宗的形成
四、唯識學與佛教各宗的關係
五、結語
《十二門論》淺解
前言
《十二門論》淺解
結語
唯識法數之比較研究
一、五位之法數
二、五蘊之法數
唯識三十頌淺釋
一、三十頌作者簡介
二、三十頌譯者介紹
三、三十頌的撰作意趣與內容組織
四、正釋頌義
試述吉藏大師的般若思想
一、總論
二、釋“般若二道”名義
三、別釋“摩訶”
四、釋“二智”義
五、述般若的境智
六、述般若與斷惑
七、述般若二智與諸經論
肇論注釋
一、《肇論》的作者
二、《肇論》的影響
三、《肇論》的貢獻
四、《肇論》的源流
五、《肇論》的套用
六、《肇論》的大義
七、《宗本義》大義
注釋篇
一、《肇論序》
二、《宗本義》
三、《物不遷論》
四、《不真空論》
論真似立破所悟境與所對境
上篇:論真似立破所悟之境——似能立破不悟
自他證者
一、釋八門二益頌中真似立破
二、明似能立破不能悟他
三、顯似能立破不能悟自
四、示似能立破不悟證者
下篇:論真似立破所對之境——似能破之境
即是真能立
一、諸論師言似能破對真能立
二、諸論師言似破境或真或似
三、析似破境或真或似之言論
四、簡述“七因明”
論析“識變”
一、前言
二、識變即是對因法與果法的描述
三、識變所涉及的因果時間
四、“識變”透示出現行果識是能變圖景識
五、“識變”的結語
漢傳佛典翻譯史芻議
一、引言
二、佛典漢譯的發軔
三、佛典漢譯的發展與成熟
四、佛典漢譯的尾聲
五、翻譯理論與制度的創建
六、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淺談不二法門
一、前言
二、不二之異名
三、眾經論中的不二思想
四、緣起性空不二
五、有無(色空)不二
六、真俗不二
七、結論
唯識學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一、前言
二、佛教唯識學的基本理論——唯識宗
三、唯識學的緣起和中國佛教八宗的形成
四、唯識學與佛教各宗的關係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