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建築第五立面整治修繕導則》由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為除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外,泉州古城範圍內既有屋面的整治、修繕和提升提供科學指導。
發展歷史,內容解讀,
發展歷史
2022年5月,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泉州古城建築第五立面整治修繕導則》。
內容解讀
塑造整潔有序的建築第五立面空間秩序對“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古城更新尤為重要。作為“抓城建提品質”中古城提質的一環,建築第五立面的品質提升對改善人居環境、最佳化古城形象、提升人民民眾的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泉州古城建築第五立面具有延伸較廣、形式多樣、現狀複雜的特點:在所屬建築類別上有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工業建築的劃分;在屋面樣式上有平屋面、坡屋面和平坡結合屋面等特徵;在屋面結構上有傳統木結構和現代混凝土結構的區別;在屋面現狀上存在破損較多、色彩材質不符合風貌等問題。”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何根據泉州古城第五立面的特點,指導第五立面進行分類整治修繕是第五立面提升工作的難點。
導則通過“四化兩指導”措施,即差異化管控指導、圖則化修繕指導,淨化、序化、彩化和綠化的“四化”要求,明確了泉州古城建築第五立面管控要素,制定了不同屋面樣式的修繕圖則,進一步提升古城形象和改善人居環境。
具體而言,導則實行差異化管控指導,總體管控與分區分級管控相結合。總體管控要求對接上位規劃,以屋面形式、尺度、色彩、材質、牌匾標識和附屬設施作為直接管控要素,以建築高度與體量作為間接管控要素;依託一、二類風貌區的劃分細化各管控要素,提出不同管控策略,進行分區分級管控;對代表性的古城核心區加強精細化管控,突出古城歷史文脈。
此外,導則提供圖則化修繕指導,分類引導、因“頂”制宜,針對泉州古城範圍內既有建築特點,對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工業建築提出分類引導建議;以制定圖則作為細化提升工作的切入點,對不同樣式、結構、修繕要求和功能使用需求的第五立面制定了安全實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整治修繕圖則。
立足改善人居環境,導則還提出淨化、序化、彩化和綠化的“四化”要求,規範牌匾標識淨化建築立面,開展序化工作對屋面太陽能熱水器、空調主機等附屬設施進行歸類有序擺放和隱蔽處理,塑造肌理清晰的空間形態;調整與傳統風貌相衝突的屋面色彩和材質,最佳化第五立面整體形象;對符合條件的既有建築屋頂可實施“屋頂鋪綠”,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