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智庫叢書

法官智庫叢書

《法官智庫叢書》是201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志先。該叢書讓社會公眾看到法官是如何依法明斷,定紛止爭,知曉裁判背後的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這既為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提供了幫助,也有助於保障公民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從而實現人民法院在民意溝通質量和效果上的進一步提升。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官智庫叢書
  • 作者:沈志先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
序言,編輯背景資料,編輯動態,

序言

古往今來,公正是人類的永恆追求和司法的永恆主題。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維護我國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和權威,為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努力,是新時期人民法院的神聖職責。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和利益格局的調整,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主體多元、數量多發、訴求多樣的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權利義務關係和矛盾糾紛,以案件的形8式進入司法領域,社會對司法的需求及對公正的期待日益增強。
司法公正應該是程式公正、實體公正、形象公正的有機統一,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我們既要注重司法的實踐性,即通過對每一個具體的案件明是非、斷責任、解糾紛,來實現司法的基本功能;還要注重司法的思辨性,即立足審判實踐,加強理性思考,使每一個司法個案的解決,既符合政治方向又符合法律規定,既體現法律精神又體現社情民意。這就要求新時期的人民法官應當是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備嫻熟的司法能力和精湛的法律素養,能夠不斷適應司法新形勢,解決司法新問題,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充滿智慧的群體。
早在2004年前,上海法院就曾編寫了《法官素養與能力培訓讀本》,作為全市三級法院法官集中系統輪訓的教材,該書為提高上海法官的司法能力、規範司法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新的形勢和任務需要人民法院在實現司法公正、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有新的思考和新的作為。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在借鑑《法官素養與能力培訓讀本》編寫經驗的基礎上,組織編纂《法官智庫叢書》,其編纂出版的過程,是法官智慧集聚和傳承的過程,是法官的法學素養、司法技能與司法經驗自我總結提高的過程,也是法官的知識儲備自我更新的過程。“叢書”的出版將有利於法官群體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共同提高,以造就一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法官隊伍。
《法官智庫叢書》這一名稱,標誌著這是一套實踐型開放性的學術著作。所謂實踐型,是指該“叢書”由上海三級法院審判經驗較為豐富的資深法官編寫,選擇駕馭庭審、訴訟調解、法律適用、證據規則、自由裁量、知產審判、文書製作等系列性的實踐主題進行總結,凸顯了立足法官審判需求,回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要求的實踐特色。所謂開放性,是指該“叢書”堅持司法觀點的與時俱進以及主題內容的與日俱增,首批出版的這七本書,只是階段性成果,隨著司法實踐的不斷深入,“叢書”的內容將不斷擴充,它將長期編纂下去。所謂學術性,則是指“叢書”素材雖多取自於上海法院審判之實踐,研究視野卻不囿於上海之一域;目標雖著眼於服務司法實踐之需求,研究內容卻不局限於實證之分析,而具有一定的法學理論深度和理論研究成果價值。
