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的歷史(第11卷)

法學的歷史(第11卷)

《法學的歷史(第11卷)》是201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萬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學的歷史(第11卷)
  • 作者:孫萬懷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65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法學的歷史(第11卷):刑法·上卷(1981年-2002年)》涉及新中國刑法以及刑法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隨著1979年《刑法》的制定,刑法法制考試健全,法治理念得到推崇,法學研究開始走上正途。可以說從20世紀80年代初直至21世紀初,我國刑法學研究伴隨著社會轉型開始全面發展並且逐步深入。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本卷是對這段歷史最好的見證之一。

圖書目錄

1982年論刑法中的類推/朱華榮
搶劫中故意殺人是一罪還是二罪/謝友學葉松亭
犯罪構成的概念和意義/高銘暄
上海三十年來刑事犯罪動態的剖析/邢真
【欄目】同種數罪是否適用數罪併罰
同種數罪不應數罪併罰/宋榮平羅書平
同種數罪應該數罪併罰/鄭培兵
【欄目】對搶劫罪既遂與未遂的討論
也談搶劫罪的既遂與未遂問題
——兼與朱曉斌同志商榷/胡顯璧江禮華
搶劫罪的既遂與未遂應以是否取得財物為主要
標誌/張淑文
同經濟犯罪作鬥爭和建設精神文明/趙炳霖
刑事案件中法人的責任問題/朱華榮
一項適時有力的法律措施/蘇惠漁張國全陳世友
談“依法從重從快”與“左”傾錯誤的界限/劉天興
談知情不舉的刑事責任問題/鄭大群
對“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政策的再認識/叢文輝
一個19歲的死刑犯人的自白
教訓在哪裡/本刊評論員
【欄目】關於賄賂罪的探討
賄賂罪的犯罪構成/劉龍培
析賄賂罪的表現種種/李林森
我對索賄罪的淺見/柯葛壯
賄賂罪的特點與處理/李郊
【欄目】職工受外單位聘用接受高額報酬是否構成
犯罪
對技術人員王某一案的剖析/徐方曾敏
受聘職工接受高額報酬的若干類型/李濟鈴
怎樣認定這類案件的性質/韓大南李林森
處理這類案件不能“一刀切”/盧劍青
試述經濟領域內罪與非罪的若干界限/宗允留
治本比治標更重要/劉龍培
【欄目】對搶劫罪既遂、未遂的討論
從搶劫罪的犯罪形態看既遂、未遂/龔岩
構成搶劫罪是以侵犯人身權利為前提/劉林巨
侵犯人身權利是搶劫罪的首要構成要件/蘇文
要從社會後果來看搶劫罪的既遂、未遂/肖竹
既遂、未遂的分界線在於是否得逞/田幸
情節嚴重的搶劫犯罪同樣存在
未遂/嚴為眾劉秦
對我國死緩制度立法意義的認識/余淦財齊楚珩
堅決打擊“地下外貿”犯罪活動/林德明
試論套匯罪/錢國耀
受賄罪要以利用職務為構成要件/劉福海鄭金鐘
談“毀人容貌”的重傷罪如何認定/朱雲洲
同名數罪無須並罰/羅平
“致人死亡”與“引起被害人死亡”應負不同的刑事
責任/周成新
盜竊罪中是否存在間接故意/宋艾森1983年試論對自首罪犯的從寬處理/銘山
劃清投機倒把行為的犯罪與違法的界限/劉福海
重視韓琨案件中的法律與政策問題/龔介民
“司法類推”與“類推立法”/丁榮
馬克思主義與刑法學(上)/李光燦
馬克思主義與刑法學(下)/李光燦
悔罪是自首成立的要件嗎/王者香
【欄目】對裝鬼嚇人造成他人精神分裂症的定性
分析/劉際英
應定故意傷害罪/柯葛壯黃耀祖周洪鳴
如何認定犯罪的“著手”實施/伍柳村
試論誣告陷害罪/周道鸞張泗漢
形式矛盾的刑法條文能否同時並用/張承
從一起毀容致殘的實例看修改刑法部分規定的
必要性/田心水
姦淫幼女罪不應以“明知”為
條件/許言劉辰吳振漢
對數罪併罰中的“總和刑期”也要“限制加重”
