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利·莫厄特

法利·莫厄特

法利·莫厄特1921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一座城市,貝爾維爾(Belleville)。莫厄特不光是一位生物學者,而且他還是加拿大客群最廣的作家之一,也是加拿大生態文學的象徵之一。他有超過40部作品被譯為20多種語言,並在60個國家銷售了1800萬多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利·莫厄特
  • 外文名:Farley Mowat
  • 國籍:加拿大
  • 出生地:貝爾維爾
  • 出生日期:1921年5月12日
  • 逝世日期:2014年5月6日
  • 職業:作家,軍人,生物學家、環境保護論者
  • 畢業院校:多倫多大學
  • 代表作品:《與狼共度》、《鹿之民》
  • 逝世地:霍普港
早年經歷,職業生涯,代表作,《與狼共度》,《鹿之民》,兒童著作,全部作品,作品評價,獎項和榮譽,

早年經歷

莫厄特曾和父親一起,乘坐拖車,遊歷了加拿大的平原和山川,和大自然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家裡還養了很多寵物,有牛、喜鵲、北美地鼠和貓頭鷹等,這萌發了他探索自然的興趣。
1938年,到哈薩巴祖瓦收集鳥類和哺乳動物,為博物館製作標本,是莫厄特從事的第一次科學探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莫厄特被委任為黑斯廷斯和愛德華王子軍隊的少尉。進過許多生死磨難,他成為了隊長,並且退伍。他曾經要晉升為少校,但他拒絕了提議並回到加拿大馬尼托巴省。隨後,被官方派往北部的凍原地帶,在那裡度過了近兩年的時光並且開始了他的作者生涯。
1963年,受加拿大政府的派遣,莫厄特到北極地區去考察狼的罪惡,以獲取證據對狼進行制裁。因為那邊來的報告說,那裡的馴鹿急劇減少,都是因為狼的十惡不赦。莫厄特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北極地區詳細考察,研究狼和它們的主要食物,以決定狼這個物種是否應該對馴鹿種群的急劇減少負責。
莫厄特用了近兩年的時間,通過對狼群中“喬治一家”的觀察和研究告訴人們,狼是以黃鼠和北方梭魚為主食的,並不是造成馴鹿數量下降的罪魁禍首,而且還證明了狼的社會是一個尊老愛幼、謙讓和平的社會,遠不如人類兇殘。
一切證據都偏離了政府的目的及莫厄特的初衷,狼非但不與人為敵還綿綿有情,並且狼捕食馴鹿的數量十分有限,相反,倒是人類是真正的元兇。這就使得莫厄特陷於兩難境地,要么違心地按照當局的旨意,嫁禍於狼,得到當局和當地人的褒獎;要么實事求是,直言不諱,承擔當局的懷疑和當地人的譴責。
經過痛苦的道德意識衝突之後,莫厄特發出了由衷的慨嘆:狼使我認識了它們,也使我認識了自己。”莫厄特勇敢地選擇了後者。
他的許多作品都是自傳:《The Dogs Who Wouldn’t Be》(1957)和《Owls in the Family》(1961)描述著他青年的回憶;《軍團》(The Regiment; 1961)及《And No Birds Sang》(1979 )的兩本書都描述著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歷。他還寫了三本關於當年住院期間的書:《海里的岩石:遺失的傳統》(The Rock within the Sea: A Heritage Lost; 1968)提出了社會的腐敗;《鯨魚的殺戮》(A Whale for the Killing; 1972)描述著一個鯨魚的悲劇。

職業生涯

在他晚期的職業生涯,他仍然是一個著名的作家。他寫的《拯救地球!》(Rescue the Earth!; 1990)繼續描述了他對環保的關心。兩卷自傳,《我父親的兒子》(My Father’s Son; 1993),《Born Naked》( 1994)和《The Farfarers》(1998),描繪了他畢生的經歷。不久之後,莫厄又開始寫一些關於加拿大北部的故事:《高緯度:北極之旅》(High Latitudes: An Artic Journey;2002)及《無人之河》(No Man’s River; 2004);一本關於他在1947年在北極探險的經歷。
經過了人生的曲折,他決定寫回憶錄:《鬼的海灣:一個愛情故事》(Bay of Spirits: a Love Story; 2006)講述了他在紐芬蘭的期間;《否則》(Otherwise; 2008)描述了他的童年,戰爭和北部探險的經歷;就是應為這些經歷他才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東部通道》(EasternPassage; 2010)回顧了他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生活。

