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寺

泉源寺

泉源寺位於蒼山縣城西尚岩鎮西北3.5公里處,始建於元代,東接風景秀麗的文峰山,西倚碧波蕩漾的會寶湖,背靠巨石嶙峋的懸崖,南臨蜿蜒曲折的西泇河,山清水秀,冬暖夏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泉源寺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
寺院介紹,歷史追溯,

寺院介紹

寺東崖下有一泉,常年不乾。《臨沂縣誌》載:“泉自石隙中橫出,汩汩有聲,流入寺中,曲折匯為大池,綠樹濃蔭之下,清流激湍,頗有流觴曲折之勝,折而東南出寺外。”相傳,寺內從廚房以此水傳送飯菜至客廳,故稱為“水傳膳”,泉源寺由此而得名。
景區類型:宗教寺廟名勝區
景區看點:泉源寺東接風景秀麗的文峰山,西倚碧波蕩漾的會寶湖,背靠巨石嶙峋的懸崖,南臨蜿蜒曲折的西泇河,山清水秀,冬暖夏涼。

歷史追溯

又稱千佛崖 ,位於臨沂市尚岩鎮駐地北約2.5公里安莊村後,文峰文峰山西3公里處的大青山,有一懸崖,高丈余,長百米,刀砍斧劈,壁立山澗。石壁遍刻佛像,端坐直立,大小不一,念經誦佛,百態千姿,大者七八十公分,小者十幾公分,畫刻兩工略顯粗糙,故名千佛崖。崖下一泉,涓涓清流自石隙溢出,銀波翠珠,汩汩有聲。泉水下流入一寺,名日泉源寺。
相傳,漢王劉秀被王莽追趕至此,前為懸崖,後有追兵,處境十分危險,為避拘捕之苦,縱馬跳下,安然無恙。劉秀登基稱帝後,不忘厄難脫險之情,撥專款修建千佛廟。款被官府污吏貪吞自肥,只好在懸崖上刻佛像,敷衍欺世。
泉源寺建於元代,現已蕩然,唯有古泉碧水及佛像石雕。據調查,石刻造像位於東西長約200米、高約20米的高低起伏的天然崖壁上,刻佛、菩薩造像15尊,佛造像多為坐姿,菩薩多立姿,高矮大小不同,或組刻在一塊石面上,或單一刻造,為龕中刻像,龕外做題記,難以辨識,佛像石刻在文革中遭破殘壞,多數面貌損壞,西部有一處二龍戲珠刻石造像,東部有一組佛、菩薩造像,氣勢恢弘,保存較好。
時代原確認宋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複查時,又發現一尊石造像,上有“天福”年記銘文,故此石刻造像,石刻年代應為五代(913)年。泉源寺摩崖造像對於研究魯南地區佛像文化發展史、石刻造像藝術有重要的意義。2011年12月月公布為臨沂市第三批重點文保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