《法官智庫叢書》的出版也為人民法院加強民意溝通,開展學術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叢書”的特色之一就是由法官編寫,寫法官的工作,把法官的思維方式、審判心路歷程、法官對套用法學的研究,通過“叢書”向社會公開,為法律工作者、法律院校師生、人民調解員等提供了解法官思維的路徑、研究法學課題的素材、解決法律爭議的方法、評判法律問題的尺度。 。
“叢書”的編纂出版凝聚著上海三級法院法官的心血,我衷心期待上海法院有更多的法官,在繁忙的斷案之餘,潤澤筆墨,利用該“叢書”的平台,積極奉獻自己的司法智慧,為把人民法院建設成為最講理、最文明、最公正的司法場所而共同努力。
法官智庫叢書

編輯背景資料

訴訟調解能力是法官司法理念、知識與經驗及解決社會實際問題能力的綜合體現。為進一步提高法官的訴訟調解能力,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醞釀,2008年8月,在高院領導的安排部署下,乾培處著手啟動《法官訴訟調解能力培訓讀本》的教材編寫組織工作。
2008年8月7日,乾培處組織召開《法官訴訟調解能力培訓讀本》編寫方案研討會。會議由陳全國同志主持,一中、二中、海事等十幾個法院選派法官中的調解能手出席會議。會上,沈志先副院長指出,該書要成為一本精品教材,編寫工作應計畫周詳,一鼓作氣,按照出版的標準進行。盛勇強副院長對該書的編寫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次會議上,確定了由沈志先副院長主管、盛勇強副院長負責、高院幹部培訓處組織、高院相關業務庭領導及一中、二中法院研究室負責人會同落實的教材編寫領導小組,由既有調解審判經驗,又有理論功底、寫作能力較強的法官組織撰稿。
2008年9月4日,召開了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盛勇強副院長到會指出:這次教材編寫工作是在以往幾本培訓教材編寫的成功經驗上進行的,對法官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將起到巨大作用,是法院的“基礎工程”,一定要做好;要抓緊確定編寫人員,協調好具體的編寫工作;教材的內容要針對法院調解工作實務,有可操作性;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使這本教材成為繼《法官素養與能力培訓讀本》後我市法院的又一亮點。會後,各編寫領導小組成員在各自條線挑選了審判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紮實、寫作能力較強的同志參加到寫作隊伍中。10月,各條線擬定了各自章節的較為詳細的寫作提綱,高院乾培處將各條線的寫作提綱進行匯總和整理,形成全書編寫大綱初稿。
2008年11月4日,乾培處召集編寫領導小組成員和全部編寫人員對編寫大綱進行討論,盛勇強副院長到會與大家一起對大綱逐章討論。盛院長指出,作為法官的能力培訓教材,本書應把重點放在如何解決矛盾、促使雙方達成合意上,從環境、人、策略、過程、結果等“五要素”來把握調解工作,可廣泛借鑑博奕論、策略論、談判學等其他社會科學,從中吸收對訴訟調解有益的理論依據及方法論,力求使本書超越同類教材。各條線同志也踴躍發表意見。會後,乾培處根據會議達成的共識修改了編寫大綱,並將修改後的大綱及時發各條線寫作同志。在收到編寫大綱後,各條線充實了編寫隊伍,把更多的審判一線的同志吸收進來,收集了大量相關理論資料,還向下轄各級法院業務部門收集實踐中的調解案例,初稿寫作工作全面展開。
2008年12月25日上午,為解決大家在編寫初期遇到的具體問題,乾培處再次召開會議,編寫領導小組成員和各條線的核心編寫同志參加,盛勇強副院長在年底工作異常繁忙之際仍出席會議。盛院長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並與大家討論和交換意見。盛院長指出,強化調解工作在矛盾交集的現階段意義重大,強化法官調解能力是法院職業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而現在缺乏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法官調解能力的培訓教材,感謝大家為《法官訴訟調解能力培訓讀本》一書所作的工作。
2009年初,高院黨組確定了編寫一套實踐性的理論著作——《法官智庫叢書》的戰略目標。
2009年1月21日召開了法官智庫叢書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沈志先副院長指出,這套叢書的定位是實踐性的理論著作,而且叢書是開放性的,第一階段即今明兩年要出版六本,第一本即《訴訟調解》;另外五本分別是《庭審駕馭》、《裁判文書製作》、《法律適用》、《民事訴訟證據》、《自由裁量》(暫定名),分別由湯黎明、侯丹華、黃祥青、鄒碧華、林曉鎳負責牽頭,組織人員開展編寫工作。
