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五韻”是烏當區著力打造的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點。“泉城五韻”含情韻·阿栗、醉韻·偏坡、美韻·渡寨、福韻·王崗、古韻·隴腳,分別分布在烏當區高新路街道、偏坡鄉和新堡鄉。五個民族村寨各具特色、交相輝映、互為補充,是省內外遊客感知民族文化、領略民族風情、放鬆心情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城五韻
- 外文名:quanchenwuyun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基本概況,簡介,情韻·阿栗,醉韻·偏坡,美韻·渡寨,福韻·王崗,古韻·隴腳,
基本概況
鐘靈毓秀之地,必有驚世之作為。
以優良生態著稱的烏當,擁有傲人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年前,藉助全市旅遊發展大會在烏當召開之機,“黔中秘境”烏當掀開了她神秘面紗的一角,推出了“情韻阿栗”、“醉韻偏坡”、“美韻渡寨”、“福韻王崗”、“古韻隴腳”五個鄉村旅遊景區。
至今,“泉城五韻”仍然散發著迷人的氣息。
資源稟賦:五韻各具特色
阿栗村位於高新社區,清澈的漁梁河穿境而過,森林覆蓋率超過80%。上個世紀80年代,這裡便開始種植楊梅,還有柑橘、櫻桃、枇杷等,多年來形成“四級花艷、三季果香”的特色。生態資源豐富。
偏坡村位於偏坡布依族鄉,布依族人口占97%。珍稀古樹遍布村莊,布依民居依山傍水,這裡的人們創造出有特色的刺繡、雕刻、釀酒等文化,其中的布依刺繡還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風情獨特。
渡寨位於新堡布依族鄉的阿渡河畔,在明清兩朝時曾作為古驛道的渡口。得益於青山綠水和歷史文化的浸潤,這裡的人們以此為創作題材,將藝術的靈感通過“播娜摩”簸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藝術氣息濃厚。
王崗村位於新堡布依族鄉,寨前的龍泉河水蜿蜒流淌,背靠的後龍山上樹種繁多。在這樣的環境中,布依族人創造了一種大俗大雅的美食文化——庖湯,將其融入新春之際的民族宴會。美味沁人心脾。
隴腳村位於香紙溝景區內,布依情懷山水掩映。在這裡,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土法造紙”工藝仍然繁榮聞名,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造紙術活化石”,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人文歷史悠久。
旅遊突圍:五韻叫響品牌
甜美的阿栗,已成為烏當區重要的優質精果林基地,其中楊梅種植面積達萬畝,年產量近500萬斤。紅桃、櫻桃、柑橘、枇杷等種植結構完善。依託幽靜的情人谷景區,這裡已構建起有特色的現代觀光農業體系,今後將打造成“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瓜果飄香”的生態都市型新農村。
如今的偏坡,已不再是那處寂靜的窮鄉僻壤。自從發展鄉村旅遊以來,共有40戶農民辦起了“農家樂”,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400餘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300多元。此外,偏坡鄉還通過發展公路沿線的經果林種植,將兩村串聯起來,形成帶狀的觀光採摘區。
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土法造紙”,世代傳承的布依庖湯和“八大碗”,老少均擅長的簸箕畫……不可否認,新堡鄉聚集了優質的民俗資源,孕育出隴腳村、王崗村和渡寨等有特色的文化村寨,成為“泉城五韻”的重鎮。
新堡鄉確立了“生態立鄉、經濟強鄉、文化興鄉、旅遊富鄉”的發展戰略,按照“依託優勢做看點、突出特色建走廊、整合資源創品牌、轉變服務增效益”的思路,建設了一批生態文明新農村。在隴腳,一個個神秘古老的傳說;在王崗,一碗碗讓你大快朵頤的美食;在渡寨,一座座鮮活的主題農家小院。它們都是烏當鄉村勝景的縮影。
產業騰飛:五韻連片開發
烏當區鄉村旅遊以“泉城五韻”為基礎,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力度,重點建設“泉城五韻”及周邊鄉村旅遊項目。
兩年來,“泉城五韻”的品牌不斷深入人心,經濟效益也隨之呈迅猛增長勢頭。2012年前7月,“泉城五韻”旅遊規模達214.46萬人次,同比增長56.1%;累計實現旅遊收入15.72億元,超過全區旅遊總收入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長63%。2012年以來,烏當區按照4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完善五地的基礎設施,年內力爭申請3A級旅遊景區。同時,該區正在組建經營公司和融資平台,將“泉城五韻”納入其管理範圍,創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未來幾年,烏當區將以“泉城五韻”為示範,以貴開路為發展軸,分北部、中部、南部三個片區進行差異化開發,打造香紙溝、相思河、漁洞峽、情人谷、金螺湖五個中心,以及阿栗、偏坡、渡寨、王崗、水田竹林、羊昌黃連、新場可龍、下壩岩底、牛鼻水九個節點。
簡介
情韻·阿栗
