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橋

家鄉那座橋——泉山橋多少次走過,多少次坐在橋頭,又多少次回望……家鄉那座已有悠久歷史的古橋,依然浮現。因為你是如此的忠守和墩厚……為家鄉人民服務著……如此深深的詮釋歷史的第一道傷痕,因為有你,人民才能苦盡甘來,小村莊才能如此安靜自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山橋
  • 位於: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泉山口村
  • 橋長:14米
  • 橋寬:5米
  • 橋高:5米
  • 地理位置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泉山口村
簡介,橋之風光,抗戰,

簡介

此文有引敘爺爺、奶奶講給我的故事
泉山橋位於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泉山口村以南200米處,坐西北而朝東南,橫臥在小河之上,是一座獨拱石橋,全由黛青色花崗石構建而成。橋長14米,橋寬5米,橋高5米,跨徑12米。

橋之風光

泉山橋沒有顯山露水的張揚,質樸地蟄伏在一個小小的盆地里。四周山巒起伏,萬頃茂林,蒼岩接天,幽壑垂嵐。一條小溪和一條小河在橋南側交匯。過往行人或空手或挑擔者,大都要在橋頭邊歇息。偶爾碰到一起,抽支煙拉拉家常。天長日久,小橋成為山里人的“驛站”。特別是酷熱難耐的夏夜,這裡又成了人們消暑納涼的露天“沙龍”。陸續到此的人們,掬一捧清泉,談古論今,往往要到北斗西移、河風涼起之時,才會興盡而歸。
路人立此遠眺,一條小河就像一根輕盈的玉帶從橋下飄過,南邊的小路沿河邊爬過來,是小橋背負它渡過小河,接上北邊的綠草岸,又遠遠的奔向遠方。這裡:楊柳飄綠,夕陽的餘暉送走歸鴉,沿著河邊,三三兩兩的是一些傍水的人家。此情此景,你一定在心頭湧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
童年少年時代的我與這小橋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曾在這裡迎朝陽,看晚霞,送夕陽,數繁星,沐山雨,櫛河風。也曾在這裡聽松聲,聽竹韻,聽禽鳴,聽蟲叫。耳目的供養,盡善盡美,讓我十足享受了綠水清山的雅趣。
泉山橋,顧名思義,離不開千百年來人們關於泉眼的記憶……
位於橋北側小河的沙灘上有一處泉眼。泉水涓涓湧出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天然的礦泉水。她“不以旱澇而消長”,水位常年如一,流量穩定,人們不需藉助任何繩索扁擔之類的工具,只需彎下腰去,就能舀起清凌凌的水來,千百年來她就這樣滋潤著十里八鄉的山裡人。
夏天,泉是滿的。人們擇石為凳,隨處可憩,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脫履挽裙,隨意的讓清涼的泉水滌盪胸懷,沐浴雙腳,或在此接飲,捧一口品嘗,清涼透心,頓感暑氣全消;孩子們提瓶掛網,在周圍的泉水中捉魚嬉戲,洗臉濯足,亦可掬水自飲,盡得泉水之趣。
冬天,泉是溫的,寒天水汽蒸騰,像雲霧一樣,籠罩著輕紗似的夢。當地人或浣衣,或洗菜,或淘米……感受著天然溫泉的暖意。
小橋建於何年,未作考證。但知道小橋曾有過這樣的傳說——
很久以前,泉山口(當地的一個自然村)因有山有水,且處於兩山之間,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客商,於是它就有了“小漢口”之稱。這裡遍布著米行、磨坊、紙坊、當鋪、錢莊、鮮貨莊、乾貨店……是極為繁榮的商品集散地,因一條小河橫穿南北,給商品交易帶來不便,於是匯集於此的商賈出資修建了此橋。
物換星移,泉山橋歷經風雨鐫刻了大山的不同歲月,小橋傳承著曾經有過的故事……

抗戰

那是在山村淪陷的時期,日寇的屠刀向善良得人們舉起,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掠搶,無惡不作,據說僅在一年之內,小小山村大火熊熊燃燒達七次之多,每次屍陳原野,血流成河。日軍的暴行激起當地民眾的憤怒,許多仁人志士,愛國青年自發組織起來英勇抗敵。當時的小橋南岸地勢險要,森林密布,英勇的泉山人以茂密的森林為屏障,以土銃、長矛、大刀為武器,經常出沒在深山老林中,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日軍從此處南侵的企圖多次在泉山橋前被粉碎。古老的泉山橋見證了泉山人威武不屈的硬氣和真誠熾熱的愛國情懷。
隨後,在被貧窮、愚昧包裹著的年代,人們唯一依靠的是先輩留下的連綿的森林。因而,一時間,林木被盜嚴重!
當時,小河的南岸未通公路,林深草茂,山道陡峭。要想到小河南岸盜伐林木,泉山橋成了唯一的路徑。於是一場保護森林和盜伐林木的鬥爭在小橋上得以上演、升級。鬥爭的結果是盜伐者在此紛紛“落馬”。
接下來,在特殊的經濟形勢下,開始了採伐林木大煉鋼鐵。兩岸青山綠色漸漸被抹去,一片枯焦裸露,泥沙俱下,小溪河流泛著黃水,甚至時時斷流,經常有人站在橋頭等啊,盼啊。想再一次看到那股清澈的河水……
是改革開放的潮流沿著這條河有力地敲打著兩岸。久居大山深處的人們耐不住寂寞,不甘落後,一撥又一撥湧向小橋,從橋的這邊走向那頭,走向沿海、走向邊關、走向斑斕的世界:高新區、商貿區、工廠、公司、市場……
幾經風雨後,這些走出山去的人們揣回了票子,更主要的是他們揣回了經濟信息、高科技,揣回了資源優勢、市場經濟等概念,帶著改變山區面貌的勇氣和力量又回到了小橋邊。泉山人第一步就是揮動大手筆,開始了實施荒山禿嶺變美景的工程。租賃承包,掛網噴灑,大窩整地,規範作業……昔日一度荒蕪的荒山禿嶺被徹底喚醒:曾經匆匆而過的小鳥停下了腳步,多種高產速生的名貴樹種在此紮根,那久違的潺潺流水匯成了一股清流傳遞著新的福音。
沉寂的山溝被喚醒,,泉山橋更顯繁忙,使命更顯艱巨,一頭挑起沸騰的山溝,一頭連著挺進的世界,用她堅實的脊樑托出了一片片綠洲,托起了泉山人的瀟灑與富足。他們又開始了第二步、第三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