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史ABC

法國史ABC

若就篇幅,尤其是字數而言,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法國史》絕對是一本小書。這是20世紀初的法國史學家寫給法國小學生看的國小教科書,屬於西方經典名著重譯(已過著作權保護期,無著作權問題),內容淺顯易懂,適合法語學習者以及留法以及對法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具有非常廣的客群範圍。另外本書會進行語法和辭彙等註解,在學習法國史的同時提高法語的閱讀和語法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國史ABC
  • 作者:歐內斯特·拉維斯 汪少卿 徐素娟
  •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9頁
  • 開本:32
  • 品牌:東華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Histoire De France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法語
  • ISBN:978756690477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行文風格,從而使本書同樣適合於那些對法國史感興趣的成年讀者。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將本書設計成中法對照的歷史讀物,並對原文的法語用法進行了恰到好處的註解;這類讀本在市面上尚不多見,而這對於初學法語、且喜愛法國歷史的讀者而言卻十分有益。但仍需注意的是,筆者並沒有完全地將譯文逐一對應於原文,而是在某些地方進行了潤色,例如插入了一些評論和注釋,修改了某些時態,將“我們的國家”譯為“法國”,刪節了“你們瞧”這類過於口語化的措辭,等等。畢竟本書寫作於一個世紀之前,而且針對的讀者是小學生,適當的修改只是為了使譯文顯得更加自然,使譯文本身也能成為一部值得一讀的、入門級的法國史。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拉維斯(Ernest Lavisse,1842-1922年)。不僅是一位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學術界身居高位,尤其是在歷史學界猶如“教主”,為推進法國歷史研究的學科化、專業化進程,以及使歷史學在法國高等院校中占據顯赫地位做出了卓越貢獻的一代史學宗師,而且還因親自動手為法國中小學生撰寫了許多歷史教科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一代又一代法國的孩子們講述本國歷史,在法國幾乎家喻戶曉,甚至被譽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教師”。譯者汪少卿,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學世界史碩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歐洲史博士生。出版《奇怪的戰敗》(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最後的烏托邦》(譯著,商務印書館),《法國教育戰略研究》(合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另在《史學理論研究》、《外國教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圖書目錄

LIVRE PREMIER LES GAULOIS, LES ROMAINS ET LES FRANCS
第一卷 高盧人、羅馬人和法蘭克人
CHAPITRE PREMIER LES GAULOIS ET LES ROMAINS
第一章 高盧人和羅馬人
CHAPITRE DEUX LES FRANCS EN GAULE
第二章 法蘭克人在高盧
CHAPITRE TROIS LES ROIS CAROLINGIENS
第三章 加洛林的國王們
LIVRE DEUX LA FRANCE, DEPUIS LA TEMPS DES CAROLINGIENS JUSQU'A LA MORT DE SAINT LOUIS
第二卷 法蘭西——從加洛林王朝到聖路易之死
CHAPITRE QUATRE LES CHATEAUX ET LES SEIGNEURS
第四章 城堡和領主
CHAPITRE CINQ LES PAYSANS ET LES BOURGEOIS
第五章 農民和自由民
CHAPITRE SIX LES CROISADES
第六章 十字軍東征(聖戰)
CHAPITRE SEPT TROIS BONS ROIS DE FRANCE
第七章 法蘭西的三位賢君
LIVRE TROIS LA GUERRE DE CENT ANS
第三卷 百年戰爭
CHAPITRE HUIT LA GUERRE DE CENT ANS JUSQU'A JEANNE D'ARC
第八章 從戰爭爆發到聖女貞德
CHAPITRE NEUF JEANNE D'ARC
第九章 聖女貞德
LIVRE QUATRE LA FRANCE JUSQU'A LA MORT DE HENRI QUATRE
第四卷 在亨利四世去世之前
CHAPITRE DIX LES INVENTIONS ET LES DéCOUVERTES
第十章 發明與發現
CHAPITRE ONZE DE JEANNE D'ARC A HENRI QUATRE
第十一章 從聖女貞德到亨利四世
CHAPITRE DOUZE LE ROI HENRI QUATRE
第十二章 國王亨利四世
LIVRE CINQ DE LA MORT DE HENRI QUATRE A LA RéVOLUTION
第五卷 從亨利四世之死到大革命
CHAPITRE TREIZE LOUIS TREIZE ET L'ENFANCE DE LOUIS QUATORZE
第十三章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童年
CHAPITRE QUATORZE LE RèGNE DE LOUIS QUATORZE
第十四章 路易十四治下
CHAPITRE QUINZE LES INJUSTICES QU'IL Y AVAIT EN FRANCE
第十五章 法蘭西的不公正
LIVRE SIX LA RéVOLUTION
CHAPITRE SEIZE LE COMMENCEMENT DE LA RéVOLUTION
第十六章 大革命的開端
CHAPITRE DIX—SEPT LA MORT DU ROI
第十七章 國王之死
CHAPITRE DIX—HUIT LA GUERRE ET LA TERREUR
第十八章 戰爭與恐怖
LIVRE SEPT NAPOLéON
第七卷 拿破崙
CHAPITRE DIX—NEUF LES VICTOIRES
第十九章 勝利
CHAPITRE VINGT LES REVERS
第二十章 敗北
LIVRE HUIT DE NAPOLéON A 1900
第八卷 從拿破崙到第三共和國
CHAPITRE VINGT ET UN LES RéVOLUTIONS ET LES GUERRES
第二十一章 革命和戰爭
CHAPITRE VINGT—DEUX LES CONQUêTES DE LA FRANCE
第二十二章 被法國征服的地方

