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法泗鎮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年平均
氣溫約16℃,冬季(一月)平均氣溫3℃,夏季(七月)平均氣溫
30℃,全年
無霜期從3月中旬至12月初約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法泗鎮原名法泗洲,早年是一個湖泊沼澤之地,人煙稀少,三面環水淤積成洲,
金水河上下船泊在此停靠形成慣例,而用法字,為法定之意。湖水之浪隨風起伏,波水如泗,故名法泗洲,是否確切無考,後簡稱法泗沿用至今。公元1933年金水閘建成後,水位下降,出現了成片湖地平原,從此四方百姓陸續遷此安業為農,設店經商,始為自然鎮。解放後,建立人民政權設法泗鄉,隸屬武昌縣第三區即馬法區,1952年建立法泗區,轄1鎮13鄉,1954年改為法泗管理區隸屬金口區,1956年改稱金口區法泗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金口區法泗公社,1963年縮小建制,劃分為法泗、菱米、石嶺3個小公社,1971年仍恢復原法泗公社建制歸縣直屬,1983年改為
武昌縣法泗鄉,1986改武昌縣法泗鎮,1996年撤縣設區後改為江夏區法泗鎮至今。
自然資源
法泗鎮版圖面積88.6平方公里,在冊
耕地面積4.52萬畝,擁有
養殖面積10785畝,
林地8500畝。全鎮地勢
東高西低,西部多為金水河畔的湖地平原,約占總面積的65%,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5%,主要分布在東部的石嶺、田浦及北部的桂子山地區,最高點
桂子山海拔75.7米,最低點厚生閘旁海拔20.4米,平均海拔為30.5米。該鎮五分之四版圖面積為長江沖積小平原,土地肥沃,是種
養殖業得天獨厚之地,待開發的荒湖灘達2萬畝,有待開發的荒山崗坡地近萬畝,溝河湖汊縱橫交錯。全鎮水量充足,水利資源豐富,金水河由南向北達18公里橫貫全境。南鄰
斧頭湖,北靠魯湖、東南有團墩湖與上涉湖相連,全鎮建有民堤民垸11處,堤垸長48.67公里,40千瓦以上排灌泵站18處,37台,3075千瓦;流量25.44立方米/秒,受益面積43970畝,其中,排水泵站15處,30台,2485千瓦,排水流量24.24立方米/秒,受益面積35070畝,排灌涵閘25外。
法泗鎮以農為主:
糧、
油、
菜、
蓮,特別是水稻曾在歷史上頗有名氣,具有質地優良出糙率高,米質潔白,含雜質低等特點,曾多次代表江夏區參加省、市展銷,深受消費者青睞。金水河兩岸土地肥沃,自然環境優越,是商品糧基地之一。
行政區劃
組織結構
法泗鎮人民政府下設科室有黨政辦公室、招商引資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紀檢監察室、工會、團委、婦聯、人武部。鎮機關現有行政編制的公務員36人,其中副鄉級以上幹部有22人,退休幹部16人。全鎮所轄22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
主要村簡介
1、田浦、聯盟、石嶺、大路、珠琳五村彼此相鄰,毗鄰安山鎮是法泗的東大門,土地面積大,人口多,資
源豐富,極其適合種植
苗圃。
2、沿河村是全鎮最大的自然灣,低湖面積大,極其適合水生種植和養殖。
3、斧山村地處斧頭湖旁,境內湖多,荒灘面積大,2001年區國土資源局在復墾2000多畝。
4、慶豐和永豐村地處菱米湖與嘉魚毗鄰,結構調整動作大,效益大,尤其是慶豐和永豐村的棒錘肉絲瓜,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農產品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被評為免檢“綠色食品”。
5、新河村緊挨斧頭湖,世代以捕魚為生,內有新建新河船閘。
6、桂山、農科、西港和東港四個村地處花蓮湖、魯湖,其生產的“桂子米”被評為三A級,2001年指定在武洽會參展後,享有“米中之王”榮譽暢銷武漢、廣州等地。
7、菱米村地勢低洼,湖區面積大,既適合種植水生菜、蓮藕,又適合種植水稻、油菜,是省級萬畝優質稻種植基地。
8、法泗村緊靠法泗鎮,隊多村大,該村自然條件好,土地丘陵成片,崗嶺連綿。
9、長虹村與嘉魚一橋之隔,一步之遙,是我鎮大棚蔬菜種植相當好的一個村,該村結構調整起步早、效益好。
10、衛東村面積大,低湖田多,極其適合種植和養殖。
11、八塘村土地肥沃,自然灌溉便利,極其適合種植蔬菜。近年來,結構調整幅度大,收益豐,紅菜苔是該村的主打產品。
經濟發展
2003年,法泗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
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了全鎮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61億元,完成財政入517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9元,計畫引進內資800萬元。
法泗鎮的工業企業歷史輝煌,在計畫經濟時期,該鎮擁有農機、製藥、麥芽、醫材、線材、服裝、有色金屬鑄造、磚瓦、電器設備等集體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幾千萬。當年鎮辦工業企業在全區獨樹一幟,如今,工業企業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行改組改制,還有製藥廠、農機廠、有色金屬材料廠、精米加工廠等,企業按民營化要求進行運作,發展態勢良好。目前在法泗鎮工業國區內有電線廠、農機廠、織布廠、醫材廠、麥芽廠、磚瓦廠等五家企業。該工業園區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其中生產建築面積11400平方米,電力容量五處共490KWA各種類型機構設備齊全,投資方式是拍賣、獨資、合資經營等形式。
