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

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

《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是2019年6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威威。

基本介紹

  • 書名: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
  • 作者:王威威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462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治國、治天下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先秦諸子為如何治理國家和天下以獲得穩定的社會秩序提供了各種模式,如德治、禮治、法治、無為之治等:而治國、治天下又與教民有著直接的聯繫,一與各種治理方式相適應,有詩教、禮教、樂教、法教、不言之教等教化方式。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為不同時期的思想家所繼承、發展和詮釋;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間,因為分歧而互相批判,但分歧中又分享著共同的觀念,且在批判中逐漸接受對方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共識。《治國與教民:先秦諸子的爭鳴與共識》以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為綱,通過對先秦諸子治理思想和教化思想的比較,梳理出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的提出、發展和演變的線索,展現出不同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間的論爭情景,澄清其中的分歧與共識,以期為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和道德教育提供借鑑。

圖書目錄

導言從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說起
一 哲學、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
二 “以西釋中”與“以中釋中”
三 中國古代哲人的致思對象與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
四 治國與教民問題在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 權力與法:老子與韓非的無為之治的比較
一 老子之“無為”與“自然”
二 老子之“無為”與“法”
三 韓非之“法”與君權
四 韓非之“法”與“無為”
五 結論
第二章 “自然”與“無為”:莊子學派對無為之治的詮釋
一 “道”與萬物“自然”
二 萬物“自然”與權力的消解
三 人性與制度約束
四 “在宥天下”與“至德之世”
五 天道與秩序
六 君無為而臣有為
七 結論
第三章 德治與法治:商鞅、韓非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接受
一 三世說
二 “治世不一道”與“事異則備變”
三 “先德而治”與“前刑而法”
四 “述仁義於天下”與“至安之世”
五 結論
第四章 勢、術與法治:韓非對前期法家思想的綜合與發展
一 “自然之勢”與“人設之勢”
二 “因其勢”
三 “形名參同”之術
四 “循名責實”之術
五 結論
第五章 黃帝之治:以《商君書》《管子》《莊子》《呂氏春秋》為中心的考察
一 仁義之治
二 禮法之治
三 法天之治
四 結論
第六章 “禮義化性”與“習俗化性”:苟子思想中禮與俗的教化作用
一 性惡論辨析
二 禮義與化性
三 習俗化性
四 美俗、惡俗與易俗、成俗
五 結論
第七章 “以法為教”與“以吏為師”:韓非的教化思想
一 “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
二 “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三 “以法為教”與毀譽之名
四 餘論
第八章 富民與教民:老子、荀子、韓非三者思想的比較研究
一 “我無事而民自富”與“不言之教”
二 “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
三 “以力得富”與“以法為教”
四 結論
附錄一 “新子學”概念系統的建構
附錄二 先秦諸子論人性、人情與人慾之關係
附錄三 西方學術與子學概念詮釋的方法——以老子的“無為”為例
附錄四 老子的無為政治與諾奇克“最低限度的國家”之比較
附錄五 天下與國家:商鞅的政治哲學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