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秩序的建構(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法治秩序的建構(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法治秩序的建構》是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治秩序的建構
  • 作者:季衛東
  • 出版時間:2019年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6747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這本論文集的初版、再版以及增補版記錄了現代法治理念的形成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十五年來制度變遷的曲折歷程。時至今日,“法治中國”終於成為基本共識。但是,如何在權力、規範、具體機制等層面切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仍然是一項尚未完成的浩大社會工程。結構轉型或秩序重組的客觀需求,正在呼籲著法學理論創新。因而有必要梳理既有的思路,比較不同的主張,從現實的斷層和隙縫裡發現別開生面的契機。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法治秩序的建構(增補版)/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所提出來的很多概念、命題以及學說的確具有某些承先啟後的意義。作者通過一系列敘事和詮釋,確立了新程式主義的建構法學立場,把中國社會特有的多層多樣性、關係網路性、局部與整體的同構性、互動性都嵌入改革機制的理解和頂層設計之中;在此基礎上提供了一個關於法治秩序生成、塑形、改造、規劃的複眼式動態分析框架,觀點新穎並富有挑戰性,卻又不失穩健的衡量。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制度創新的關鍵
法律程式的意義
——對中國法制建設的另一種思考
一、序言:作為制度化基石的程式
二、現代程式的概念與特徵
三、現代程式的結構與功能
四、程式與現代社會
五、中國法律程式的缺陷
六、結語:程式建設的程式
法律解釋的真諦
——探索實用法學的第三道路
一、兩種法律解釋觀
二、關於議論的法學理論
三、怎樣解釋中國的法律解釋
四、結束語:分析判決理由
法律編纂的試行
——在事實與規範之間的反思機制
一、法律試行的概念和類型
二、法律試行的實踐和問題
三、法律的反思化與試行的理性表露
四、結束語:試行與思考實驗的結合
法律職業的定位
——日本改造權力結構的實踐
一、現代國家中的職業法律家群體
二、科舉信仰與法律家的地位
三、法律教育和學識的價值
四、管理體制改革的起點——司法權合理化
現代市場經濟與律師的職業倫理
——法律人文主義話語的比較分析
一、經濟倫理、法治以及律師的職業信念
二、法務市場中的二律背反
三、中國律師事務所國營化的邏輯
四、共同體自律與倫理的話語空間
五、結束語:多樣性的倫理觀與合法性的正義
第二編 實踐與爭鳴
第二次思想解放還是烏托邦
一、批判的基礎與基礎的批判
二、中國人是崇拜制度還是輕視制度
三、在制度創新的背後
四、以日為鑑看中國
亦論制度的創新、移植以及自組織性
一、與“新左派”之爭的實質問題
二、自組織性與思想方法
三、自發創新的代價與後發者利益
四、關係社會中的法制建設
批判者的千慮與一失
一、關於中國市民社會論的問題的商榷
二、最重要的是自由權利的法制保障
哈耶克的法治悖論:有機體與自由
——兼與鄧正來教授商榷對自生秩序觀的學術評價
施米特憲法學說的睿智與偏見
一、也許是“政治成熟的”,但絕非自由主義的同路人
二、魏瑪憲法文本的最佳反面教師
三、人民決斷的神話:整體同質性和意志表達
四、從“最大限度的代表”到“沒有人民的國家”
五、多元化、分權以及法律程式的意義
六、直面制度性妥協的真決斷
為法理大辯論提供兩個分析框架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法治的頂層設計
一、推行法治的兩難與範式創新
二、從“零判決”到“無責任”的陷阱
三、司法民主化誘發“眾愚政治”
四、法治的基本維度:應然和調整
五、從調整的視角重新認識審判權
六、立法應然與司法調整以及作為媒介的律師
七、金融危機下的民主航海圖與法治之錨
中國司法改革的現狀與目標
一、現行司法體制的特徵和問題
二、地方黨政機關干涉經濟案件審判的若干實例
三、政治制約與司法審查以及律師的作用
四、最近十五年來司法改革路線的巨觀分析
五、責任與程式的結合: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六、排除法官裁量權的嘗試:電腦量刑
七、監督法官裁量權的嘗試:輿論審判
八、怎樣走出限制裁量權的中國怪圈
以“三審制”落實法治
一、兩步驟重塑權威
二、“三審制”落實法治
三、“預算議會”化
四、“問責審計”模式
五、“司法審查”激活憲法
六、地方“法治競爭”紅利
第三編 法學前沿的景觀
社會變革的法律模式
一、伯克利學派
二、法律的三類型論
三、改革的綱領與實踐
法律秩序的傳統與創新
一、法意識及其制度性條件
二、現代法的意識形態性
三、在意識形態與科學真理之間
現代法治國的條件
一、傳統中國為什麼沒有走上法治之路
二、法與社會的深層結構及研究方法論
三、法與社會變革中的批判與建設
法的根源與效果
一、法的文化多元主義的先聲
二、法的結構與法行為
三、法與社會的鏡像中折射的學術譜系
“應然”與“實然”的制度性結合
一、法律系統:實踐性推論的制度化
二、制度正當性的條件
三、法律決定從“一言堂”轉向“群言堂”
追求效率的法理
一、“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傾向
二、經濟分析與實踐推論
三、對於法律解釋的認識
法律變化的定量分析和預測
一、法的科學與法的技術——方法論之爭
二、法的運作機制的理論結構
三、怎樣理解法律預測中的客觀性問題
私法秩序與經濟的發展
一、財產權觀念的演變
二、現代契約法的基礎
三、法律家在經濟中的作用
關係契約論的啟示
一、契約法的程式化
二、關係網與關係法學的關係
三、市場組織和關係中的交易成本
當事人在法院內外的地位和作用
一、從制度分析轉向過程分析
二、合意與不合意之間的糾紛處理
三、個人在法律實施中的能動作用
面向21世紀的法與社會
——參加法社會學國際協會第三十一屆學術大會之後的思考
一、法制現代化與後現代主義
二、科學、規範以及故事
三、國際摩擦的法文化的背景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