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耳病方,改善聽力有一定效果,特別是一些補腎中藥,療效更加顯著,這正應了中醫“腎開竅於耳”的理論。
基本介紹
實踐總結,食療措施,藥方,
實踐總結
補骨脂:有補腎助陽、溫脾止瀉之功。藥理研究表明,補固脂有改善耳蝸血液循環的作用,是治療聽力下降、腎虛耳鳴、耳聾的有效藥物之一。
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之功。研究發現,茯苓降低血中及內淋巴液中的藥物濃度,從而減輕耳毒性藥物對內耳的損害。
丹參: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之功。藥理研究表明,丹參能改善微循環血流速度,增加耳蝸血流量,促進細胞有氧代謝及能理供應。
葛根:有發表解肌、昇陽透疹之功。研究表明,葛根能改善內耳血液循環,對內耳細胞功能恢復有明顯效果。
川芎: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藥理研究表明,川芎能擴張血管,調節耳蝸血流供應,從而改善耳鳴、耳聾諸症。
靈磁石:有潛陽安神、聰耳明目之功,研究發現,耳聾與鐵代謝紊亂有關,靈磁石含鐵量很高,故可治療聽力障礙。
冬蟲夏草:有補肺腎、益精氣、止喘嗽之功。臨床觀察發現,本品能防止藥物性腎、耳損傷,可為臨床安全套用腎、耳毒性抗生素提供保障。
許多單味中藥對治療耳鳴、耳聾,改善聽力有一定效果,特別是一些補腎中藥,療效更加顯著,這正應了中醫“腎開竅於耳”的理論。已確認的藥材。
食療措施
配方:黃柏9克,蒼耳10克,綠茶3克
用法:共研末,沸水沖泡飲用
功效:治療中耳炎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
功效:通竅,治突發性耳聾等
藥方
治耳聾方
1.杏仁(去皮尖熬) 葶藶子(熬) 鹽末(各等分)
上三味,搗研,以少許豬脂和合煎,以綿裹塞耳。(《外台》卷二十二)
2.附子(炮) 瓜子 杏仁(去皮熬各等分)
上三味,搗,以綿裹,塞耳中。(《外台》卷二十二)
治耳聾方。
右五味治下篩,以綿薄裹,內耳中一日一夜,若小損即去之,直以物塞耳,耳中黃水及膿出,漸漸有效,不得更著,不著一宿後,更內一日一夜,還去之,依前。
又方。
草麻人(五合)、杏人、昌蒲、磁石桃人(各三分)、巴豆(一分)、 石鹽(三分)、附子(二分)薰陸香、松脂(各十分)、蠟(八分)、 通草(三分)。
右十二味先搗草石,令細別研諸人如脂,內松脂臘,合搗數千杵。
令可丸乃止,以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一日四五度,出之轉捻不過三四日易之。 又方。
磁石四兩天門冬地骨皮生薑各三兩。
山茱萸、茯苓、昌蒲、芎 枳實、白芷、橘皮、甘草土瓜根、牡荊子(各二兩)、 竹瀝(二升)。
右十五味俰咀,以水八升煮減半,內瀝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五日一劑,三日乃著散內耳中,如後方。
石昌蒲、白 、牡丹、山茱萸牛膝、土瓜根(各二兩)、磁石(四兩)。 右七味治下篩,綿裹塞耳,日一易之,仍服大三五七散佳,方在第十三卷中。 又方。
薰陸香、草麻、松脂、蠟亂髮灰、 石鹽。
右六味等分末之,作丸,綿裹塞耳,時易之,差止。
治耳出膿水散方
礬石(三兩) 烏賊魚骨(一兩) 黃連(一兩) 龍骨(一兩)
上四味,搗末,以棗核許綿裹,塞耳中,日再。(《外台》卷二十二)
治耳痛有汁出方
熬杏仁令赤黑,搗如膏,以綿裹塞耳,日三易,三日即愈。(《肘後方》卷六)
治蜈蚣入耳方
炙豬肉掩耳,即出。(《外台》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