嗎/羅書平
兒子幫助母親自殺應如何定性處理/金子桐鹹忠園
論通姦引起嚴重後果的法律責任/宣林泉
盜開汽車造成嚴重後果如何定罪/孫應徵
精神污染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包心鑒
關於《決定》的溯及力問題/柯葛壯顧肖榮1984年對“死緩”犯“抗拒改造情節惡劣”該怎樣
理解/孫如林
【欄目】關於流氓團伙犯罪若干問題的探討
團伙犯罪是集團犯罪的一種
形式/奎娜劉立憲
劃清流氓犯罪與流氓行為的界限/李宗青
析流氓犯罪團伙的政治色彩/魏皓奔
對流氓犯罪集團的定罪要準確/王崇槐
姦淫幼女罪必須以“明知”
為條件/段新安劉明祥孫立泉
試論持續犯
——兼談重婚罪是否持續犯的問題/柯葛壯
【欄目】關於傷害罪的若干問題的探討
如何理解《決定》中傷害罪的加重處罰/金子桐
如何區分流氓(傷人)罪與故意傷害罪/陳澤憲
對故意傷害未遂的刑事責任認識/王禮仁
論法條競合後的從重選擇/馮亞東
【欄目】對侵吞誤付的公共財物應如何處理的討論
“利用職務之便”是貪污罪的重要條件/黃秉正
應設立侵占公共財產罪/周輝
該案屬民法中的不當得利/王玉虎宋仁堂
為什麼侵吞誤付公共財物構成貪污罪/柯葛壯
姦淫幼女罪是否以“明知”為要件的剖析/夏吉先
如何看待反革命罪的既遂與未遂/段立文
對類推的犯罪應確定新的罪名/李京生
法條競合可以從重選擇
——與肖開權同志再商榷/馮亞東1985年當前貪污罪若干問題的探討/陸林
對在服刑期中既發現餘罪又犯新罪的人應如何
處理/羅書平
對當前投機倒把罪的幾點認識/王良化李志一
危害公共安全者的法律責任/武彪
正當經營與投機倒把罪界限的
對話/林既立包如星楊書文
認定姦淫幼女罪的關鍵在哪裡/朱華榮趙國強
【欄目】有罪乎,無罪乎
——非法領取和私分獎金是否構成犯罪的探討
案情簡介和審理情況/李錦才
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
特徵/夏吉先張徐錦
某縣某廠廠長等五人應屬無罪/友平
防衛過當只能是過失犯罪/施濱海1987年社會主義社會同樣產生犯罪/魏皓奔
對竊取遺忘包內財物案件的再探討/嚴求實
從定罪量刑的差異看法律套用技術的開發/史建三
打擊經濟犯罪與傳統觀念的轉變/應後俊
“賄賂”不包括其他“不正當利益”/李文燕
【欄目】關於劉亨年案罪與非罪的討論
劉亨年案不是“用今天的政策翻歷史的舊賬、
舊案”/榮國濤
劉亨年等人的行為為什麼構成了犯罪/楊玉河
劉亨年構成貪污罪/蔡德森
嚴格掌握罪與非罪的總標準
——從劉亨年被認定貪污罪談起/司劍山
劉亨年不構成貪污罪/顧肖榮
從量刑現狀的調查看電腦輔助量刑專家系統的
作用/史建三1988年適用“其他危險方法”定罪量刑的意見/徐漢亭
民間組織經營商品房構成投機倒把罪嗎/本刊記者
應依法宣告戴振祥無罪/朱華榮
對戴振祥功罪是非之探/羊子張展陽
“利民道工程”是利民之舉
——兼談刑事執法觀念的轉變/劉寧書
請查明戴振祥案有無失誤/季亦探
【欄目】關於戴振祥案罪與非罪的討論
來自天津的呼聲
——本刊在天津就戴振祥案召開座
談會/李志剛
戴振祥案是科技人員提供技術諮詢
服務/趙光裕
戴案判決書所引法律條文不當/吳小真1989年戴振祥案是一個錯案
——刑法學界部分專家、學者討論戴振祥案座談會
綜述/李志剛
對挪用公款罪幾個問題的探討/張紹謙
類推定罪的必要性/王勇1990年搶劫借據應構成搶劫罪/潘季林
刑法中受賄罪內容急需補充立法/張樹根
離婚中的“丈夫”能否成為強姦主體/劉德法
誣告陷害罪應明確規定法定刑/張永華
罪刑相適應與中國刑法觀念的更新/李華平1991年刑事司法中的“就輕不就重”/王勇
也談罪刑相適應與中國刑法觀念更新
——與李華平同志商榷/陳正雲
對兩個刑法司法解釋的理論探究
——兼論法條的從重選擇/陳興良
竊用長話賬號宜定詐欺罪/劉憲權傅鼎生1992年建議對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無期徒刑/歐陽波
“罪人兼能人”的司法對策/楊新培
我國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的反思/陳興良
