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在保留法國獨立防務之同時,法國仍忠於其在北約範圍內所承擔的義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類型:政治事件
- 時間:1966年10月1日
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在保留法國獨立防務之同時,法國仍忠於其在北約範圍內所承擔的義務。
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在保留法國獨立防務之同時,法國仍忠於其在北約範圍內所承擔的義務。事件背景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8年,戴高樂重返政壇後,積極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因此,他一上台就向美國的霸權地位提出...
其中,希臘於1974年7月至1980年10月曾退出;法國於1966年退出,但在其主要司令部派有軍事聯絡官,承擔共同防禦義務;西班牙參加活動,但未提交軍隊指揮權;冰島沒有軍隊。2004年加入北約的7個國家尚未向一體化軍事組織提交軍隊,但參加其...
1966年法國軍隊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迫使該組織總部撤離法國遷往布魯塞爾(2009年法國總統宣布重返北約)。1981年,5月社會黨人密特朗當選總統。6月舉行國民議會大選,社會黨贏得55%的議席,從而成為法國第一大黨。1986年,3月國民議會...
三、北約領導權之爭與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 第三節北約邊緣地帶的矛盾及其激化 一、“賽普勒斯危機”二、愛琴海之爭與希土矛盾的發展 三、馬爾他獨立與北約 四、北歐盟國與北約安全戰略實踐中的矛盾 第四節北約冷戰政策的調整 一...
1949年4月4日,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義大利12國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公約規定,締約國任何一方遭到武裝攻擊時,應視為對全體締約國的攻擊。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
這是戴高樂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約之後,美國撤離法國時留下來的。白天,有些航空公司在這個軍營里辦公。但到了晚上,他們就用自己的鑰匙開門進去,一遍又一遍地演習他們將在德國採取的行動。在第一次演習中,阿邁爾花了10分鐘。他確實已是...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締結的針對蘇聯等國的軍事聯盟條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的政治基礎。1949年4月4日,美國 、加拿大、英國 、法國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義大利12國在 華盛頓簽署旨在建立集體防禦的《...
《北大西洋公約》的雛形——“華盛頓檔案”北約的誕生 二、群龍之首——北約的組織機構及領導人 組織機構的建立 文職機構 軍事指揮體制 非官方機構 歷屆秘書長 歷屆歐洲盟軍最高司令 三、策源地——北約的重要會議 四、劍與盾——北約...
《國際組織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2021年1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海雲。內容簡介 北約自20世紀40年代末創建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作為當今世界較大的區域安全組織,北約一直在國際安全秩序建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67年——史達林的女兒叛逃。1973年——中國與西班牙建交。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首都馬德里。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開辦少年班。1979年——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發出《關於為所謂“...
1966年——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體化軍事機構。1966年——中國戰略飛彈部隊正式成立,被命名為“第二炮兵”。1967年——《布魯塞爾條約》生效,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合併為歐洲共同體。1968年——防止核...
1966年: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體化軍事機構。1967年:《布魯塞爾條約》生效,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合併為歐洲共同體。1967年:中國台灣地區台北市升格成為直轄市。1968年: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簽訂。1969年...
法國將重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一體化機構,意味著法國一直以來在歐洲“獨樹一幟”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理念迎來重大轉變。 一直以來,法國的安全和外交政策深深烙有戴高樂將軍“獨立法國”理念的印記。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法國的“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