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秘密》是2013年崑崙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畢飛宇。
基本介紹
- 書名:沿途的秘密
- 出版社:崑崙出版社
- 頁數:302頁
- 開本:32開
- 作者:畢飛宇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390041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沿途的秘密》以作家畢飛宇生活、情感和文學感悟,融合個人從小到大的影像,以及與文學創作相關的圖片,再加上作家最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形成了一個作家“名片”式特色圖書,成為廣大文學青年的良師益友。
編輯推薦
《沿途的秘密》是一本創意獨特、內容豐富、印製精美的書籍。作者是優秀青年作家畢飛宇,以作家文學自述、生活影像和最具影響力的中短篇小說融合在一起,以“回報讀者,回報親人,回報社會,回報文學饋贈”為主旨,在文學界產生很大反響。
作者簡介
畢飛宇,1964年生於江蘇興化,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同年任教於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1992起任《南京日報》記者,1998年至今供職於江蘇省作家協會。主要作品有《畢飛宇文集》四卷,《畢飛宇作品集》七卷,代表作有《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青衣》、《玉米》、《平原》等。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文學獎,並有十多個語種的版本在海外發行。
圖書目錄
關於回報者文叢/編者
為結束,為開始/李敬澤
自序/畢飛宇
第一部分創作與生活
為我的孩子而寫
永別了,彈弓
我所接受的語文教育
寫滿字的空間是美麗的
聽老太太聊天
忌諱
久久地望著
我們身上的鬼
談藝五則
我描寫過的女人們
自己長自己
一臉粉刺
答賈夢瑋先生問
《青衣》問答
答李大衛
再談短篇小說
人類的動物園
第二部分中短篇小說
寫字
蛐蛐蛐蛐
懷念妹妹小青
祖宗
哺乳期的女人
白夜
是誰在深夜說話
地球上的王家莊
敘事
青衣
玉米
為開始,為結束(代跋)/侯健飛
為結束,為開始/李敬澤
自序/畢飛宇
第一部分創作與生活
為我的孩子而寫
永別了,彈弓
我所接受的語文教育
寫滿字的空間是美麗的
聽老太太聊天
忌諱
久久地望著
我們身上的鬼
談藝五則
我描寫過的女人們
自己長自己
一臉粉刺
答賈夢瑋先生問
《青衣》問答
答李大衛
再談短篇小說
人類的動物園
第二部分中短篇小說
寫字
蛐蛐蛐蛐
懷念妹妹小青
祖宗
哺乳期的女人
白夜
是誰在深夜說話
地球上的王家莊
敘事
青衣
玉米
為開始,為結束(代跋)/侯健飛
後記
為開始,為結束
十年前,李敬澤為叢書第一輯作序時,題目叫《為結束,為開始》,序文高情遠致,揮灑自如,初看像專指三位作家,實則剖析了絕大多數作家和作品的關係,作品和讀者的關係,尤其強調了個人成長經歷對一個作家的影響。當時敬澤兄還在《人民文學》雜誌社供職,眨眼之間十年過去,敬澤已經成為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而《回報者文叢》一、二輯六位青年作家畢飛宇、鬼子、東西、裘山山、徐坤、孫惠芬也人到中年,碩果纍纍。於是我斗膽把敬澤的題目前後顛倒一下,即:為開始,為結束。
關於《回報者文叢》的編輯想法,一、二輯前言都做了交代,不再贅言。需要說明的是,這套叢書的社會反響讓人始料未及。雖然近年來純文學市場越來越慘澹,發行量很小,但仍有很多剛剛嶄露頭角的文學新銳坦言,這套集作家自述、影像和小說於一體的叢書深深影響了他們——這正是我們當初所希望的,不論一個作家寫了多少作品,不論出版了多少集子,這本書既要成為一個作家的名片,也要成為有志於文學青年的照明燈。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叢書只做了兩輯六位作家,就不得不於2005年中斷。幸好十年八年並不算長,多少遺憾、如何痛苦具成往事,《回報者文叢》於2012年恢復出版,第三輯六位青年作家葛水平、魏微、魯敏、徐則臣、羅偉章、王凱將於年底與廣大讀者見面。就在編輯新六家作品時,中國當代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真讓人百感交集。值此良機,為了滿足無緣購得一、二輯文叢的讀者需要,我們決定在印刷第三輯的同時,少量加印一、二輯。原來想把前六位作家近年新的代表作增補進來,後來一想,人不能太貪心,再好的事兒也得悠著辦。於是,除了增補了作家簡介和這篇跋文之外,內容和封面原封未動。