2009年2月24日, 沈志先副院長主持召開了法官智庫叢書第二次編寫會議。沈院長指出:這一叢書已列入學習實踐活動,原來的“一個能力 三個素養”的培訓有成果,在這幾年的新情況下應增加新的內容,現在有必要對原來的幾本書加以修訂和完善;叢書定位於“實踐性的學術著作”,是面向公眾的法學叢書,客群要廣,不僅面對法官,也要成為法學工作者的工具書,對於學校、陪審員等各個方面都有用,既有實踐操作又有學術價值;叢書各冊體例要統一,結構要完整,叢書是開放的,六本後還可以不斷有新的內容;每本書自身要完善,理論闡述和經驗提煉要兼備,要加強如何防止誤區的問題,圍繞一些問題深入展開,要突出重點,抓住每一本書的核心問題,每本書之間儘量避免相同的內容,一本書中也要避免重複。沈院長要求:要加強領導,各負其責,他親自擔任組長,盛院長和立斌主任是副組長,陳全國是秘書長,各本書也確定了牽頭人;要群策群力、精益求精,要使這套叢書在全國有一定影響,使各方面都認為其是一個精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政治方面要把社會主義法制理念貫穿其中,業務性方面要求其觀點正確、規範,與實踐相結合,學術性方面要強調國際視野;要統籌兼顧、加快推進,以月為時間節點,抓緊落實。盛勇強副院長指出,這套叢書要反映上海法院實踐和法官理論造詣,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他也對叢書的具體編寫工作提出了要求。
2009年2月底至3月初,《訴訟調解》一書各條線的初稿寫作基本完成。3月6日,盛院長聽取了各條線編寫同志完成該書寫作情況的匯報,並對初稿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了意見。
2009年4月,乾培處組織完成了《訴訟調解》第二稿,並按照編寫人員數量印刷成冊,下發到編寫人員手中,供進一步的修改使用。
2009年4月28日,沈志先副院長主持召開了《法官智庫叢書》第三次編寫會議,首批各本書的具體負責同志匯報了各自的編寫進展。沈院長對大家的寫作進展表示滿意並對叢書的編寫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一要強調水準。這套叢書要體現上海法官的水平,代表中國法官的水準,要立論準確,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始終,在此基礎上,準確體現審判規律;邏輯關係清楚,寫作思路清晰;內容翔實,叢書定位為實踐性的理論著作,側重於對審判經驗的總結,要做到虛實結合,以實為主;文義通達,儘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清楚法律的理論性問題。二要明確責任。《法官智庫叢書》是開放性的系列叢書,首批六本完成後,還將不斷推出新書。此項工作要落實責任人,制定工作表,確定時間節點,便於把握進度。三要細化措施。叢書的體例要統一,各叢書之間要平衡,避免內容重複;在最後統稿過程要進行評審,請系統外的專家一起討論,以確保叢書質量。還要把握好叢書的序言、前言、後記、裝幀等環節,力求完美。
2009年5月25日,在《訴訟調解》第二稿的基礎上,盛勇強副院長主持召開了該書的第一次統稿會議。與會同志圍繞全書的篇章結構、論述方式、案例編寫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盛院長不時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明確了下一步修改的思路。會議確定,今年6月底前由各編寫同志進行修改交付修訂稿,在此基礎上完成訴訟調解能力輪訓讀本的定稿並付印,然後結合輪訓聽取輪訓教員、參訓法官和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完成最後的修改和定稿工作。
2009年7月,《訴訟調解》第三稿完成並印刷成內部培訓讀本。與此同時,乾培處著手組織全市法院的訴訟調解能力輪訓工作。
2009年8月4日至8月7日,上海法院訴訟調解能力師資培訓班在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舉行開學典禮。高院盛勇強副院長作動員講話並主講第一課:《社會控制視野下的調解》。在培訓的過程中,乾培處組織聽取了授課教師和接受培訓的輪訓小教員對《訴訟調解》第三稿的修改意見。
