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在福建泉州後渚港出土的南宋木船。僅存底部。殘長24.2米,殘寬9.15米,殘深1.98米。復原後總長34.55米,最大船寬9.9米,滿載吃水 3米,排水量374.4 噸,是一艘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類型的海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後渚宋船
- 外文名:Quanzhou Houzhu Songchuan
- 出土時間:1974年
- 出土地點:福建泉州後渚港
- 殘長:24.2米
英文翻譯,現狀,
英文翻譯
泉州後渚宋船
Wreck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Houzhu,Quanzhou
現狀
1974年在福建泉州後渚港出土的南宋木船。僅存底部。殘長24.2米,殘寬9.15米,殘深1.98米。復原後總長34.55米,最大船寬9.9米,滿載吃水 3米,排水量374.4 噸,是一艘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類型的海船。船底有龍骨,由兩段松木接成,長17.65米,前後兩部分向上彎曲。連線龍骨的艏柱用樟木製成,長約4.5米。船殼用杉木製作。底板為雙層結構;從船底的彎突處開始,船舷側板增為三層結構。船板連線嚴密,綜合使用了平接、槽口對切平接、魚鱗疊接、魚鱗對接等方法。側板共厚18厘米,隙縫處以麻、竹茹和桐油灰填塞,再以鐵釘釘合。此船有13個艙,各艙中間的隔板厚10~12厘米,與船殼用扁鐵和勾釘接合,增加了船舶整體的橫向強度,並具有隔水作用。這種船艙稱水密隔艙,是中國造船技術上的重大發明。此前雖在唐代內河槽運船上出現過這種做法,但海船採用水密隔艙者,此船為較早且較具體的實例。隔艙板除靠近艏、艉處的兩道外,其餘都在底部鑿有過水眼。過水眼可調劑進入艙內的海水,以維持船體平衡。它本身容易堵住,不影響船的抗沉能力。桅桿雖已不存,但從現有的前桅和中桅的底座看,至少應有3 桅。艉部的舵座顯示出,此船裝有可升降的舵。船中的貨物主要是香料和藥物,並發現原來系在貨物上的木牌簽96件,還有銅錢 504枚,最晚的為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所鑄。此船可能屬於管理宋宗室的南外宗正司所有,沉沒的時間約為景炎二年(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