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草甸
由草本植物組成的群落草甸與草原不同,是由中生草本植物組成,適合森林那樣的中等濕潤的環境,草甸和草原這些草本植物組成的群落也可統稱草地(grassland)。草甸和沼澤一樣都是是隱域性植被,在各種適合的條件下都能出現,種類也非常多。最典型的草甸是大陸草甸,廣泛散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森林中,其中在夏綠闊葉林中最常見。大陸草甸混雜花色鮮艷的雙子葉植物,夏季時五顏六色,萬紫千紅。在河流泛濫的地區有河漫灘草甸,河漫灘草甸受河流和積水地段陸地條件的綜合影響,各地區互有差異。亞高山草甸是最美麗的草甸,草長得很高大,其中花色鮮艷的植物特別多,有“五花草甸”之稱。
梳妝樓
“
梳妝樓”屹立於張家口沽源縣境內的閃電河畔,縣城東7.5公里處,是壩上草原惟一一個保存完整的並被專家青睞的歷史遺存。其形態獨特、風格甚殊,是北宋年間專為肖後梳妝而建,故稱"肖後梳妝樓"。南依山巒,東近
灤河,東北為延綿不斷大草原,據樓可遠視金蓮川(閃電河)和碧波千傾的囫圇淖(白海),壯麗的行宮遺址映入眼帘。梳妝樓本身保存完好,北方唯一保存的形制比較特殊的元代建築。形如一蒙古包,全部用青磚砌築。平面為正方形,邊長9.3米,是一般常見之喇嘛塔座形制。南面偏東辟拱形門,東西兩面為拱形窗,上為闌額,再上砌出稜角牙子兩層收分成頂。從南門進入中間,樓下為四角,上為八角。角間為圓柱,上托闌額、普柏枋,再上為單抄四鋪作斗拱,斗拱之上層層疊澀而成巨大穹窿頂,猶如天幕,高約15米,極富神密色彩,頂中空,以磚覆蓋。梳妝樓北面尚存有圍牆和建築基礎。相傳為蕭太后梳妝檯,實際並非遼代所建,依形制分析,乃元代所建,而且應是宮中一座神殿。構造和一般廟宇中殿堂不同,如下部為方塔式座,上承巨大穹窿頂,酷似中世紀的天文台。完全仿自蒙古包形式,體現了民族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肖後”,指遼景宗後肖綽,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遼聖宗之母肖太后。肖綽攝政後,在統和九年至統和二十五年(公元991一1007年)的連續16年間,遼帝、太后及部族大臣都在涼陵清暑,駐蹲並建行宮。
冰山樑
位於沽源縣城東南46公里處的盤道溝行政村三道林自然村境內,主峰海拔2332米,與老掌溝原始森林景區東西相望,相距10米,景區周圍山高水長,植物種類繁多,植被茂密。高山草甸,高山密林,星羅棋布。夏日山頂積雪不化,故名冰山樑。夏日,晴空萬里,冰山樑山頂雲霧繚繞,時而露出白皚皚山的輪廓;傍晚,霞光輝映,冰山樑上空光芒四射,眺首遠望,好似許多銀蛇在天空盤飛。冰山樑群峰,峭壁林立,古木參天,野花爛漫;山澗小溪,叮叮咚咚,時隱時現;山谷霧氣繚繞,深不見底;抬頭上眺,頭頂野草野花迎風搖曳;鳥瞰曠野,滿目翠綠,一望無際。
冰山樑山峰之特華北稱奇,而其山巔的明代長城遺址、古烽火台、景物造化、神話傳說,更給其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山巔上有一深洞,洞中有一不見盡頭鐵繩。據說鐵繩縛一巨蟒。相傳遠古時代冰山樑叫 "霧龍山",山上有一巨蟒,能吞雲吐霧,呼風喚雨,隔三差五,巨蟒使山中雲霧瀰漫,谷中洪水滔天, 生靈荼炭,天公降神,降服劣蟒,以鐵繩縛于山上深洞中。雖屬傳說,但山中雲霧繚繞,深洞鐵繩依在, 且神逗玩之棋盤石尚在,故又名"棋盤山"。這只是民間神話,史冊可考證有明代守邊塞大將劉挺困冰山一段歷史佳話......
冰山樑中神奇無限,是一塊神秘的處女地。為把這一景觀展現於世人,沽源縣政府於1998年開始開發這塊自然景地,99年與大家見面。攀登此山,可觀賞古烽火台、宏偉的明代長城、還有 康熙私訪遺蹟、段家墳等古蹟。松濤陣陣,鳥語花香,景陽鐘聲依舊......(景陽鐘,是明朝守邊塞大將 劉挺向關內報急時用,近似於現代的通訊工具)
草原湖
"塞外明珠"――草原湖,是一處由草原、河流與湖泊互相交織而成的一處奇特高原草原風光。平均海拔1500米,總占地面積為800餘公頃。該地屬灤河上游閃電河流域。美麗、溫柔的閃電河在大草原上千曲百回地蜿蜒而緩慢的向北流去,並形成眾多支流及湖泊,如水泉淖、公雞淖、囫圇淖等,組成草原河網地帶。這裡氣候涼爽、濕潤,7月份氣溫為18℃,為理想的避暑之地。這裡曾是歷史上著名的"金蓮川"腹地。千百年來這裡曾繁育生息了許多北方少數民族。至今尚保存較完整的遼、金、元、清各代行宮及馬場遺址,如遼肖太后梳妝樓等。
草原湖地區有眾多動、植物,其中許多種類是草原特有種類。如金蓮花、野罌粟、祁州漏蘆、防風、桔埂、北柴胡等藥用與觀賞植物。更有營養豐富的牧草如野大麥與直立黃芪等。草原高等動物中主要有:黃羊(蒙古瞪羚)、沙狐、黃鼬、艾鼬(俗名地狗子)、達烏里、中華鼢鼠(俗名瞎老)、大雁、灰鶴、蒼鷺、地鵏(大鴇)、百靈鳥、雲雀、野鴨、燕鷗、鷂鷹、草原腹蛇等等。
風光秀麗的草原湖,夏季風細如絲,水柔似絹,百花怒放,成群的野鴨、海鷗、魚鷹,群起群落,遼闊碧綠的大草原,牛馬羊群點綴其中,構成一幅塞外高原風光。
景明宮
元朝的上都是夏都,遺址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20千米的閃電河北岸。其地金朝稱金蓮川或涼陘,築有景明宮。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1251年,蒙哥合罕以其皇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忽必烈將藩府南移至金蓮川。1256年春,忽必烈命僧子聰(劉秉忠)在桓州以東、灤水(今閃電河)以北,興築新城,名為開平府,作為藩邸。中統四年(1263年),元世祖升開平府為上都,以取代和林。至元九年(1272年),將大都(今北京)定為都城,上都作為避暑的夏都。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涼返回大都。
景觀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