農業是法泗經濟發展的重頭戲。依據市場抓農業結構調整,建設了年加工千萬斤優質米的精米加工廠和年產百萬斤湘蓮加工基地,形成優質稻和湘蓮兩個產、加、銷的產業鏈。蔬菜建立五個運銷組織。農業正朝著產業化方向健康發展,同時農產品品牌效應初露端倪。2002年3月法泗鎮政府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法泗洲”牌農產品商標,為在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取得合法資格。
在法泗鎮內商業服務網點比較齊全,設有百貨、副食、五金、日雜生資、照相等幾十個門市部和超市。由於該鎮水陸交通方便,每年有大批的稻、豬、禽、蛋和水產品等,從這裡運往各地。市場繁榮,商品齊全,消費者競相選購,絡繹不絕。
發展規劃
全鎮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積極幫助農民增產增效,積極推進八大基地的生產,促進經濟效益的增
長。 1、長虹、紅星村的千畝大棚菜生產基地;
2、八塘、新墩、紅星村的市級五千畝蔬菜生產基地;
3、慶豐、菱米村的千畝棒錘肉絲瓜生產基地;
4、斧頭湖灘的千畝精生產養漁池;
5、花蓮湖萬畝優質稻基地;
6、“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萬頭良種生豬生產基地;
7、山鄉片2千畝優質果茶基地;
8、菱米湖萬畝糧、蓮生產基地;
在此基礎上,我鎮正在實施“三分天下”的發展綠色農業目標:一萬畝蔬菜,一萬畝優質稻,一萬畝湘蓮。以市場為導向,以調整為主線,大膽改革,堅持走“一主三化”的發展道路,逐步把法泗鎮建成為一個富強、文明的新型集鎮。
發展思路
法泗鎮今後將採取“圍繞一個目標、狠抓二項載體、打造三大特色”的“123”思路來發展。即:一個目標,就是力爭兩到三年的時間,將法泗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特色鎮、兩型農業示範鎮;二項載體,就是將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和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兩大載體;三大特色,就是實施科教興鎮,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特色產業,著力建設優質稻、水產品、蔬菜、辣椒、蓮子米、生豬、機耕船等“七大基地”,全面打造“物產豐富,產業發展,富裕和諧”的新法泗。
境內河流
面積2720平方公里,其中江夏746平方公里。
金水河法泗段東起法泗鎮新河村,西至金水農場自東向西由金水閘流入長江。境內全長18公里,河面寬70米,河道深十餘米。金水河兩岸沿線分布11個村3547戶,人口15554人,面積23135畝。
金水河是法泗鎮生產、生活用水的
母親河,灌溉全鎮4萬畝良田,養育全鎮3萬鄉親。過去金水河兩岸垂柳依依,河水清澈見底,同時也是水上交通的黃金水道,法泗洲商賈雲集,隨著陸上交通的發展水上交通漸失優勢,金口輪渡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停航。
金水河周邊分布有大小湖泊,精養漁池8處,面積近2000畝,有大小圈牲豬養殖場5處,年出欄牲豬5萬頭以上,有大型小廠一處,日供小水能力1.5萬噸,輻射法泗、安山兩個鄉鎮,法泗鎮受益村11個,受益人口2.4萬人。
近年來,金水河水質受到較為嚴重的污染,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嚴重時水葫蘆封鎖整條金水河面,枯水期水質渾濁,泥沙含量大。金水河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生產、生活垃圾所致,所幸無工業污染源。如精養漁池及農田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殘留排放,養豬場污染物的排放,農村生活垃圾沒有集中清運隨著雨水沖刷排放,導致河水污染。金水河地處沖
平原,堤岸地土質松疏,在汛期及枯水期崩岸,滑坡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時阻礙道路交通,急需進行綜合整治。
為建設好“兩型社會”,改善沿線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對金水河的保護至關重要,當務之急是要進行全面綜合整治。一是要加強河道兩岸綠化工作;二是要加強河道的除險整固;三是要加強養殖場的控污減排;四是要加強沿岸村莊的“三清潔”工作;五是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六是要加強河水的監督檢測及治理工作。
撤鎮設街
2012年,武漢市民政局關於撤銷江夏區法泗鎮設立江夏區法泗街道辦事處的批覆中,明確同意設立法泗街道辦事處,實行以街帶村的建制。
地圖信息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零零九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