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紅軍渡紀念碑

紅軍渡紀念碑,位於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平鎮烏江東岸觀音岩腳街道邊,於1979年建立,顏色是米白色。該紀念碑是紅三軍渡江和創建黔東革命根據地而建立。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簡介,歷史事件,紀念碑文,原“紅軍渡”碑文,現“紅軍渡”碑文,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簡介

紅軍渡廣場紅軍渡江雕塑紅軍渡廣場紅軍渡江雕塑
紀念碑高1.4米,寬1.2米,四邊雕有扁草五星花紋圖案,碑正中棣書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渡江和創建黔東革命根據地

歷史事件

1934年5月中旬賀龍夏曦關向應率領紅三軍團第七、九師進入沿河境,5月31日占領縣城烏江西岸後山的粽子頂,縣城守軍蔣丕緒師彭鎮朴團倉皇逃據縣城烏江東岸。紅三軍占領縣城烏江西岸後,
1934年6月1日在賀龍指揮下由沿河司渡(後又改名惠民渡)強渡烏江,攻克東岸,占領全城,守軍棄城逃遁。紅三軍占領沿河縣城後,在50天內先後揮師東進、南征、北上,行程250餘千米,開闢縱橫100千米的勢力範圍,為建立黔東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1979年6月1日縣革命委員會在紀念紅三軍渡江和創建黔東革命根據地45周年之際,為緬懷紅軍光輝業績,將縣城烏江惠民渡改為紅軍渡,在渡口東岸觀音岩腳建豎紅軍渡紀念碑。1982年縣政府將紅軍渡紀念碑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因修建河東防洪堤時被埋於地下。2008年10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在縣城西岸修建紅軍渡廣場,塑紅軍雕像,便重刻“紅軍渡”紀念碑文。

紀念碑文

原“紅軍渡”碑文

一九三四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在賀龍關向應等同志率領下,於五月十日由彭水西渡烏江。三十一日攻占沿河西岸,擊潰了貴州軍閥蔣丕緒師之傅衡中旅所屬彭鎮朴團。
六月一日,在此渡口橫渡烏江。浩蕩大軍用木船二十餘只過江一整天。當時支援紅軍的船工有四十多人。河東人民在東岸放鞭炮歡迎紅軍。
六月十九日在楓香溪召開了湘鄂西中央分局會議。決定建立黔東特區。
七月二十一、二十二兩日在鉛廠壩召開黔東特區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了以白石溪、土地灣、鉛廠壩、譙家鋪為中心,包括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陽、秀山等縣部分地區的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創建了我省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
廣大人民民眾為紀念紅三軍進入黔東第一個沿河烏江渡口,故將此渡口命名為“紅軍渡”。特此銘碑,永遠紀念。
一九七九年六月一日

現“紅軍渡”碑文

一九三四年五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紅二軍團)在賀龍夏曦關向應等率領下,由彭水入黔攻占沿河縣城東岸。
六月一日,縣城四十餘名船工用二十餘只木船幫助紅軍強渡烏江.
六月十九日在楓香溪召開湘鄂西中央分局會議,決定開闢黔東革命根據地
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在沿河鉛廠壩張家祠堂召開黔東特區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建立了雲貴高原上第一個紅色政權——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創建了以土地灣為中心的黔東革命根據地,包括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陽秀山等縣,建立了十七個區革命委員會和一百多個鄉蘇維埃政府,組建了五個獨立團以及各區鄉游擊大隊,收編“神兵”並發展為黔東獨立師,發動民眾開展土地革命。
紅三軍在沿河活動長達半年之久,三千沿河兒女參加紅軍,壯大了紅軍隊伍,為紅二、六軍團會師創造了條件,有力地策應了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為紀念紅三軍在此渡江,永遠銘記其光輝業績,特立雕塑世代傳頌。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十月十八日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平街道官山路紅軍渡紀念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