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沿著河流還鄉》是作家周蓬樺的鄉土散文集。該書以個人的成長,展現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魯西平原農村生活,以似懂非懂的童年目光、躁動不安的青春心態、諸多感慨的中年回首,重新觀察並審視那個物質匱乏的艱苦年代,描繪往昔的蒼涼畫卷。作者沿岸行走,腳踩厚重的往事落葉,細數少有人願意直面坦言的,淳樸、粗野,甚至魔幻的樁樁件件。柴草、麥垛、煙囪、積水、花園等意象串起生命中的點滴,切近而又疏離冷靜的故里,有著物資匱乏歲月的艱難和溫情,作者筆下普通人的憂喜哀樂真實動人。
作品目錄
第一輯 柴草之火 木頭車輪 灶火 風 落水鳥 姆媽 乾旱的日子 穀倉 夜路 鳥巢 乾葵 叫喊 雨水 磨坊 雪地上的狗 遠逝的節日和雪 大風吹跑了我的帽子 | 第二輯 麥垛上的星空 打麥場 早春 作文課 夏天的小事 狗日的墳 一縷幽暗的光線 冬天的砍伐 掉在地上的東西 站在水缸里的草 別人死的日子 順著河水走 遠處走來一個人 | 第三輯 路上的積水 河畔 一段路 星期三 花籃 每天的事情 道路上的鞋子 道路 黑管 暴風雨 在外鄉 郵差 泥巴之歌 原來的樣子 包著紅頭巾的小白楊 年輪的唱片 童年躲在梨園柵欄後面 | 第四輯 林中煙囪 鐵路以南 月光照耀木柵門 林間樹木 火柴 鏡頭:1980年 花楸樹 後院的光陰 壞習慣 弟弟的郵票 馬語 野薄荷之書 通靈的人 雪:紀事 緩慢的馬車 所有的樹木 鄉間光束 假寐的狐狸 | 第五輯 一幢憂傷的屋舍 早期寫作 鞋子:明亮和優雅 一個人,一部電影 文學社 仰望星空的夜晚 存在 從前的味道 還鄉 通往幸福的花園 一幢憂傷的屋舍 初春的樹林 迷人的蜘蛛 憂傷的迴廊,遙遠的風車 |
作品鑑賞
在《沿著河流還鄉》這部散文集裡,周蓬樺不僅在回憶著少年往事,還在揭秘自己的生命來路。少年往事是文字的軀殼,生命來路才是敘事中的骨髓。在《道路》中,他對鄉村歲月做了清晰的界定。“就我本人而言,從出生到學齡,只在鄉村度過了短短八年的時光。但直到今天,這短短的八年依然是我寫作的基本線索。直到今天,只要我一閉上眼睛,腦海里就會有一片綠無際涯的田野浮現。”若無八年鄉村時光,便無周蓬樺的寫作之旅。沙河鎮、郭高中學、韶堂村、魏莊村,把這些散布在魯西平原上的一個個點連線起來就是周蓬樺的故鄉。兩千八百多個日日夜夜裡,從這個點到那個點,從那個點再到另外一個點,有反覆,有交錯,藉助文字呈現的也許不足現實的百分之一。
在周蓬樺的過去,鄉是空間意義上的,它容納過他的悲喜歌哭、酸甜苦辣。對他來講,鄉是空間意義上的,更是精神層面上的。故鄉在少年離去之後的長久歲月里日漸豐厚。與此同時,空間意義上的故鄉早已面目全非。在《從前的味道》中,周蓬樺寫道:“村莊已經變成種植蔬菜大棚的試驗區,一望無際的青紗帳變成了白色的塑膠棚,在風中嗚嗚作響,龐然大物狀。”在具體位置上的尋找故鄉已然徒勞,轉而通過一個個方塊字來營造,是躲避也是構建。變慌亂、倉皇、茫然為從容、鎮定、清晰。
哀傷是這部散文集的情感主線,是如夢似幻的鄉村往事在現代化、工業化大潮面前的必然遭際,也是作者的眷戀在功利心無處不在的當下的真實處境。話雖如此,讀者卻不會被哀傷所束縛或籠罩,因為哀傷總是時不時地被純粹、簡單的自然元素所稀釋、淡化。無處不在的自然靜靜陪伴過一個少年的快樂,同樣緊緊包裹過他的哀傷。如果要為所有鄉村少年尋找一個共同的伴侶,那一定是自然。雪夜裡在荒野里走了幾十里路,直到遇見一株孤零零的白楊,作者懸著的一顆心才稍稍平靜。《所有的樹木》不僅記下這一心緒,還藉機表達對樹木的敬意。在殺身之禍到來時,它是永不背叛的勇士。生活中若有莫逆之交,總是被作者私下裡視為一種樹。樹的境界在他看來是想望而不可即的。“拔地而起,瑟瑟有聲,頂天立地,坦坦蕩蕩,一生純粹。”
《仰望星空的夜晚》《還鄉》《初春的樹林》《花楸樹》《暴風雨》《一段路》等篇章均無聲地傳遞著周蓬樺對故鄉的留戀與懷念。這部散文集既是還鄉的具體行動,也是還鄉的驛站而非目的地。故鄉雖然遠去,但仍在紙頁間頑強地殘存著它的氣息。爺爺、二爺對父親把錢寄來的期盼,母親用心烹飪而出的美味,弟弟對集郵的全情投入,姆媽對少年的百般呵護,素慧大嬸心懷怨恨的難產死去,皆如在眼前、耳畔、心中經久不息。這正是故鄉記憶的生命力,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碰作者靈感的緣由。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11月16日,《沿著河流還鄉》入選中青閱讀10月推薦書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周蓬樺,作家、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石化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乾草垛》《
風吹樹響》《
漿果的語言》等6部,長篇小說《野草莓》《遠去的孔明燈》及中短篇小說集《遙遠》等,在海內外發表作品300餘萬字。獲得冰心散文獎、中華鐵人文學獎、山東省精品工程獎等。被授予中國石化首屆優秀作家稱號。2018年擔任央視大型紀錄片《
穿越北回歸線》總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