阿栗村隸屬烏當區高新路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3.93平方公里,森林面積639.2公頃,果園面積近萬畝,森林覆蓋率84.2%。全村共有981戶人家,2992人,布依、苗族等少數民族占全村人口的30%。農民人均純收入8075元。阿栗村以構建特色農業生產體系、打造都市型和科技型農業基地為目標,把阿栗建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綠中,庭院有景,四季花艷,三季果香”的生態型、都市型新農村。全村建成了萬畝優質經果林基地,其中楊梅種植面積達7000餘畝,年產量200餘萬公斤,年產值2000餘萬元;桃、柑桔、櫻桃、枇杷等優質水果1000餘畝,年產量達20餘萬公斤,年產值100餘萬元,僅水果種植一項每年為村民帶來純收入1600餘萬元,占阿栗村總收入的60%;建成了以香細菜為主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香細菜種植面積達1300畝,年產量達200萬公斤,為農民增收200多萬元。
醉韻·偏坡
偏坡村隸屬烏當區偏坡布依族鄉,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布依族人口占97%,森林覆蓋率62.8%。偏坡村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布依村寨保護完好、布依民族民風淳樸、布依文化特色濃郁。民歌、民樂、民間雕刻、民族刺繡、釀酒等獨具風格,布依刺繡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生態農業從庭院、田間輻射向山頭,果、蔬、畜、禽、林已取代傳統農業,成為民眾增收的主要渠道。現有40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解決就業人口300餘人,2010年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000餘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991元。
美韻·渡寨
渡寨,古名阿渡寨,是明清時期羊昌經新堡通往水田的古驛道渡口。位於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阿渡河畔,總人口277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9.5﹪,人均收入6550元,主要以種養植、民間藝術製作、鄉村旅遊業等為主。渡寨人民多才多藝,以青山綠水、習俗、風情、傳說、生活為題材創作民間繪畫、木貼畫,讓人驚嘆的是家中必用的簸箕,也變成了布依人的畫板,極具民族特色的全國首創“播娜摩”簸箕畫,手工精美,民族氣息濃厚,走進了大雅的藝術宮殿,被認為新畫種,達到雅俗共賞的地步;各種竹編工藝、布依木貼畫古樸自然,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深刻內涵,氣勢雄渾,稚拙秀美。該村按照“依託優勢做看點,突出特色建走廊,整合資源創品牌,轉變服務增效益”的思路,圍繞民間藝術文化濃郁,民族工藝精湛的民族特點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村莊整治規劃,努力打造“布依歷史文化村”,現建有農家博物館,簸箕畫長廊,主題小院木藝坊,塗鴉牆藝術,阿渡河景觀等。
福韻·王崗
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王崗村上王崗布依寨位於香紙溝風景名勝區龍泉河畔,總人口257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8.5%,人均收入6500元,主要以種養植、鄉村旅遊業等為主,擁有“布依庖湯第一村”美名。寨中傳存著清朝道光15年的族中銅鼓,記載著深厚獨特的文化底蘊,特別是其中的布依美食文化,以其大俗大雅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布依“庖湯”(俗稱殺豬酒),是布依人春節來臨之際的民族宴會。王崗以整潔的布依村寨環境、獨特的民族文化,以樸實的鄉土氣息和原汁原味的布依農家菜餚,吸引著寨外的人們,布依庖湯酒、布依“八大碗”,飽了客人的口福。村寨中的布依民居保存了明代中期的風貌,村中民居坐南向北,依山而建,全村60餘棟民居中,有明代建築3棟,該寨的四合院、三合院最具有代表性。王崗村寨經歷了300多年的歷史,多年來,靠老百姓自覺的保護意識,原有的古建築群、古木奇樹群等保存完好。2009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入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名錄。
古韻·隴腳
隴腳村座落於省級風景名勝區香紙溝景區內,總人口947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1.5%,農業、造紙、飲食、牽馬、旅遊服務業等是該村村民收入主要渠道,年人均收入6550元。香紙溝,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土法造紙”工藝,早已聞名遐邇。這種手工造紙技藝,因與東漢蔡倫的造紙技藝一脈相承,被稱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紙術活化石”,該工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現今,在該村白水河、湘子溝、上下隴腳村民組採用木架和仿木工程相結合的方式修建集參觀、展示、保護非物質文化為一體的造紙作坊群,隴腳村60餘戶農戶得到受益,逐步形成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擴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效益,促進該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