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開的童年》是作者譚湘豫對那片生他齊他托起他夢想的土地的深情嚮往,通過對那個美麗多夢而又艱難的童年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普普通通人的描寫,讓你仿佛行走在鄉間的田壟,和那些沉默辛勞的人們,一起享受著平凡而樸實的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菜花開的童年/百部原創兒童文學叢書
-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 頁數:146頁
- 開本:16
- 作者:譚湘豫 譚旭東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829094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譚湘豫是一位關注家鄉,關注孩子,關注辛勞的人們。他以散文篇幅短小,筆調細膩,文筆華美,可謂字字珠璣。《油菜花開的童年》共分為三輯:家鄉的美、童年的記憶、旅行的腳印,讓你感受到托起他夢想的土地的喜愛,難忘的童年生活和在田間默默勤勞的人們……
作者簡介
譚湘豫,湖南安仁人。先後擔任湖南省安仁縣文聯副主席、縣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現為郴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老幹部詩詞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演講與口才》雜誌發表文章,業餘時間從事兒童散文創作,經常在各種媒體上發表散文作品,其中《熊峽紅峽》榮獲郴州市撤地建十周年徵文獎,《品讀水稻》榮獲全國散文徵文優秀作品獎,《價值》榮獲文化長征徵文一等獎等
圖書目錄
第一輯 家鄉的美
春天來了
我眼中的農民
藏在都市裡的農莊
油菜花開
家鄉安仁
家鄉的水稻
安仁姬菇的故事
采蘑菇
我是山裡的孩子
記憶深處的綠葉
父親帶我去照魚
江南的雨
夜雨迎秋
美麗的秋
暖冬
沒了腦袋的雞公石
第二輯 童年的記憶
童年的小鐮刀
捉麻雀
趕分社
蓮姨走了
初識方門竹
拐點
我的爸爸媽媽
歲月如歌
母親的牽掛
祝福母親
童年的芝麻月餅
油茶花開的童年
紀念我們的爺爺
窗外的紅桎木
第三輯 旅行的腳印
旅行散記
大連的夏天
情感煙臺
感受泰山
走進廬山
一次難忘的旅行
在世界屋脊上行走
天上大理
歌聲的翅膀
都江堰你好嗎
春天的諾言
後記
春天來了
我眼中的農民
藏在都市裡的農莊
油菜花開
家鄉安仁
家鄉的水稻
安仁姬菇的故事
采蘑菇
我是山裡的孩子
記憶深處的綠葉
父親帶我去照魚
江南的雨
夜雨迎秋
美麗的秋
暖冬
沒了腦袋的雞公石
第二輯 童年的記憶
童年的小鐮刀
捉麻雀
趕分社
蓮姨走了
初識方門竹
拐點
我的爸爸媽媽
歲月如歌
母親的牽掛
祝福母親
童年的芝麻月餅
油茶花開的童年
紀念我們的爺爺
窗外的紅桎木
第三輯 旅行的腳印
旅行散記
大連的夏天
情感煙臺
感受泰山
走進廬山
一次難忘的旅行
在世界屋脊上行走
天上大理
歌聲的翅膀
都江堰你好嗎
春天的諾言
後記
文摘
我眼中的農民
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你就可能難以理解“農民”這兩個字。農民,按照老家的俗話,就是種田人。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農民盼望豐收年。
我的老家安仁是偏遠落後的湘南山區,由於地處閉塞,加上特產工具落後,聽老年人講,在那以糧為綱的年代,仍然溫飽難保,食不果腹。那時的老家曾經流行一首歌謠:“裁布匠家裡沒衣穿,木匠家裡沒凳坐,農民家裡沒飯吃。”其實,在湘南山區每年都有兩個難挨的饑荒季節。在鬧饑荒的日子裡,大多數農民家裡每天只能吃上一餐摻了白皮薯乾的糙米飯,剩下的兩餐不是菜葉煮粥,就是薯渣當飯。餓極了的農民,一大碗熱氣騰騰、能照得出人影子的稀粥,用嘴緊貼在碗邊轉上一圈,就能一口氣把整碗稀粥全部吞下肚。現在說起這樣的事情,我們這一代人聽起來就似乎很遙遠,簡直是件難以置信的事情。
