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連氏家廟

泉港連氏家廟

泉港連氏家廟也稱壩頭祠堂,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壩頭鳳山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港連氏家廟
  • 別名:壩頭祠堂
  • 朝向:坐東朝西
  • 位置:前黃鎮壩頭鳳山村
坐東朝西,背靠四時翠色不褪山花飄香的鳳阿山,面對碧水長流充盈詩情畫意的壩頭溪。登上十三級石階,便是廟宇前埕,通過隘門,便到了廟門前,門首懸掛著紅底鎏金的“連氏家廟”橫匾,門旁對聯寫道: “壩水澄清思源敬業家家樂,阿山聳翠衍派安居代代春”。整座家廟二落三間進深六間,硬山式屋頂,屋頂鋪蓋瓦筒,高翹燕尾式屋脊騰空欲飛。跨入大門,可見上下廳、兩廊等均是抬梁式木構架,樑柱斗拱,雕花鏤柳,描金繪彩,金碧輝煌。穿過天井,步上廳堂,頓覺這廳堂特別高大寬闊,要比普通廟宇廳堂高出七八尺,進深也多了二間。後廳中間有一大木龕,內中供奉著壩頭連氏開基始祖及歷代祖先名人等的靈牌。
下廳右側的廊壁上鑲嵌一方石碑,碑文寫道:“吾族原系山西上黨郡,世居河南之固始。唐末避難入閩。由榕分支仙遊連坂,南宋末衍居遷惠。歷經三代,擇地鳳阿。元末立大宗,春秋二條。自明及今,四經修葺。”由此可見,該廟始建於元末。1988年,按原貌進行重新修建。
壩頭開基祖連釗,字兆欽,系宋孝宗隆興年間任有丞相兼護國大將軍連治之孫,宋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為“擇芝錦祥兆,初結廬而後定居壩頭”。壩頭面前有一條四時碧水長流的大溪,乃惠安三大溪流之一,兩岸垂柳依依,桃花簇簇,明淨如鏡的溪面上小船蕩漾,周邊是縱橫幾十里的廣袤平原,是“得天獨厚山水秀,築巢引鳳魚米豐”之風水寶地啊。連釗一路南下正苦苦尋覓最理想棲身之地,行至此處,全家便在此繁衍生息。
壩頭連氏自連釗繁衍至今歷經三十二代,大部分居住在壩頭溪流域一帶,共有鳳山、鳳陽、鳳林、鳳安、鳳南、鳳北、坑內及南埔鎮嶺口等八個行政村,約二萬八千多人,排在泉港所有姓氏的第5位;居住其它省、市及旅居海外的約二乾多人。
壩頭地靈人傑,英才輩出,清康熙年間有連仕龍提督等武官名宦,近代有連謀等顯要官員,現代出現很多處級以上幹部,以及在學術上有一定建樹的學者、專家。
連氏家廟,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對海內外連氏宗親的尋根謁祖、研究交流等,必將起到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