後記

關於這部小書,有許多信息值得交代,有關本書的內容與寫作背景,相信讀者已經在法國史學者呂一民教授所作的序言中收穫頗豐。寫下這篇短短的譯後記,則是為了讀者能在合卷之前再了解一些“內幕”。
本書能夠出版,多有賴於本書的編輯沈衡。若不是他的大力推薦,譯文的草稿或許會一直躺在筆者的硬碟里的某個角落。在最初翻譯這本小書的時候,我曾把讀者假想為自己未來的孩子和她的小朋友們,故而在澤文的語氣和措辭上是儘量按照他們的口吻的。不過,在沈編輯的建議下,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行文風格,從而使本書同樣適合於那些對法國史感興趣的成年讀者。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將本書設計成中法對照的歷史讀物,並由徐素娟老師操刀對原文的法語用法進行了恰到好處的註解;這類讀本在市面上尚不多見,而這對於初學法語、且喜愛法國歷史的讀者而言卻十分有益。但仍需注意的是,筆者並沒有完全地將譯文逐一對應於原文,而是在某些地方進行了潤色,例如插入了一些評論和注釋,修改了某些時態,將“我們的國家”譯為“法國”,刪節了“你們瞧”這類過於口語化的措辭,等等。畢竟本書寫作於一個世紀之前,而且針對的讀者是小學生,適當的修改只是為了使譯文顯得更加自然,使譯文本身也能成為一部值得一讀的、入門級的法國史。此外,本書的寫作時間也解釋了為什麼書中的內容只到十九世紀末就戛然而止。如果讀者對法國歷史與文化擁有濃厚的興趣,那么一些大部頭的法國史著作或譯作將是進一步的選擇。