老家農民真正享受豐收的喜悅,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那時剛剛提倡種三系雜交稻,開始,農民心裡有些放心不下。大家議論紛紛,“打倒高桿種矮桿,糧食收成翻了番。”“能吃上白米飯已是不錯了,還種什麼雜交稻。”……說歸說,做歸做,雜交稻到底還是種上了。事實上種起來並不怎么費事,讓人想不到的是,雜交稻使糧食生產當年就實現了晚稻超早稻的奮鬥目標,全年糧食生產超“綱要”。無比艱難的一步,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跨過來了。初次嘗到豐收的喜悅,農民心裡都十分高興。只要提到雜交稻,就會笑得把嘴巴掛到耳朵上。
實行聯產責任承包制以後,農民很快就享受到了豐收的快樂。記得爸爸媽媽說起過,那時候突然間發現自家的穀倉已是滿得不能再滿了,稻米多得連家裡飼養的數十頭豬也無法幫著吃完。
於是,爸爸和媽媽合計要把吃不完的稻穀擔到集市上賣。爸爸和媽媽挑了兩擔去,一問,價錢很低。爸爸說,沒辦法,糧食是自己用血汗打來的,能變出一個錢算一個錢,這就是農民的現實。那時候,家家戶戶糧食豐收,糧價一年比一年低,在鮮辣椒要賣3元一斤的年月,糧價卻跌落到48元錢能買到100斤稻穀。農民年年盼豐收,盼來的卻是增產不增收,明白人在經濟上細細一算,不但分文未賺,反倒貼了不少錢。
可能現在有人會問,究竟怎么了?不是廣播電視裡總說人口迅速增加,耕地不斷減少嗎?怎么這打下的糧食竟會吃不完呢?
其實,如果聽父輩們一講,一下子就明白了。農民的根生長在深厚的黃土地,再苦,再虧,再累,田也不能不種,即使那些進城打工的農民也還是丟不下心中的鋤頭和土地。人們不能去喝西北風,關鍵是吃得好不好。畢竟錢是吃不得的,只有糧食才能解人飢餓解人饞。所以農民總是會想盡辦法種好地,多打糧食。哪怕糧食在市場上一點也不值錢,但在農民的心目中,總是有著難以估量的價值!
當然,真正改變老家農民種田命運的,還是雜交水稻的推廣。記得中學時就聽大人們說,外國人種糧食,產量特別高,而且泰國的大米又軟又香!難道月亮真的只有外國的圓?農民只相信自己頭頂上的月亮才是真實的。農民心想,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好,雜交稻還不是外國人從中國引種出去的嗎?!不信我們就種不出既軟又香的優質米來。 縣裡組織農技人員培育新品種。他們沒有辜負農民的……
P5-7
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你就可能難以理解“農民”這兩個字。農民,按照老家的俗話,就是種田人。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農民盼望豐收年。
我的老家安仁是偏遠落後的湘南山區,由於地處閉塞,加上特產工具落後,聽老年人講,在那以糧為綱的年代,仍然溫飽難保,食不果腹。那時的老家曾經流行一首歌謠:“裁布匠家裡沒衣穿,木匠家裡沒凳坐,農民家裡沒飯吃。”其實,在湘南山區每年都有兩個難挨的饑荒季節。在鬧饑荒的日子裡,大多數農民家裡每天只能吃上一餐摻了白皮薯乾的糙米飯,剩下的兩餐不是菜葉煮粥,就是薯渣當飯。餓極了的農民,一大碗熱氣騰騰、能照得出人影子的稀粥,用嘴緊貼在碗邊轉上一圈,就能一口氣把整碗稀粥全部吞下肚。現在說起這樣的事情,我們這一代人聽起來就似乎很遙遠,簡直是件難以置信的事情。
老家農民真正享受豐收的喜悅,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那時剛剛提倡種三系雜交稻,開始,農民心裡有些放心不下。大家議論紛紛,“打倒高桿種矮桿,糧食收成翻了番。”“能吃上白米飯已是不錯了,還種什麼雜交稻。”……說歸說,做歸做,雜交稻到底還是種上了。事實上種起來並不怎么費事,讓人想不到的是,雜交稻使糧食生產當年就實現了晚稻超早稻的奮鬥目標,全年糧食生產超“綱要”。無比艱難的一步,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跨過來了。初次嘗到豐收的喜悅,農民心裡都十分高興。只要提到雜交稻,就會笑得把嘴巴掛到耳朵上。
實行聯產責任承包制以後,農民很快就享受到了豐收的快樂。記得爸爸媽媽說起過,那時候突然間發現自家的穀倉已是滿得不能再滿了,稻米多得連家裡飼養的數十頭豬也無法幫著吃完。
於是,爸爸和媽媽合計要把吃不完的稻穀擔到集市上賣。爸爸和媽媽挑了兩擔去,一問,價錢很低。爸爸說,沒辦法,糧食是自己用血汗打來的,能變出一個錢算一個錢,這就是農民的現實。那時候,家家戶戶糧食豐收,糧價一年比一年低,在鮮辣椒要賣3元一斤的年月,糧價卻跌落到48元錢能買到100斤稻穀。農民年年盼豐收,盼來的卻是增產不增收,明白人在經濟上細細一算,不但分文未賺,反倒貼了不少錢。
可能現在有人會問,究竟怎么了?不是廣播電視裡總說人口迅速增加,耕地不斷減少嗎?怎么這打下的糧食竟會吃不完呢?