2009年8月13日,沈志先副院長在一中院審委會會議室主持召開了《法官智庫叢書》第四次編寫會議,一中院黃祥青副院長及其他叢書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首批六本書的負責人匯報了各自的編寫進展情況,其中幾本有望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陸續送交法律出版社出版。沈志先副院長轉達了高院黨組原則同意叢書出版計畫的精神並對各書的編寫進展表示滿意,同時要求在原定六本書的基礎上增加一本《智慧財產權案件的審判思路和審判方法》(暫定名)。沈院長指出,《法官智庫叢書》是一套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學術著作,是法官經驗的匯集和司法經驗的結晶,叢書中的內容應當與時俱進,不僅能服務審判實踐,同時還應具有相當強理論深度。他對下一步的編寫和出版工作提出了幾點要求:1.叢書的內容在政治上要立論準確,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2.叢書在法律上要符合法治的規律性,並將政治性和法律性相結合;3.叢書的編寫要體現上海元素、全國元素,具備世界眼光;4.叢書的內容應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對法院的審判工作具有指導意義;5.叢書的編寫人員應當具有較高的學術道德素養和規範,杜絕智慧財產權糾紛;6.叢書應當體現一定的法律宣傳功能,在語言使用上應當將專業用語與通俗用語相結合。此次會議後,叢書各冊的編寫進度進一步加快。
2009年8月21日上午,在高院732會議室召開了《訴訟調解》送交出版社前的最後一次徵求意見及論證會。考慮到該書的司法實踐性非常強,會議主要邀請法院系統內審判經驗豐富且理論功底深厚的專家參與,包括閔行區人民法院吳金水副院長、青浦法院胡春明副院長、松江法院孔海飛副院長、徐匯區法院行政庭於雪艷副庭長等。大家結合最高院王勝俊院長關於全面加強法院調解工作,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原則的最新要求,就該書送出版前需要修改的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2009年9月,各篇作者又對全書進行了一次修改。隨後陳全國和余宇同志對匯總的稿件作全面統稿。10月中旬,書稿送交出版社。11月中旬,出版社將書稿清樣送回,乾培處又對清樣作了認真的校對,隨後反饋給出版社。

編輯動態

法官智庫叢書
高院舉行《法官智庫叢書》首冊發行頒贈儀式暨第五次編寫工作會議
經高院黨組確定編撰的《法官智庫叢書》(以下簡稱“叢書”),首冊《訴訟調解》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發行。近日,高院舉行“叢書”首冊發行頒贈儀式,並召開第五次編寫工作會議。高院政治部主任陳立斌主持會議,高院副院長沈志先到會並講話。沈志先副院長在講話中指出,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全市法院院長會議精神,抓好精品叢書工程的一次重要會議,體現了高院黨組對“叢書”編撰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程度。“叢書”是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法學學術著作,目的在於傳承審判經驗,提升司法能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學術水平,培育專家法官。發行頒贈儀式表明該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不斷向縱深發展。第一批“叢書”要抓緊編撰並出版發行,在此基礎上,要繼續推進第二批“叢書”的編寫工作。“叢書”的編寫要體現上海法院的水平,反映上海法院的特色,代表上海高院的觀點。要注重探索審判規律,做到實踐性和前瞻性相結合,上海經驗和全國精華相結合,中國實際和國際做法相結合,突出重點兼顧全面,把握內在邏輯關係。會議還總結了第一批“叢書”編寫情況,對第二批“叢書”編寫作了具體部署。高院有關部門、中級法院、基層法院和“叢書”各卷編寫人員代表近30人參加了會議。
簡訊
日前,高院召開《公報案例精析》編撰工作會議。沈志先副院長出席會議並對該書的編寫提出具體要求。這次會議標誌著《法官智庫叢書》第二批書目編撰工作正式啟動。本次編撰的《公報案例精析》重點在於精析,以體現上海法院的審判水平和學術水平,使之成為實現上海審判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水準目標的重要載體。自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發行以來,上海法院已有80餘篇案例被採用。
《法官智庫叢書》第二批書目編寫工作全面啟動
