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街道位於沿海新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內,營口蘭旗機場坐落於轄區內。轄區內緊鄰哈大高鐵客專和瀋海高速(G15),G305國道和G228國道穿境。305國道東側為營口臨空經濟區、空港物流園,305國道西側為營口沿海產業基地二期工程。隨著土建工程施工的完成及項目的陸續進駐,沿海街道由曾經以海水養殖為傳統經濟,魚躍到營口市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不僅在經濟發展上有重大突破,也拉大了營口市區的城市骨架,是營口城區的南大門。
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經濟概況,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與居民構成,
地理環境
沿海街道辦事處位於沿海新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內,是營口市區的南大門,地處北緯40°35′,東經122°26′。轄境南北狹長、地勢低洼,平均海拔1.8米。東與老邊區柳樹鎮西太平山村臨鹽灘相望,南靠大旱河與蓋州市為鄰,西臨遼東灣,北與西市區大水塘村接壤。總面積9.76平方千米,擁有23.3公里海岸線。
經濟概況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屬蓋平縣,有二道溝、小二道溝、三道溝、四道溝、鐵匠塘、黃旗場、塘窪、土城子、永安堡、前藍旗場、後藍旗場、紅旗場、昌邑屯13個自然村屯。
宣統元年(1909)各村屯由蓋平縣和營口直隸廳(1913年改為營口縣)分轄,二道溝、小二道溝、三道溝、四道溝、永安堡、鐵匠塘、黃旗場、塘窪、土城子9個自然村屯歸營口直隸廳管轄,前藍旗場、後藍旗場、紅旗場、昌邑屯4個自然村屯歸蓋平縣管轄。
1935年7月,實行大村建置。二道溝(含小二道溝、永安堡)、鐵匠塘、黃旗場(含塘窪)、三道溝(含四道溝、網鋪)9個自然村屯劃歸營口縣第一區東白廟子村管轄;後藍旗場(含前藍旗)、紅旗場、土城子、昌邑屯5個自然村屯劃歸營口縣第二區岔口房村管轄。
1938年,由於營口縣改為營口市,其地方行政區劃變更,歸營口市同治區管轄的自然村屯有3個:三道溝(含四道溝、網鋪);歸蓋平縣管轄的自然村屯有11個,其中太平山村轄後藍旗場(含前藍旗場)、紅旗場、昌邑屯;江家房村轄土城子、鐵匠塘、黃旗場(含塘窪)、二道溝(含小二道溝、永安堡)。
1948年,營口解放。土城子、二道溝(含小二道溝、永安堡)、後藍旗場(含前藍旗場)、紅旗場、鐵匠塘、昌邑屯、黃旗場(含塘窪)11個自然村屯歸營口縣江家房區管轄。
1949年4月,撤銷江家房區,成立營口市鹽場區。同年8月,鹽場區撤銷,所轄村屯劃歸營口縣柳樹區。
1956年,設立紅旗鄉,屬柳樹區,下轄鐵匠塘、二道溝(含小二道溝、永安堡)、土城子、黃旗場(含塘窪)、前藍旗場、後藍旗場、紅旗場10個自然屯。昌邑屯歸營口縣柳樹區太平山鄉管轄。三道溝村(含四道溝、網鋪)歸營口市第五區路南鄉管轄。
1957年7月劃歸營口市第五區,同年9月劃歸營口市郊區。
1958年,因國家擴建鹽場,徵用土地,部分村村民遷居:鐵匠塘村遷到路南鄉崔家席坊村;土城子村遷到二道溝仍為獨立村;前藍旗場遷到後藍旗場合為一個村,另有一部分村民遷到老邊鄉前石橋子村;黃旗場遷到塘窪;昌邑屯村村民遷到老邊鄉前石橋子村和三家子村。同年9月,成立營郊公社,沿海街道辦事處為紅旗生產大隊,年底將其所轄的4個行政村,即二道溝(含小二道溝、永安堡)、土城子、藍旗場、黃旗場劃歸營口市鹽場公社。三道溝村(含四道溝、網鋪)劃歸營口市紗廠公社大水塘生產大隊。
1959年8月,三道溝村復歸營郊公社路南管理區管轄。
1961年8月設立紅旗公社,歸營口市站前區管轄,轄二道溝(含小二道溝鄉、永安堡)、土城子、藍旗場、黃旗場(含塘窪)等自然村屯。
1963年春,紅旗公社劃歸營口市郊區。
1964年,三道溝村劃歸紅旗公社。
1981年10月更名為二道溝公社,1983年改二道溝鄉。
1985年,二道溝鄉轄二道溝(含小二道溝、永安堡)、三道溝(含四道溝、網鋪)、土城子、黃旗場、藍旗場5個行政村(含4個自然屯)。
1996年,二道鄉總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轄藍旗、黃旗、土城子、二道溝、三道溝5個行政村。
1998年經營口市人民政府同意,將二道鄉改為二道鎮。
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8058人。
2009年經營口市人民政府同意,撤銷老邊區二道鎮改為老邊區沿海街道辦事處。
2012年,營口市行政區劃調整,將老邊區的沿海街道整建制劃入西市區,現交由營口沿海新區代管。
行政區劃
下轄3社區,5行政村和1鹽場:二道社區、白廟子社區、紅旗社區,二道溝村、蘭旗村、黃旗村、土城子村、三道溝村和紅旗鹽場。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10811003:~200 111二道溝村 ~201 220蘭旗村 ~202 220黃旗村 ~203 112土城子村 ~204 111三道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