其實,如果聽父輩們一講,一下子就明白了。農民的根生長在深厚的黃土地,再苦,再虧,再累,田也不能不種,即使那些進城打工的農民也還是丟不下心中的鋤頭和土地。人們不能去喝西北風,關鍵是吃得好不好。畢竟錢是吃不得的,只有糧食才能解人飢餓解人饞。所以農民總是會想盡辦法種好地,多打糧食。哪怕糧食在市場上一點也不值錢,但在農民的心目中,總是有著難以估量的價值!
當然,真正改變老家農民種田命運的,還是雜交水稻的推廣。記得中學時就聽大人們說,外國人種糧食,產量特別高,而且泰國的大米又軟又香!難道月亮真的只有外國的圓?農民只相信自己頭頂上的月亮才是真實的。農民心想,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好,雜交稻還不是外國人從中國引種出去的嗎?!不信我們就種不出既軟又香的優質米來。 縣裡組織農技人員培育新品種。他們沒有辜負農民的……
P5-7
後記
利用一點空餘時間,我把自己寫過的散文整理成了一冊書稿。
堂弟旭東對我說,你好好修改一下,也許可以出版成書呢。於是,我又認真地做了修改,把稿子交給他。我知道,堂弟在北京,寫了很多文章,出了很多書,還獲得了魯迅文學獎,是國內很了不起的作家、評論家。而他教書育人也很成功,指導過不少好學生,還培養過一些有名的小作家。比如說,現在全國很有名的張牧笛、陳曦、高璨、盧梓儀和王雪瑩都接受過他的指導,出版了多部作品。他還指導過我們家鄉安仁不少作家,推薦他們出版了多部書。比如說,在我們郴州市戒毒所工作的劉青鵬,與他素不相識,但當小劉把自己寫的長篇童話寄給堂弟時,他立刻認真品讀,還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最後還推薦出了書。我們縣裡的作家協會主席,歐陽啟明,他20世紀80年代就在《湖南文學》發表了中篇小說,還獲得過湖南文學獎,可惜一直沒機會出書,經過堂弟的推薦,啟明的中短篇小說集《河姑》順利出版。
我們家一直有一種讀書的傳統。我父親是一中的數學老師,我叔叔,也是堂弟旭東的父親,也在中學教書。小時候,家裡雖然比較貧困,但有書讀,父母親愛孩子,鼓勵我們積極向上,所以我們小時候都是比較乖的孩子,都愛勞動,也愛學習,因此考上了大學。我在農業大學讀了專科,這在20世紀80年代是很了不起的,也是“文革”以後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堂弟旭東考上了外語本科,是“文革”以後村里第一個本科生。他還讀了博士,做了博士後,是家族的驕傲,也是村裡的驕傲。
我的寫作主要是自學。小時候,父親喜歡寫詩作對,村里人做紅白喜事,都要請父親寫對聯,寫碑帖。這些是我最早的文學啟蒙。後來,我上了大學,在圖書館裡讀了一些名著。工作後,我先在農業部門工作,又擔任縣裡的團幹部,後又做鄉鎮領導,繁忙的工作之餘,也讀了一些文學作品,經常和縣裡的李綠森、羅范懿、歐陽啟明、李瓊林等作家交往,就寫起了散文,還在《湖南日報》《郴州日報》等報發表了不少作品,也參加一些徵文和大賽,獲了一些獎,算是一位業餘作者吧。
收進這本書里的散文,寫得都比較隨意,語言有的不免粗糙,還有的思維可能成人化。多虧了金盾出版社崔麗苹老師的指點和勘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也感謝張海君先生和堂弟旭東給了我一次展示自己寫作成績的機會!
湘南春天總是雨多,花香,草茂。在這樣美麗的日子裡,再來看看自己的作品,與大作家相比,雖有些羞愧,但也感到開心!
