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

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

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傳統美術,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妝糕人製作技藝起源於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前,從中原流傳到泉州已有200多年。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雕塑時,手指要靈活輕快,傳統“妝糕人”在三兩分鐘內即要“成人”,以免麵團乾燥。妝糕人無法站立,需通過豎穿妝糕人的竹籤舉著或插著。

2007年3月,泉州妝糕人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7年8月,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Ⅶ-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7年8月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項目編號:Ⅶ-43
  • 申報地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 別名:泉州妝糕人(市級項目名稱)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妝糕人源於中原的“捏麵人”,都是以糧食為主要創作原料民間傳統藝術。“捏麵人”始出古代禮俗,始於對天地神鬼的崇拜,是百姓傳統節慶期間祭祀神明的一種祭品,同時又是增添節慶歡樂氣氛的一種傳統手工藝製品。捏麵人在中國流傳很廣,因各地情況不同,製作原料(麥、米)不同,台灣、泉州等地又叫妝糕人、“米稞雕”、“糯米尬仔”。
泉州製作妝糕人的藝人主要分布在洛江區雙陽鎮前洋社區張厝村和永春縣石鼓鎮東安村。據傳盛唐時期,疆土擴張,部分張姓黎民開始入閩,部分定居南安四都。雙陽妝糕人的一世始祖張德山大約在清乾隆戊子年(1768年)間入閩定居南安四都洋山,二世祖張鳴鳳由南安四都洋山張厝徙居洛江雙陽(時稱晉江縣呂埔),其駐地沿稱洋山張厝,並把妝糕人工藝傳承到洛江雙陽,幾代人以製作買賣妝糕人渡生。

文化特徵

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雕塑時,手指要靈活輕快,傳統“妝糕人”在三兩分鐘內即要“成人”,以免麵團乾燥。經過現代妝糕人藝人幾年來的探索、潛心研究與合理配方,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已更加精美、細膩。經過科學的研製和配方,新妝糕人在質感、外觀、造型、保存期上已明顯的區別於傳統的妝糕人,保存期已從原來的最多一個月到現代的永久性保存,其外觀造型已從傳統的、粗獷形的手工製品發展到精緻的、細膩的、惟妙惟肖的手工藝術品。

製作工序

妝糕人是以傳統大米粉、糯米粉、調色素、蠟油等為原料,經過祖傳工藝加工,配製成為五顏六色的具有良好的塑造力的糯米糰,以搓、捏、團、挑、揉、壓、按、擦、撥等多種捏塑手法,再藉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經過製作,塑成高約10厘米的妝糕人,妝糕人體積越小,製作難度就越大越精製。妝糕人無法站立,需通過豎穿妝糕人的竹籤舉著或插著。妝糕人的服飾、五官以及其他配件,均根據需要由不同顏色的糯米糰黏貼而成。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社會民俗風情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歷史悠久,有其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藝術特性,有探索、有創新,有濃厚的傳統色彩和地方特色,製作工藝更加精美、細膩,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妝糕人”是泉州百姓傳統節慶期間祭祀神明的一種祭品,同時又是增添節慶歡樂氣氛的一種傳統手工藝製品,就如花燈、鞭炮一樣,是老百姓節慶期間不可或缺的一種物品。

傳承狀況

由於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物質豐富多彩,傳統妝糕人逐漸失去往日的風采。特別是市區嚴禁擺攤、設點,影響了傳統妝糕人藝人的生存條件,許多人放棄祖傳手工藝,另謀出路。豐澤區雙陽鎮前洋居委會張厝村,原全村131戶人家,人口457人,家家戶戶都做妝糕人,是名符其實的“糕人村”,現代只剩張氏兩家後裔逢年過節多少還做些妝糕人。

傳承人物

張志勤(1924年5月—2011年6月),男,漢族,泉州洛江區人,福建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少年時師承其父,學習製作妝糕人技藝,他拿手製作的妝糕人製品人物就有500多種。其技藝傳承方式主要靠家族傳承。
張麗水,男,漢族,1931年11月出生,泉州洛江區人,泉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妝糕人”。出身於泉州妝糕人名村雙陽街道張厝村,自幼薰陶妝糕人藝術之中,1956年隨張液學習妝糕人,其妝糕人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儒、道、釋中的書生、道士、三寶尊佛以及戲劇人物等。
蘇梵,男,漢族,1972年10月出生,永春石鼓人,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妝糕人”。1991年師傳於許旭東教授學藝,創作油畫,漆畫、壽山石雕刻,1995年師傳於王邸大師學習雕塑、麵塑、米塑技藝,1996年師傳於李維祀老師參與大型雕塑工作。2000年創辦蘇梵“妝糕人”藝術創作室,研究“妝糕人”米塑藝術,其作品運用現代科技研製、原生態無污染的米塑添加劑,可永久收藏。曾獲省工藝美術精品大賽“爭艷杯”銀獎等獎項。現已傳授技藝於許文毛。
張明生,男,漢族,1956年12月出生,泉州洛江區人,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妝糕人”。祖輩都是以妝糕人為生,1970年隨父張金髮學做妝糕人,1972年開始隨父賣妝糕人,從事妝糕人製作技藝。“文革”期間,購買有關雕刻書籍和動漫形象人物書籍,在家鑽研學習雕塑技藝,能製作妝糕人形象近500種,尤以《西遊記》《楊家將》《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中的人物較為拿手。為讓這項祖傳手工藝傳承,他把妝糕人製作技藝傳授給兩個孩子。
張明鐵,男,漢族,1958年11月出生,泉州洛江區人,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妝糕人”。祖輩都是以妝糕人為生,1991年師承其父張麗水學習妝糕人製作技藝,隨父前往各縣、市、區賣妝糕人,曾受邀前往香港做現場捏制妝糕人表演。並將妝糕人製作技藝傳授給自己的兩個孩子,還受邀前往藍天幼稚園展示傳授妝糕人製作技藝,讓“非遺”走進校園。

保護措施

2004年以來,泉州市政府實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妝糕人民間藝術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進入復甦期。
200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的同時公布泉州市洛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主要活動
2020年5月28日,在泉州市洛江區文化館非遺展廳里,63歲的“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明鐵示範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