序言

力求讓法國人對本國歷史充滿“溫情與敬意”的法國史學大師拉維斯
若就篇幅,尤其是字數而言,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法國史ABC》絕對是一本小書。不過,這本被19世紀晚期、20世紀早期的法國人親昵地稱為“小拉維斯”的國小法國史課本,其作者卻非等閒之輩。他不僅是一位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學術界身居高位,尤其是在歷史學界猶如“教主”,為推進法國歷史研究的學科化、專業化進程,以及使歷史學在法國高等院校中占據顯赫地位做出了卓越貢獻的一代史學宗師,而且還因親自動手為法國中小學生撰寫了許多歷史教科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一代又一代法國的孩子們講述本國歷史,在法國幾乎家喻戶曉。甚至被譽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教師”。此人的名字叫做歐內斯特·拉維斯(Ernest Lavisse,1842-1922年)。
1842年12月17日,拉維斯出生於埃納省努維翁(Nouvion)一個收入微薄的小店主家庭,186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就讀,並在1865年以僅次於後來以創辦法國《歷史評論》雜誌著稱的法國史學大師加布里埃爾·摩諾(Gabriel Monod,1844-1912年)的高分獲得歷史教師資格證書。因其在考取歷史教師資格證書時表現出色,拉維斯深得曾在第二帝國時期擔任教育大臣的歷史學家維克托·杜律伊(Victor Duruy,1811-1894年)的賞識。承蒙杜律伊的大力推薦。拉維斯在1868年得以出任拿破崙三世之子的老師。不過,這份美差為他帶來的榮耀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反而在兩年後給他帶來了麻煩。1870年9月,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失敗、拿破崙三世本人亦成為俘虜而轟然倒台,拉維斯由於曾任帝國皇儲之師,一時處境甚為尷尬。
出於儘快擺脫這種尷尬處境的考慮,同時更是為了能夠有機會深入考察在普法戰爭中打敗法國的德國究竟何以崛起和強盛,拉維斯決定接受一份資助赴德國研習德國史。1872至1874年期間,拉維斯師從近代德國史學大師朗克三大門生之一的格奧爾格·魏茲(Georg Waitz,1813-1886年)教授研習中世紀史。1875年,他完成了以《普魯士王匡起源之一的研究,或阿斯卡尼亞王朝統洽下的布蘭登堡的發展》為題的博士論文。這篇博士論文在學界獲得了好評,並榮膺法蘭西科學院獎。1879年,拉維斯又出版了《普魯士歷史研究》一書。《普魯士歷史研究》出版後多次重印,並且也榮獲法蘭西科學院獎。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同一歷史學家先後有兩部著作獲得法蘭西科學院的獎勵,實屬罕見。這也是對拉維斯學術成就的充分肯定。
法國在普法戰爭中遭到的慘敗,在直接導致了第二帝國垮台的同時,也促成了第三共和國的建立。不過,如果說在第二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的第三共和國是一個在戰火中誕生的“早產兒”,那么,法國在1871年2月進行的國民議會選舉的結果,則更使共和國的“合法性”成為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在第三共和國最初的七八年時間裡,法國圍繞著究竟是實行共和制還是君主制展開了既撲朔迷離,又激烈異常的政體之爭。為了使共和制能夠在法國最終確立,廣大人民民眾,尤其是共和派展開了極為艱巨,同時亦不乏策略性的鬥爭,並最終取得了這一鬥爭的勝利。當拉維斯於1875年從德國學成回國時,法國政治局勢雖已日益向有利於共和派的方向發展,但共和制仍尚未在六邊形的土地上最終確立。難能可貴的是,拉維斯,這位先前的帝國皇儲之師、忠誠的拿破崙派,此時已逐漸地認識到實行共和制在法國已是不可逆轉,遂轉而積極地為共和制度製造輿論;而在共和制最終在法國得到確立後,則又為構建符合共和國需要的民族史學而殫思極慮,力求讓歷史學與歷史教育在癒合法蘭西民族的戰爭創傷和恢復民族自豪感方面發揮巨大而獨特的作用。
拉維斯在德國留學期間深知,德國的歷史學家曾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在民眾中形成一種民族情感和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從而在德國統一中發揮重要作用。有鑒於此,他覺得法國歷史學家甚有必要像德國歷史學家在德國統一前所做的那樣,致力於構建一種符合第三共和國現實需要的歷史。這種歷史當以民族一國家為敘事框架,並致力於協調民族觀念與其和制度。進而言之,它必須具有這樣兩個特點:首先,它是民族的,其應當大力強調民族發展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其次。它應當是共和的,其應當彰顯第三共和國是法國歷史發展和理性進步的自然產物,在共和國的領導下,法國不僅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而且也是一個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的國家。