感謝幫助我、支持我的老師和朋友!我會繼續努力寫作的!
譚湘豫
2014年初春於湘南
堂弟旭東對我說,你好好修改一下,也許可以出版成書呢。於是,我又認真地做了修改,把稿子交給他。我知道,堂弟在北京,寫了很多文章,出了很多書,還獲得了魯迅文學獎,是國內很了不起的作家、評論家。而他教書育人也很成功,指導過不少好學生,還培養過一些有名的小作家。比如說,現在全國很有名的張牧笛、陳曦、高璨、盧梓儀和王雪瑩都接受過他的指導,出版了多部作品。他還指導過我們家鄉安仁不少作家,推薦他們出版了多部書。比如說,在我們郴州市戒毒所工作的劉青鵬,與他素不相識,但當小劉把自己寫的長篇童話寄給堂弟時,他立刻認真品讀,還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最後還推薦出了書。我們縣裡的作家協會主席,歐陽啟明,他20世紀80年代就在《湖南文學》發表了中篇小說,還獲得過湖南文學獎,可惜一直沒機會出書,經過堂弟的推薦,啟明的中短篇小說集《河姑》順利出版。
我們家一直有一種讀書的傳統。我父親是一中的數學老師,我叔叔,也是堂弟旭東的父親,也在中學教書。小時候,家裡雖然比較貧困,但有書讀,父母親愛孩子,鼓勵我們積極向上,所以我們小時候都是比較乖的孩子,都愛勞動,也愛學習,因此考上了大學。我在農業大學讀了專科,這在20世紀80年代是很了不起的,也是“文革”以後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堂弟旭東考上了外語本科,是“文革”以後村里第一個本科生。他還讀了博士,做了博士後,是家族的驕傲,也是村裡的驕傲。
我的寫作主要是自學。小時候,父親喜歡寫詩作對,村里人做紅白喜事,都要請父親寫對聯,寫碑帖。這些是我最早的文學啟蒙。後來,我上了大學,在圖書館裡讀了一些名著。工作後,我先在農業部門工作,又擔任縣裡的團幹部,後又做鄉鎮領導,繁忙的工作之餘,也讀了一些文學作品,經常和縣裡的李綠森、羅范懿、歐陽啟明、李瓊林等作家交往,就寫起了散文,還在《湖南日報》《郴州日報》等報發表了不少作品,也參加一些徵文和大賽,獲了一些獎,算是一位業餘作者吧。
收進這本書里的散文,寫得都比較隨意,語言有的不免粗糙,還有的思維可能成人化。多虧了金盾出版社崔麗苹老師的指點和勘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也感謝張海君先生和堂弟旭東給了我一次展示自己寫作成績的機會!
湘南春天總是雨多,花香,草茂。在這樣美麗的日子裡,再來看看自己的作品,與大作家相比,雖有些羞愧,但也感到開心!
感謝幫助我、支持我的老師和朋友!我會繼續努力寫作的!
譚湘豫
2014年初春於湘南
序言
序:讓兒童文學走進孩子心靈
近幾年,隨著兒童閱讀推廣的深入,加上家長和老師都很重視兒童課外閱讀,兒童圖書出版得以急速升溫,兒童文學創作也越來越豐富,書店裡擺放出越來越多精美的兒童圖書。除了曹文軒、張之路、沈石溪、楊紅櫻等年齡比較大的一批作家仍在不斷創作和出版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外,一大批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湧現出來,甚至在“90後”群體中也出現了一些具有兒童文學素養的作者。我一直比較關注兒童文學創作和兒童圖書出版,和很多作者打過交道,也常有一些報刊約我寫一些介紹兒童文學狀況的文章,還結識了很多年輕的作家,為許多新書寫推薦語、序言和評論,對兒童文學心得多多。因此,我想,不能僅僅在書齋里做自己的事情,還應該為大家做點實在事。於是,我在專心於理論研究的同時,也介入圖書出版,推薦一些優秀作家的作品,同時,自己也選編、翻譯一些讀物,還為孩子創作了一系列的童話、兒童散文和童詩作品。
在具體的兒童文學創作和編譯實踐中,我發現,中外兒童文學作品種類繁多,特別是今天的兒童文學創作隊伍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有愛心的爸爸、媽媽、教師都積極參與寫作,用文字和孩子對話,用真誠的行動融進童心世界,感動了很多小讀者,讓人頗受鼓舞。我覺得,就當下大多數兒童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未來一代的精神成長更需要的是心靈的關懷和人格的引導,因此這套百部原創兒童文學叢書的出版意義重大。青年出版人張海君是我的好友,去年,我們合作編選了一套“最貼近孩子的童話讀本”(共20冊),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受到了小讀者的廣泛好評。加盟的作家絕大部分是青年人,是近年來活躍於各少兒報刊的優秀作者,其中有的還獲得過各種兒童文學和兒童圖書獎。雖然有的作者是第一次出書,但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都很強。今年,我們再次聯手,推出百部兒童文學原創佳作、新作,目的就是要繼續推動兒童文學創作和兒童課外閱讀向前發展,向讀者展示:中國兒童文學領域裡,除了有很多知名老作家的作品外,還有很多有價值也很鮮活的年輕作者的新作品。同時,讓廣大作家認識到自身的文化價值,感受到寫作的意義。更希望通過這套書的出版,最佳化兒童文學的生態。