最後仍然要感謝廣大讀者,沒有你們,就沒有作家和我們文學編輯的飯碗。話說回到我盜用李敬澤書記的題目,關於文學,我們無需追溯它從哪朝哪代開始,但我們應該相信,文學作為一切藝術形式的母體,直到人類消亡那天,才會真正結束。
侯健飛
2012年11月14日於北京三鏡齋
十年前,李敬澤為叢書第一輯作序時,題目叫《為結束,為開始》,序文高情遠致,揮灑自如,初看像專指三位作家,實則剖析了絕大多數作家和作品的關係,作品和讀者的關係,尤其強調了個人成長經歷對一個作家的影響。當時敬澤兄還在《人民文學》雜誌社供職,眨眼之間十年過去,敬澤已經成為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而《回報者文叢》一、二輯六位青年作家畢飛宇、鬼子、東西、裘山山、徐坤、孫惠芬也人到中年,碩果纍纍。於是我斗膽把敬澤的題目前後顛倒一下,即:為開始,為結束。
關於《回報者文叢》的編輯想法,一、二輯前言都做了交代,不再贅言。需要說明的是,這套叢書的社會反響讓人始料未及。雖然近年來純文學市場越來越慘澹,發行量很小,但仍有很多剛剛嶄露頭角的文學新銳坦言,這套集作家自述、影像和小說於一體的叢書深深影響了他們——這正是我們當初所希望的,不論一個作家寫了多少作品,不論出版了多少集子,這本書既要成為一個作家的名片,也要成為有志於文學青年的照明燈。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叢書只做了兩輯六位作家,就不得不於2005年中斷。幸好十年八年並不算長,多少遺憾、如何痛苦具成往事,《回報者文叢》於2012年恢復出版,第三輯六位青年作家葛水平、魏微、魯敏、徐則臣、羅偉章、王凱將於年底與廣大讀者見面。就在編輯新六家作品時,中國當代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真讓人百感交集。值此良機,為了滿足無緣購得一、二輯文叢的讀者需要,我們決定在印刷第三輯的同時,少量加印一、二輯。原來想把前六位作家近年新的代表作增補進來,後來一想,人不能太貪心,再好的事兒也得悠著辦。於是,除了增補了作家簡介和這篇跋文之外,內容和封面原封未動。
最後仍然要感謝廣大讀者,沒有你們,就沒有作家和我們文學編輯的飯碗。話說回到我盜用李敬澤書記的題目,關於文學,我們無需追溯它從哪朝哪代開始,但我們應該相信,文學作為一切藝術形式的母體,直到人類消亡那天,才會真正結束。
侯健飛
2012年11月14日於北京三鏡齋
序言
畢飛宇
感謝侯健飛先生,由於有了他的創意,我才有了這樣的一本書,我才有機會清理一下自己的生活。雖然書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我的舊作,可是,由於有了我的足跡,依我看來,這本書依然是有新意的。再過幾天,我就滿38歲了,一個標準的中年男人了。這么多年下來,我特別在意自己讀過哪些書,寫過哪些書,恰恰忽略了自己所走過的路。在我清理一下不到40年的人生道路的時候,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我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事,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人,我時而感到幸福,時而覺得沮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還不錯,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實在不是東西。但是,不管怎么說,面對以往,我最想說的是,我感謝生活。我感謝昨天,感謝今天。
在我攝影、寫作圖片說明的過程中,我沒有料到自己會承受這樣巨大的情感衝擊。這樣的衝擊讓我對自己感到陌生。生命的來龍、生命的去脈讓我看到了生活的開闊與縱深。它是明晰的,卻又是神秘的;它是浩瀚的,卻又是點滴的;它是線形的,卻又是紛亂如麻的;它是生硬的,卻伴隨著人類的體溫;它是裸露的,卻是那樣地深不可測;它是被遺忘的,最後你卻發現,它一直都是你身上的疤;它是你記憶猶新的,可你四顧茫茫皆不見;它是物質的,卻更是精神的;它是現實的,卻更是恍如夢寐的。時過境遷,大事可以化小,然而,只要心不死,小事卻永遠也不能化了。這就是生活。最讓我不能平靜的還是我的那些親人們。“我”是誰?我不止一次地問過我自己。現在我明白了。“我”是一個高度虛無的東西,比方說,“昨天的我”,“明天的我”,有時候,“我”其實是不存在的。使“我”變得堅實起來的,可感起來的,恰恰是你身邊的人。你的親人,你的朋友。“我”是一個被包圍的東西,一個時時刻刻被參照、被呼應的東西。想想看,一旦把你身邊的、以往的親人、朋友都抽空了,那么,那個會用兩條腿行路的肉身究竟是什麼?