代表作

《與狼共度》

他的《與狼共度》出版後,引起了社會的爭議,也帶來了震撼世界的效果。當這本書的俄文版在前蘇聯問世後,官方立刻下達了嚴禁屠殺“惡”狼的命令。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從此,莫厄特便開始了他對“生活在自然逆境條件下人的故事和其它動物的故事”的關注。

《鹿之民》

是另一部震撼人心的長篇紀實作品。莫厄特描寫了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部的一支愛斯基摩人——伊哈爾繆特人。1946年,莫厄特訪問他們時,只剩下岌岌可危的40個人,而他們還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作者深刻地揭示出,這些靠馴鹿生存的“鹿之民”,是怎樣因為殖民貿易的侵入和惟利是圖的商人,而失去了生存的依託和平衡,走向了即將絕滅的道路。
由於莫厄特的大聲疾呼,這支小小的愛斯基摩人最終得到了救助。
在莫厄特的生態倫理觀中,最核心的原則是平等和公正,是愛。尊重人的天賦權利的理由同樣適用於動物。因為動物和人一樣,也是能夠評價其生活,並進而具有內在價值和天賦的平等生存權的造物。
莫厄特還用統計學的方法,用鐵的事實說服人類,進行價值觀的全方位的變革。即用尊重自然的態度取代占有自然的慾念,用愛護自然的行為取代征服自然的活動,用對自然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取代對自然的統治與掠奪,用道德手段去緩解人與自然之間岌岌可危的緊張關係。

兒童著作

  • The Dog Who Wouldn't Be》(1957)
  • Owls in the Family》(1961)
  • 《迷失在貧瘠之地》(Lost in the Barrens;1956)
  • 《冷笑話》(The Black Joke;1962)
  • 《不會漂浮的船》(The Boat Who Wouldn’t Float; 1969)
法利·莫厄特的《The Dogs Who Wouldn’t Be》(1957)和《Owls in the Family》 (1961) 都是加拿大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迷失在貧瘠之地》(Lost in the Barrens; 1956 )獲的了總督獎;它是一個結合了許多其他作品的主題的傑作。

全部作品

  • 《鹿之民》(People of the Deer;1952, 修改於1975)
  • 《軍團》(The Regiment;1955)
  • 《迷失在貧瘠之地》(Lost in the Barrens;1956)
  • The Dog Who Wouldn't Be》(1957)
  • 《科珀曼河的旅程:一個偉大的冒險故事》(Coppermine Journey: An Account of a Great Adventure;1958)
  • Grey Seas Under: The Perilous Rescue Missions of a North Atlantic Salvage Tug》(1959)
  • 《絕望的人民》(The Desperate People;1959, 修改於1999)
  • 《凍的考驗》(Ordeal by Ice;1960)
  • Owls in the Family》(1961)
  • The Serpent's Coil: An Incredible Story of Hurricane-Battered ships the Heroic Men Who Fought to Save Them》(1961)
  • 《冷笑話》(The Black Joke;1962)
  • 《與狼共度》(狼蹤、Never Cry Wolf;1963)
  • 《西邊的維京人》(West-Viking; 1965)
  • 《加拿大的北部》(Canada North;1967)
  • 《北極的激情》(The Polar Passion; 1967)
  • 《海里的岩石:遺失的傳統》(The Rock within the Sea: A Heritage Lost; 1968)
  • 《不會漂浮的船》(The Boat Who Wouldn’t Float; 1969)
  • 《西伯利亞人》(The Siberians;1970)
  • 《在西伯利亞的探索》(Sibir: My Discovery of Siberia;1970)
  • 《鯨魚的殺戮》(A Whale for the Killing;1972,修改於 2012)
  • Tundra: Selections from the Greats Accounts of the Artic Land Voyages(1973)
  • Wake of the Great Sealers(1973)
  • 《維京人墳墓的詛咒》(Curse of the Viking Grave; 1974)
  • 《走好,我的兄弟》("Walk Well, Me Brother";1975)
  • Death of a People-the Ihalmiut》(1975)
  • 《如今的加拿大北部:大背叛》(Canada North Now: The Great Betrayal;1976)
  • And No Birds Sang(1979, revised 2012)
  • 《法利·莫厄特的世界》(World of Farley Mowat;1980)
  • Sea of Slaughter》(1984)
  • 《在美國的探索》My Discovery of America;1985)
  • Virunga: The Passion of Dian Fossey》(1987)
  • Woman in the Mists: The Story of Dian Fossey》(1987)
  • The New Founde Land》(1989)
  • 《拯救地球!》(Rescue the Earth!; 1990)
  • 《我父親的兒子》(My Father’s Son; 1993)
  • Born Naked》(1994)
  • Aftermath: Travels in a Post-War World》(1995)
  • The Farfarers: Before the Norse》(1998,修改於2000)
  • The Alban Quest: The Search for a Lost Tribe》(1999)
  • 《在地上行走》(Walking on the Land;2000)
  • 《高緯度:北極之旅》(High Latitudes: An Artic Journey;2002)
  • 《無人之河》(No Man’s River;2004)
  • 《鬼的海灣:一個愛情故事》(Bay of Spirits: a Love Story; 2006)
  • 《否則》(Otherwise; 2008)
  • 《東部通道》(EasternPassage; 2010)