目前的兒童文學出版存在一些很嚴重的問題:一是所謂名作家的作品被重複出版,這既浪費了出版資源,也對讀者不負責任。我曾經看到一位作家的同一部作品,同時在好幾家出版社出版,這雖然不是作家的錯,但重複出版既不符合常理,也有悖於出版法規。二是外國兒童文學的引進有些瘋狂,書店裡擺滿了外國兒童讀物,這其實是在過度崇尚外國文化。雖然我們的孩子喝多了洋奶粉,但營養不一定就好,閱讀還是要多元化,中外營養都兼顧,才可能更健康。三是出版社為了節約成本,在很多兒童圖書製作上不用心,使得一些讀物有粗製濫造的現象。這也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當然,最可怕的是,現在不少兒童文學作品,矯揉造作,是一種“偽童心”寫作,作家假裝孩子的角色,捏著鼻子模仿孩子的口氣說話,缺乏真情實感,讀完後,讓人感到離孩子的世界太遠,甚至背離了童心世界。這些問題,如果不引起重視,一定會影響到兒童文學的創作和出版,會傷害成長中的生命。
前些日,我應邀去台灣、汕頭、揭陽、桂林和南寧做講座時,就收到了幾位媽媽給我的字條,她們問了這樣幾個問題:如何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什麼樣的兒童圖書是好書?中外兒童文學有什麼差異?她們問的這些問題很有深度,也很難一下回答得好。我當時只是儘可能地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過,通過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媽媽們很期待孩子的心靈世界能得到優秀的兒童文學的滋養。那么,兒童文學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這是兒童文學作家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很多兒童文學讀者很看重的問題。尤其是家長和老師們,他們都期待兒童文學能夠真正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他們對兒童文學懷著莫大的信任和關切。
以我的創作、編譯和研究的經驗,兒童文學一定要深刻感悟童心世界,對童年生命有深度的解讀,才可能貼近兒童的心靈,才能感動今天的孩子。沒有愛心,沒有智慧,缺乏美感的文字,即使故事再討巧,語言再花哨,也很難讓讀者有所回味,有所感悟,有所收穫。美好的兒童文學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愛、關懷、悲憫、同情、理解、友誼、善意、寬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鮮的修辭,有很動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像,有富有趣味的情節或引人深思的結局。好的小說、童話是編出來的,但編的過程中,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僅僅是技術。精美的詩一定是用心寫出來的,沒有發現美的眼睛,沒有溫暖的心靈空間,是無法容納美好的事物進駐的。
很感謝加盟這套原創兒童文學圖書的作家們,你們用真誠美好的心和富有智慧的文字編織了一幅幅迷人的圖畫。相信讀過這套書的朋友,一定能夠從這些新鮮的作品裡,得到許多藝術和思想的啟發,感受到兒童文學的價值和閱讀的樂趣。
譚旭東
2012年初夏陽光明媚之晨,寫於北京
近幾年,隨著兒童閱讀推廣的深入,加上家長和老師都很重視兒童課外閱讀,兒童圖書出版得以急速升溫,兒童文學創作也越來越豐富,書店裡擺放出越來越多精美的兒童圖書。除了曹文軒、張之路、沈石溪、楊紅櫻等年齡比較大的一批作家仍在不斷創作和出版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外,一大批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湧現出來,甚至在“90後”群體中也出現了一些具有兒童文學素養的作者。我一直比較關注兒童文學創作和兒童圖書出版,和很多作者打過交道,也常有一些報刊約我寫一些介紹兒童文學狀況的文章,還結識了很多年輕的作家,為許多新書寫推薦語、序言和評論,對兒童文學心得多多。因此,我想,不能僅僅在書齋里做自己的事情,還應該為大家做點實在事。於是,我在專心於理論研究的同時,也介入圖書出版,推薦一些優秀作家的作品,同時,自己也選編、翻譯一些讀物,還為孩子創作了一系列的童話、兒童散文和童詩作品。