為了讓自己的上述想法能在法國成為現實,拉維斯首先致力於提升歷史學在法國學術界,尤其是法國大學當中的地位。在他和包括加布里埃爾·摩諾在內的一批史學名家的不懈努力下,法國史學在19世紀晚期大致完成了專業化的進程,不僅形成獨特的研究方法,而且具有完善的培養體制和專業學術期刊。進而言之,歷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不僅在法國大學中獲得確立,而且還成為這一時期法國大學中的一門顯學。在這一過程中,拉維斯本人的職業生涯堪稱既順暢又輝煌:1876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1880年起在巴黎大學執掌教鞭:始則作為任教於巴黎大學的法國著名史學家菲斯特爾·德·古朗治(Fustel de Coulanqes,1830-1889年)教授的代理教師,最終在1888年至1919年間擔任巴黎大學“近代史基佐講座”教授;1892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94年任《巴黎評論》主編;1904-1919年任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但難能可貴的是,拉維斯沒有自甘陶醉於本人在學術地位方面的“青雲直上”,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推進與大學歷史教育相關的諸多改革:學士學位改革、教師資格證書考試改革、高等教育文憑的設立、強化論文寫作訓練,等等。有鑒於此,曾師從拉維斯的法國著名史學家夏爾·瑟諾博斯(Charles Seignobos,1854-1942年)曾如是說道:“如果沒有拉維斯在決定時刻採取改革措施,法國歷史教育或是大學體系都不可能達到現在這種程度。”
不過,人們對瑟諾博斯的上述評判不妨再加上這樣的補充,亦即拉維斯的歷史教育活動絕非僅僅局限在高等學府的課堂範圍之內。而是對整個第三共和國的中國小歷史教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概而言之,他不僅在巴黎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等高校里致力於培養那些能夠向中小學生傳授對法國之熱愛的歷史教師,而且還親自動手為中小學生撰寫了很多歷史教科書,如《一年級法國史》、《二年級法國史》和《一年級公民教育》等等。由於這些書面向的是小讀者。拉維斯在撰寫教材時採用了條理清晰、生動活潑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孩子們講述法國歷史,使他們對法國從高盧時代到第三共和國的發展線索有清晰的認識,掌握法國歷史發展的連續性。更有甚者,拉維斯向中小學生們所灌輸的這種愛國主義意識形態,不僅包含著要熱愛作為祖國的法蘭西。同時更要珍惜當下的幸福和自由,也就是要熱愛共和國。尊崇祖先、熱愛祖國是為了在幼小的心靈中樹立民族自豪感,而宣揚共和精神則是要使共和國在小公民們的思想意識領域獲得鞏固。
作為第三共和國時期法國最富盛名的歷史學家之一,拉維斯在法國,乃至整個西方史學史上的較高地位,或許很大程度上得歸因於他領銜主編的兩套前後銜接的大部頭《法國史》,亦即1901年出版的九卷本《法國史:從起源到大革命》(Histoire de France depuis les origines jusqu’a la Revolution)和1920-1922年間出版的十卷本《法國近現代史:從大革命到1919年巴黎和約》(Histoire de la France contemporaine depuis la R6volution jusqu’a la paix de 1919)。這兩套完全打上拉維斯個人烙印、在法國近現代史學史上堪稱“豐碑”式的巨著,在法國經常被人以“大拉維斯”相稱。與此同時,拉維斯親自動手為中小學生撰寫的那些法國史教科書,則被國人親切地稱之為“小拉維斯”。概而言之,在19世紀晚期、20世紀早期的法國史壇,乃至更大的範圍內,曾出現過“大、小拉維斯”交相輝映的文化景觀。而其大名在同一時期的法國幾乎家喻戶曉的拉維斯本人,亦當之無愧地被譽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教師”。
大凡讀過錢穆先生《國史大綱》的中國讀者,都會對他在卷首開篇對中國讀者提出的閱讀該書應有的至關重要的基本信念,即對本國歷史抱有“溫情與敬意”之說印象深刻。事實上,在錢穆先生這本問世於抗戰時期這一特定年代的史著的字裡行間,也確實時常能讓人感受到作者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無獨有偶,力圖在蒙受普法戰爭失敗之恥的法國讓史學在癒合法蘭西民族的戰爭創傷和恢復民族自豪感上發揮應有作用的拉維斯,其所做作為,又何嘗不與錢穆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誠然,如同對錢穆先生的這本頗有影響力的史著,今天的中國讀者亦可有不同看法一樣,對於拉維斯的歷史著作,包括眼前這本小冊子,人們也完全可能,而且可以指出其諸多不足之處。例如,因其書中的民族感情色彩實在太濃,一些對“過去”的敘述顯然有失客觀;而其結尾處“法國有權利為自己所征服的一切感到驕傲”之語,則更是讓當年曾遭受過法軍侵略、蹂躪的中國的民眾在感情上就難以接受。事實上。即便在當今法國,也早已有一些學者對拉維斯當年的研究取向提出異議。儘管如此,筆者管見,對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樣一本由法國一代史學宗師親自撰寫,且力求讓自己國家的孩子,亦即“共和國未來的公民們”對本國歷史充滿“溫情與敬意”的國小歷史教材,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上均與之存在較大差異的當今中國的讀者在展讀之際,不妨帶一點“理解與寬容”。而且,儘管在時隔多年之後,本書的“內容”,特別是其史觀或許已乏善可陳的話,那么,它的呈現形式,則無疑如同近年來曾在國內圖書市場上熱賣過一陣的民國國小教材一樣,亦還是有一些值得當今中國國小教材的編寫者們借鑑的地方。
呂一民 2014年初春於浙江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