作品評價

許多人都認為莫厄特的書裡面的觀點是有爭論的,因為作者勇敢地批評當時的一些國家環境政策,種族歧視與人類社會對大自然的關心。在1963年,《與狼共度》(狼蹤、Never Cry Wolf)在莫厄特的筆下誕生了。這是一本自傳,用的是散文結構,描述著莫維特當年的親身體驗和研究結果。當年他被派往加拿大北部研究狼族生態。目的是為了證明狼族對麋鹿生存的嚴重威脅。莫厄特在那裡開始了一段畢生難得的體驗:在那兇險的不毛之地,遍地都是大自然嚴酷的考驗,但是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真相大白了!經過長期觀察, 莫厄特發現狼族的存在對其他族類是沒有任何威脅的,甚至,反而是它們本身才有滅族的危險。帶給它們危險的不是別人,正是人類。進一步了解,他發現人類的種種行為已經嚴重破壞了此地區的生態平衡並對那裡的所有動物與植物帶來了滅亡的危機。
莫厄特在這本書里很明顯表達了對人類的不滿,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他的評論批評人類的貪婪、無知和恐懼,說是它們蒙蔽了真相,並導致對狼的許多偏見。而且為了掩蓋對狼的種種殘忍行為,人類把狼描述成野蠻,強大的殺人兇手。其實,他覺得人類才是最可怕,最討厭的動物。在書中,莫厄特強調了狼是很偉大的一種動物:它忙於維護著自己複雜的家庭生活,忠於自己的伴侶,而且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莫厄特的結論是人類與動物是平等的生物。他本以為狼是一個野蠻的肉食性動物,但當他真正的了解了狼的種種行動之後,他意識到狼其實是很聰明的。他認為狼泰然自若,並還有幽默感,因此他常常對他之前對狼的誤解感到愧疚。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它改變了人們對狼的印象並且讓人對狼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對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相處態度和方式有了全新的思考。

獎項和榮譽

  • 在1952年獲得了西安大略大學總統的勳章。
  • 在1953年,《鹿之民》(People of the Deer;1952)獲得了“Anisfield-Wolf Book Award”。
  • 在1956年,《迷失在貧瘠之地》(Lost in the Barrens;1956)獲得了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 在1957年,《迷失在貧瘠之地》(Lost in the Barrens;1956)獲得了加拿大兒童書館員協會的作品年度獎。
  • 在1958年,《The Dog Who Wouldn't Be》(1957)獲得了加拿大青少年作品獎和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獎。
  • 在1962年,《Owls in the Family》(1961)獲得了美國青少年作品獎。
  • 在1963年,獲得了全國獨立學院協會獎。
  • 在1965年,莫厄特的兒童作品都出現在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榮譽榜上。
  • 在1970年,《不會漂浮的船》(The Boat Who Wouldn’t Float; 1969)獲得了史蒂芬·利科克獎牌而且在1972年,它出現在“L'Etoile de la Mer”的榮譽榜上。
  • 在1970年,獲得了“Vicky Metcalf“獎。
  • 在1971年,獲得了馬克·吐溫獎。
  • 在1977年,獲得了柯倫獎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銀禧紀念勳章。
  • 在1981年獲得了加拿大勳章。
  • 在1989年,獲得了雙子座獎。
  • 在2002,獲得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金禧紀念勳章。
  • 在2005年從國家戶外圖書獎獲得了第一和唯一的“終身成就獎”。
  • 在2006年間,政府在Barrhaven 為他建立了一所學校,叫Farley Mowat Public School。
  • 在2010年,他出現在加拿大的星光大道上。
  • 在2012,獲得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鑽禧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