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側頸龜

沼澤側頸龜

沼澤側頸龜(subrufa)屬側頸龜科、側頸龜屬;屬水棲龜類,生活於廣闊的湖泊、河川和沼澤地帶。沼澤側頸龜,因其不能像其他多數龜類那樣能將頭和頸都縮進殼內,而是頸部向一側彎曲時,將頭部縮人甲中,因而得名:沼澤側頸龜體呈灰色,體長可達3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沼澤側頸龜
  • 拉丁學名:Pelomedusa subrufa
  • 別稱:鋼盔側頸龜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無孔亞綱
  • :龜鱉目
  • 亞目:側頸龜亞目
  • :側頸龜科
  • :側頸龜屬
  • :沼澤側頸龜
  • 分布區域: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全境,馬達加斯加島,阿拉伯半島南端
  • 命名者及年代:Bonnaterre,1789
  • 英文名稱:Helmeted Turtle
基本信息,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區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沼澤側頸龜

簡介

沼澤側頸龜是非洲分布最廣的澤龜類,屬於小型的半水柄性龜類,通常生活在積水的水塘中:沼澤側頸龜與另一屬的東非側頸龜在外形或習性上都十分類似,有時候容易混淆。基本上沼澤側頸龜的體型都比東非側頸龜小。而東非側頸龜屬有15個種類,都可以長到30-50厘米。
一般來說,沼澤側頸龜是雜食性龜類,索食性很強,食量也很大,以一般魚蝦、貝類為主食,昆蟲、蚯蚓也是受歡迎的食物,它們甚至會群起合作將小型的鳥類或爬蟲類拖入水中分食,沼澤側頸龜對低溫的承受力高於一般熱帶龜類。當受到驚嚇時它們也會和麝香龜類一樣排出麝香味的液體。
雄性龜體型較小,尾巴粗大;雌龜體型大,尾巴較細小。沼澤側頸龜是多產的龜類,雌龜每年可以產下數窩卵,每窩平均有10-15枚。雌龜在產卵時挖的土坑很深,幾乎與龜甲長度相等,這樣可以避免強烈日曬造成的高溫。而且沼澤側頸龜的龜卵在產下時外表會包有一層濕滑的黏液,乾後會變得十分堅硬,可以防水和防止一般昆蟲的啃食。初生幼龜體色較黑,身體成長速度也較快。

形態特徵

背甲棕色,每塊盾片間的連線線呈深棕色,且較寬;背甲呈長方形,中央扁平。成龜腹甲深棕色,近似棕黑色(幼龜腹甲淡黃色,每條溝呈深棕色,周圍呈淡棕色);腹甲上無韌帶,胸盾溝不在中線相遇。頭頂、頸背部呈淡灰褐色,散布深褐色小斑點,眼睛較大,喙呈人字形,頸腹部、喉部乳白色。四肢背部褐色,腹部乳白色,指、趾間具發達蹼,前肢和後肢均為5爪。尾短。
當受到驚嚇時它們也會和麝香龜類一樣排出麝香味的液體。但是經過馴養後這種本能多會消失。 雌雄辨別容易,雄性體型較小,尾巴粗大,雌龜體型大,尾巴較細小。

生活習性

屬水棲龜類,生活於廣闊的湖泊、河川和沼澤地帶。在乾季時會鑽入底泥中夏眠以渡過乾旱。所以它們對於環境和食物的變化耐受力很高,群居性強。肉食性,以各種昆蟲、小型動物為主食。人工飼養條件下,吃瘦豬肉、小魚等。繁殖季節為晚春或初夏,通常每窩產卵13~16枚。卵長徑38毫米,短徑20毫米。孵化期75~90天。雌龜在產卵時挖的土坑很深幾乎與龜甲長度相等,這樣可以避免強烈日曬造成的高溫。值得一提的是沼澤側頸龜的龜卵產下時外表會包有一層濕滑的黏液,幹掉以後會變得十分堅硬,可以防水和防止一般昆蟲的啃食。初生幼龜體色較黑,身強體健成長快速。由於原產非洲熱帶地區,故不可冬眠,過冬需加溫,但對低溫的承受力也高於一般熱帶龜類。

分布

主要分布於南半球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南美洲和印度洋諸島。

區分

沼澤側頸龜常與西非、東非側頸龜混淆,區分方式很簡單:
1沼澤2西非3東非1沼澤2西非3東非
1. 西非側頸龜,英文名West African Side-Necked Turtle, 拉丁文Pelusious castaneus,Pelusious 屬西非側頸的腹甲是正常的。
2. 東非側頸龜,英文名east African Side-Necked Turtle,拉丁文Pelusios subniger,也是Pelusious 屬,東西非側頸是Pelusious 屬的兩個亞種;東非側頸背甲相對西非和沼澤稍高,閉殼幅度最大;東非側頸的腹甲是葫蘆形的,成體非常明顯,這是區別東西非側頸的依據。
3. 沼澤側頸,英文名African Helmeted Turtles,拉丁文Pelomedusa subrufa,注意沼澤側頸是Pelomedusa 屬,和前面兩個不是一個屬;沼澤側頸是體型最扁,分布最廣。
4. 東非側頸基本沒有進入過大陸市場,也沒有進入北美市場,因為東非側頸的CB很不成功。
5. Pelusious 屬的兩個亞種,東西非側頸都可以完全閉殼,而Pelomedusa 屬不能閉殼,這是兩者的一大顯著區別;另外沼澤側頸,即Pelomedusa 屬體型最扁,分布最廣,而Pelusious 屬背甲較高,尤其東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