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傳統竹編工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泉州傳統竹編工藝
  • 主題詞:泉州,傳統竹編,傳統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新石器時代
  • 認證時間:2007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福建省泉州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

簡介

泉州竹編技藝歷史源遠流長。泉州盛產竹材,為泉州竹編提供了豐富的物資資源。泉州著名藝術家李碩卿在泉州傳統竹編的基礎上,博取我國出土文物器皿的優秀傳統造型特點,採用富有圖案紋樣的編織技法,他運用雀目、旋花和絞辮、平順等編織技法,形成竹編立體編織花形,再配上染紅、黑雙層顏色加以磨光,突顯不同明暗的編織花紋,成功發展為富有精巧雅致、莊重渾厚、新奇古趣藝術特色的竹編工藝美術品,被省級藝術部門珍藏,頗受海內外嘉賓高度讚賞和推崇。

歷史淵源

泉州竹編源自我國新石器時代,興盛於唐宋時期,具有悠久的歷史。唐龍紀元年(889年),永春蓬壺、錦斗、東安等地已有竹製家具、農具生產和銷售。南安在唐宋時亦有竹、木農具應市。明代何喬遠《閩書》載:“福、興、泉以竹為器。”清光緒年間陳姓竹匠在晉江安海生產竹製新娘轎、佛轎。自清代至民國,泉州各縣普遍開設有竹器鋪,生產各式各樣竹家具和生活用品。

基本內容

泉州竹編是重要的出口工藝美術品種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泉州竹編突破“只求實用,不重藝術”的舊傳統而獲新生。20世紀50年代初,泉州現代著名畫家李碩卿在泉州傳統主編的基礎上,萃取我國出土文物器皿的優秀造型特點,融入了中國畫的傳統藝術風格,採用富有圖案紋樣的編和織的技法,創造性地凸現藝術表現力,把平庸的日用主編扶上藝術殿堂,成功創立“改良竹編”這門新工藝。他運用雀目編織法、旋花編織法和辮形、平順編織法等各種編織構造形式,系列化地主編立體圖案花形,再配上染紅、黑雙層顏色加以磨光,突顯明暗分化的竹編織花紋,成功發展為富有精巧雅致、莊重濃厚、新奇古趣藝術特色的竹編工藝美術新種類。

基本特徵

目前泉州竹編主要花色品種有瓶、罐、籃、盒、盤、樽、盂、壁掛屏、花籃、花器、花薰、鳥籠、檯燈、落地燈、燈罩、動物等五百多種。工藝品先後在蘇聯、日本、義大利、法國、英國、瑞士等十幾個國家展出,長期暢銷於國際市場,被文化部命名為“泉州改良竹編”。20世紀90年代後期,“改良竹編”又創製出高級獸類和人物類新品種,進一步提高了泉州竹編的藝術品位,展示出泉州竹編的美好前景,為泉州竹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價值

泉州改良竹編創造性地把泉州竹編技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具有濃郁的泉州地方特色,是泉州竹編劃時代的傳承和發揚,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手工藝造型的優秀特點,屢獲國家、省級工藝美術展嘉獎,被省級藝術部門珍藏,極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研究價值,頗受海內外嘉賓的高度讚賞和推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