關於我的作品,我不想再說什麼了。在生活面前,所有的“藝術”都顯得那樣匆忙、那樣漂浮。藝術是有限的,藝術家是有限的。如果說,藝術能夠燭照生活,這只能說,生活具有仁慈的品格,生活本身具備了與光芒同行的熱切願望。
今天是2002年的元旦,在此,不管我們的藝術見解如何,我衷心地祝福我的同行們;不管我們的審美趣味存有怎樣的差異,我衷心地感謝我的讀者們。
我還要對年輕的攝影家速加先生表達我的感謝,對我的老兄張成先生表達我的感謝,是他們幫助完成了本書的製圖工作。
2002年1月1日於
南京龍江小區寓所
感謝侯健飛先生,由於有了他的創意,我才有了這樣的一本書,我才有機會清理一下自己的生活。雖然書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我的舊作,可是,由於有了我的足跡,依我看來,這本書依然是有新意的。再過幾天,我就滿38歲了,一個標準的中年男人了。這么多年下來,我特別在意自己讀過哪些書,寫過哪些書,恰恰忽略了自己所走過的路。在我清理一下不到40年的人生道路的時候,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我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事,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人,我時而感到幸福,時而覺得沮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還不錯,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實在不是東西。但是,不管怎么說,面對以往,我最想說的是,我感謝生活。我感謝昨天,感謝今天。
在我攝影、寫作圖片說明的過程中,我沒有料到自己會承受這樣巨大的情感衝擊。這樣的衝擊讓我對自己感到陌生。生命的來龍、生命的去脈讓我看到了生活的開闊與縱深。它是明晰的,卻又是神秘的;它是浩瀚的,卻又是點滴的;它是線形的,卻又是紛亂如麻的;它是生硬的,卻伴隨著人類的體溫;它是裸露的,卻是那樣地深不可測;它是被遺忘的,最後你卻發現,它一直都是你身上的疤;它是你記憶猶新的,可你四顧茫茫皆不見;它是物質的,卻更是精神的;它是現實的,卻更是恍如夢寐的。時過境遷,大事可以化小,然而,只要心不死,小事卻永遠也不能化了。這就是生活。最讓我不能平靜的還是我的那些親人們。“我”是誰?我不止一次地問過我自己。現在我明白了。“我”是一個高度虛無的東西,比方說,“昨天的我”,“明天的我”,有時候,“我”其實是不存在的。使“我”變得堅實起來的,可感起來的,恰恰是你身邊的人。你的親人,你的朋友。“我”是一個被包圍的東西,一個時時刻刻被參照、被呼應的東西。想想看,一旦把你身邊的、以往的親人、朋友都抽空了,那么,那個會用兩條腿行路的肉身究竟是什麼?
關於我的作品,我不想再說什麼了。在生活面前,所有的“藝術”都顯得那樣匆忙、那樣漂浮。藝術是有限的,藝術家是有限的。如果說,藝術能夠燭照生活,這只能說,生活具有仁慈的品格,生活本身具備了與光芒同行的熱切願望。
今天是2002年的元旦,在此,不管我們的藝術見解如何,我衷心地祝福我的同行們;不管我們的審美趣味存有怎樣的差異,我衷心地感謝我的讀者們。
我還要對年輕的攝影家速加先生表達我的感謝,對我的老兄張成先生表達我的感謝,是他們幫助完成了本書的製圖工作。
2002年1月1日於
南京龍江小區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