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是重慶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建華、袁筱一、 王靜。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
- 作者:陳建華、袁筱一、 王靜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 ISBN:978722911493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卷結合具體法國作品、法國作家,分階段考察了從一個多世紀以前開始,法國文學在中國所走過的道路,考察了中國的法國文學研究主題對法國文學家、作品所作出的闡釋與研究。
圖書目錄
- 總序
- 導言
- 緒論
- 第一章發起、發展與法國文學“形象”在中國的初步形成
- 第一節新中國成立前的法國文學翻譯
- 第二節新中國成立前法國文學研究概述
- 第三節兩個文學研究的案例:盧梭與羅曼·羅蘭在中國,外國文學翻譯與外國文學研究的興起與社會環境和文學環境的變化是密不可分的,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鑄就了當時法國文學翻譯與研究的特點。誠如我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樣,清末民初,在民眾閱讀群中廣泛流傳的是以科幻小說、偵探小說、通俗歷史小說、言情小說、戲劇等為主的法國文學譯作,其語言風格往往接近於此時作家們熱衷於創作的同類體裁通俗小說,如鴛鴦蝴蝶派小說。這種狀況體現了新舊交替之際、新文學運動之前外國文學的譯介與文學創作在現代中國相伴相生、共同進步的特點。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法國文學的譯介逐漸過渡到名家名著的選譯階段,其中雨果最早被認定為經典法國大作家,莫里哀則是年代最早的經典劇作家。經過更為廣泛的文學類型和不同文學流派的譯介,法國文學在中國的接受經歷了選擇、接受和沉澱的過程,逐漸形成了中國本土化的法國經典作家、作品群體,除了雨果、巴爾扎克、莫里哀等長篇小說家、劇作家之外,這個經典作家群體還包括莫泊桑、都德、波德萊爾等短篇小說家和詩人。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中國對外國文學的各種思潮、流派、觀念和審美尤為感興趣,因此,法國文學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得到了全面的翻譯與介紹。而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特定的時代和政治、社會環境卻對某些作家的經典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巴比塞、紀德、羅曼·羅蘭等一批“左派”作家。在這樣的作家群中,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革命意義大於文學意義的作家逐漸沉寂下去,比如巴比塞,而像羅曼·羅蘭這樣的作家則始終保持著顯要的地位。事實上,紀德、羅曼·羅蘭和法朗士可謂新中國成立前我國譯介和引進的三大“左派”法國作家,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們各自在中國的命運卻完全不同,這也說明了中國的法國文學史與法國自身的法國文學史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同的。
- 第二章1949年至1978年:規劃、探索與停滯
- 第一節新中國成立後法國文學研究的基礎:研究環境與法國文學翻譯
- 第二節1949 年至1978 年間的法國文學研究概述
- 第三節三個法國文學研究的案例:巴爾扎克、羅曼·羅蘭、《紅與黑》
- 第三章1978年至1989年:具有突破意義的時期
- 第一節20世紀80 年代的法國文學研究基礎:
- 第二節1978 年至1989 年間的法國文學研究概述
- 第三節文學研究的新時代:1978 年至1989 年法國文學研究案例分析
- 第四章1990年至1999年:多元文化與批評語境下的法國文學研究
- 第一節研究背景
- 第二節20 世紀90 年代法國文學研究概述
- 第三節20世紀末三個法國文學研究案例:譯介、詩歌、文藝理論
- 第五章規劃、需求與未知:新世紀以來的法國文學研究
- 第一節新世紀法國文學研究背景
- 第二節新世紀的法國文學研究概述
- 第三節法國文學研究的走向與問題
- 參考文獻
- 附錄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書目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