近日,高院召開《法官智庫叢書》第六次編寫工作會議。高院副院長沈志先到會並講話,各個書目的負責人參加。沈志先副院長在聽取了公報案例精析、金融審判、海事海商審判、少年審判、行政證據套用、執行規程、法院文化等“叢書”第二批書目的前期準備情況後,強調指出,“叢書”的目標要求是實踐型的學術著作,要體現國內領先、世界眼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上海特點,要反映法院工作的成功經驗,記錄典型的案例與事例,既要有法學理論的研究,又要有司法改革的思考,還要有法院文化的底蘊。沈志先副院長對編寫工作提出“四個落實”要求:一是方案落實。要認真梳理分解工作任務,三級法院聯動,形成合力。二是組織落實。“叢書”的編寫實行職能部門和聯繫人雙重負責制,相關職能部門的主要領導要投入精力,確保“叢書”質量。三是進度落實。要明確時間節點,完成明年年內出版發行的工作要求。四是檢查落實。要定期檢查編寫工作進度,及時解決編寫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法院文化》編寫工作正式啟動
近日,為進一步推進上海法院文化建設,著力抓好“浦江天平文化工程”,高院召開《法院文化》編寫工作會。高院黨組副書記、沈志先副院長出席並講話,高院黨組成員、政治部陳立斌主任及《法院文化》編寫小組成員參加了會議。沈志先副院長指出,《法院文化》是學術著作,將列入《法官智庫叢書》出版發行,不僅要有實踐總結,更要有理論探索,要體現法院文化建設的規律性、哲理性,要有前瞻性、獨創性、邏輯性,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味,要體現法治的緯度、歷史的厚度、文化的深度和實踐的廣度。沈志先副院長對編寫工作提出三項要求:一是內容要精、準、新。結構要合理精煉,涉及的政治、法律等概念要準確恰當,要有理論實踐創新,反映上海法院的獨創性。二是組織工作要科學、高效。要建立編寫組和課題組,組織動員全市法院精英骨幹參與編寫,編寫人員要懂政治、通法律、善總結、有文采。在編寫過程中可以請“叢書”諮詢組成員及有關專家、學者參與討論,確保質量。三是要把握好時間進度。明確時間節點,按照計畫穩步推進,及時解決編寫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目前,《法院文化》一書編寫工作正在積極籌劃之中。
高院紮實推進《法官智庫叢書》第二批書目編寫工作
2010年 3月3日至18日,高院分別召開法院文化、金融審判、海事海商審判、未成年人審判、行政證據套用、執行規程等“叢書”第二批書目編寫工作會議。高院副院長沈志先在聽取了各書目負責人匯報的編寫思路與框架結構後指出,“叢書”的編撰必須將“三個至上”指導思想貫穿始終,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理論與實踐為主線,以上海審判為基礎,以國內外經驗為補充,體現法治的緯度,歷史的厚度,上海的高度,理論的深度和實踐的廣度。“叢書”應注重規律性、邏輯性、經驗性、前瞻性、獨創性,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味,切實做到:1、準。立論正確,符合法律法理,代表上海高院觀點;2、精。闡述精到,邏輯結構嚴謹,言語文字精煉;3、實。聯繫實際,運用審判案例,凸現實踐特點;4、新。觀點要新、論述要新,立足審判前沿;5、高。立意要高,水準要高,使“叢書”真正成為實踐型學術著作的精品。
高院召開《法官智庫叢書》第七次編寫工作會議
日前,高院召開《法官智庫叢書》第七次編寫工作會議。高院副院長沈志先出席並講話,“叢書”各卷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沈志先副院長在聽取了編寫情況匯報後,對各卷的組織工作和編寫進度表示滿意,並對下一階段的編寫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視。編撰出版“叢書”是高院黨組推進上海法院文化建設的重要工程,也是提高法官司法能力的重要舉措。“叢書”的編撰必須堅持“三個至上”的核心理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和改革創新的方向,切合法院工作的實際,體現審判工作的客觀規律。二是學術上與時俱進。切實做到實踐上與時俱進,反映審判實踐中的最新成果;理論上與時俱進,注重理論研究發展前沿;法律研究上與時俱進,將新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精神貫穿於編寫全過程。三是編寫上精益求精。“叢書”代表上海法院的水平,追求全國一流的目標。無論是結構編排、引用觀點、文字表述都要把握質量,講求細節,避免出現法律概念混淆等問題。四是安排上抓緊抓實。在服務保障世博、抓好審判執行第一要務的同時,要充分認識“叢書”編撰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抓好落實,確保“叢書”編寫任務按期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