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並舉構建和諧

《法德並舉構建和諧》內容簡介:古往今來,社會平等、安定、和諧是人們追求的共同理想。中國共產黨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時,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我們黨為之奮鬥的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了出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強調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科學判斷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實際的重大理論創新。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德並舉構建和諧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91頁
  • 開本:32
  • 作者:丁銳華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30762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法德並舉構建和諧》是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丁銳華(曾用名丁華),女,重慶市南川區人,1968年10月出生。1987年畢業於西南大學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8年至1999年在武漢大學做訪問學者,師從李龍教授,現為重慶文理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綱》等兩部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編 和諧與和諧社會
第一章 和諧
第一節 和諧的內涵
第二節 和諧的思想溯源

第二章 和諧社會
第一節 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第二節 和諧社會的構成
第三節 衡量社會和諧的標尺
第四節 人類歷史上對和諧社會的探索和實踐

第三章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溯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觀
第二節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第二編 法治與德治
第四章 法治
第一節 法治釋義
第二節 法治的基礎和基本原則
第三節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法治非中國國家治理的傳統主導

第五章 德治
第一節 德治釋義
第二節 德治的本土資源
第三節 德治的制度基礎

第六章 法德並舉
第一節 法治與德治都是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治國方略
第二節 法治與德治的功能優勢與局限
第三節 法治與德治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第三編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法德並舉
第七章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徵
第一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
第二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
第三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
第四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
第五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安定有序的社會
第六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第八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一節 構建民主法治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二節 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三節 構建誠信友愛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四節 構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五節 構建安定有序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六節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七節 構建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第八節 構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法德並舉
參考文獻

文摘

既然作為個人本性的靈魂包括理性、意志、欲望三個部分,那么,國家也就有三個等級的人,即管理國家的哲學家、衛國的戰士和民間藝工。在理想國內,各個階層的人應該如同人的靈魂的各部分的器官,各司其職,協調和諧。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則說,各因素的協調一致就是和諧。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大家傅立葉曾天才般地預言道,不合理不公正的現存制度和現存社會,終將被新的和諧制度、和諧社會所取代。魏特林則直接把資本主義稱為“病態社會”,把社會主義稱為“和諧與自由的社會”,並且指出,新社會的“和諧”不是“個人的和諧”,而是“全體和諧”。這一思想受到馬克思的高度稱讚,並在一定意義上給馬克思以啟發,馬克思把共產主義定義為“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恩格斯也把共產主義稱為“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可見,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史根源,也符合人類發展的“共同旨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既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實踐的智慧錘鍊,也是中國社會文明發展的客觀要求。現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就是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相處融洽、協調,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信任和幫助,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簡言之,和諧社會就是一個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社會。
西方早期的和諧思想,早早就被套用到了社會管理、企業管理之中。在資本主義早期,就有了和諧的管理理念。洛克的《政府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探索了社會經濟和諧的途徑,科學管理的先驅巴貝奇在《論機器與製造業的節約》中充分論述了分工與效率、機械與工具的使用、時間周期與作業工序、批量生產、均衡生產、消耗與精確成本確定、勞資矛盾與工廠制度等專業化中所涉及的人與物、人與人的關係協調問題,為其後的泰勒提出科學管理理論拉開了序幕。而羅伯特·歐文提出的著名的管理思想——“人是環境的產物”,主張通過改善工作環境、聽取工人意見等途徑激勵工人,並強調要重視對工人的行為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