對犯罪的“能人”絕不能法外施恩/鮑遂獻徐淑芹
對“能人”犯罪從輕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據/張明楷
依法從輕處理“罪人兼能人”案件並非網開
一面/金漢標
對“能人”經濟犯罪能否從寬的看法/孫立泉
“能人”經濟犯罪的從寬處理與從嚴
掌握/陸世友鐘勁廬1993年持有行為
——一種新型的犯罪行為態樣/陳正雲李澤龍1996年略論行賄罪主觀要件的修改/朱孝清
信用卡犯罪中若干疑難問題探討/劉華1997年刑法修改的規模定位與制度設計/周光權
刑法司法解釋的限度兼論司法法之存在及其
合理性/陳興良周光權
罪刑法定原則確立的觀念基礎/蔡道通
依法“從重從快”的來歷
——建國以來法學界重大事件研究
(三)/楊時李然
再論死刑/馬榮春
刑法典應力求垂範久遠
——論修訂後的《刑法》的局限與缺陷/范忠信
我們是怎樣逐步實現“罪刑法定”的
——建國以來法學界重大事件研究
(六)/孫麗娟1998年關於更改反革命罪名的風波
——建國以來法學界重大事件研究
(十六)/侯國雲李然
死刑的限制與擴張之爭
——建國以來法學界重大事件研究
(十七)/趙秉志肖中華
金融犯罪數額問題的刑法分析/劉憲權1999年刑法價值觀念的一次維新
——對我國刑法發展的比較
考察/蘇惠漁游偉孫萬懷
挪用公款罪司法適用問題研析/田宏傑侯亞輝
虹橋垮塌案的刑法思考/許務民
罪刑相當原則解釋論/黃祥青
試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
死亡”/李曉龍李立眾
再論我國傳統犯罪客體理論的弊端/楊興培
刑法基本原則的法條設定與現實差距
——基於立法與司法的現狀分析/趙秉志於志剛
關於適用《刑法》第300條懲治邪教和迷信的幾個
問題/王世洲2000年論運輸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之立法旨趣與
隱患/趙秉志肖中華
刑罰是什麼
——一種報應論的解讀/邱興隆
冒充軍警人員實施搶劫罪之法定刑設定疏漏/劉艷紅
現行刑事立法技術“六維”評價/童德華2001年金融詐欺罪立法評說
——從欺詐犯罪說起/劉遠於改之
論不可罰的教唆行為/石英黃祥青
論金融詐欺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劉憲權吳允鋒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形態辨析/許成磊2002年“嚴打”方針的刑法學思考/蘇惠漁孫萬懷
我國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的再思考/劉憲權
刑法學應創製行為故意概念/賈宇
編後記

作者簡介

 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韓國安山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刑法學與刑事政策學的教學和研究。現任《法學》月刊社副主編。兼任國際刑法協會中國分會理事,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金融檢察專業委員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法務部國
  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等多個科研項目。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法律科學》、《現代法學》、《法商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曾獲得最高人民檢察院“金鼎獎”著作類一等獎,中國刑法學會論文一等獎,上海市優秀法學成果著作類一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