在具體的兒童文學創作和編譯實踐中,我發現,中外兒童文學作品種類繁多,特別是今天的兒童文學創作隊伍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有愛心的爸爸、媽媽、教師都積極參與寫作,用文字和孩子對話,用真誠的行動融進童心世界,感動了很多小讀者,讓人頗受鼓舞。我覺得,就當下大多數兒童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未來一代的精神成長更需要的是心靈的關懷和人格的引導,因此這套百部原創兒童文學叢書的出版意義重大。青年出版人張海君是我的好友,去年,我們合作編選了一套“最貼近孩子的童話讀本”(共20冊),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受到了小讀者的廣泛好評。加盟的作家絕大部分是青年人,是近年來活躍於各少兒報刊的優秀作者,其中有的還獲得過各種兒童文學和兒童圖書獎。雖然有的作者是第一次出書,但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都很強。今年,我們再次聯手,推出百部兒童文學原創佳作、新作,目的就是要繼續推動兒童文學創作和兒童課外閱讀向前發展,向讀者展示:中國兒童文學領域裡,除了有很多知名老作家的作品外,還有很多有價值也很鮮活的年輕作者的新作品。同時,讓廣大作家認識到自身的文化價值,感受到寫作的意義。更希望通過這套書的出版,最佳化兒童文學的生態。
目前的兒童文學出版存在一些很嚴重的問題:一是所謂名作家的作品被重複出版,這既浪費了出版資源,也對讀者不負責任。我曾經看到一位作家的同一部作品,同時在好幾家出版社出版,這雖然不是作家的錯,但重複出版既不符合常理,也有悖於出版法規。二是外國兒童文學的引進有些瘋狂,書店裡擺滿了外國兒童讀物,這其實是在過度崇尚外國文化。雖然我們的孩子喝多了洋奶粉,但營養不一定就好,閱讀還是要多元化,中外營養都兼顧,才可能更健康。三是出版社為了節約成本,在很多兒童圖書製作上不用心,使得一些讀物有粗製濫造的現象。這也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當然,最可怕的是,現在不少兒童文學作品,矯揉造作,是一種“偽童心”寫作,作家假裝孩子的角色,捏著鼻子模仿孩子的口氣說話,缺乏真情實感,讀完後,讓人感到離孩子的世界太遠,甚至背離了童心世界。這些問題,如果不引起重視,一定會影響到兒童文學的創作和出版,會傷害成長中的生命。
前些日,我應邀去台灣、汕頭、揭陽、桂林和南寧做講座時,就收到了幾位媽媽給我的字條,她們問了這樣幾個問題:如何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什麼樣的兒童圖書是好書?中外兒童文學有什麼差異?她們問的這些問題很有深度,也很難一下回答得好。我當時只是儘可能地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過,通過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媽媽們很期待孩子的心靈世界能得到優秀的兒童文學的滋養。那么,兒童文學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這是兒童文學作家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很多兒童文學讀者很看重的問題。尤其是家長和老師們,他們都期待兒童文學能夠真正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他們對兒童文學懷著莫大的信任和關切。
以我的創作、編譯和研究的經驗,兒童文學一定要深刻感悟童心世界,對童年生命有深度的解讀,才可能貼近兒童的心靈,才能感動今天的孩子。沒有愛心,沒有智慧,缺乏美感的文字,即使故事再討巧,語言再花哨,也很難讓讀者有所回味,有所感悟,有所收穫。美好的兒童文學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愛、關懷、悲憫、同情、理解、友誼、善意、寬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鮮的修辭,有很動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像,有富有趣味的情節或引人深思的結局。好的小說、童話是編出來的,但編的過程中,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僅僅是技術。精美的詩一定是用心寫出來的,沒有發現美的眼睛,沒有溫暖的心靈空間,是無法容納美好的事物進駐的。
很感謝加盟這套原創兒童文學圖書的作家們,你們用真誠美好的心和富有智慧的文字編織了一幅幅迷人的圖畫。相信讀過這套書的朋友,一定能夠從這些新鮮的作品裡,得到許多藝術和思想的啟發,感受到兒童文學的價值和閱讀的樂趣。
譚旭東
2012年初夏陽光明媚之晨,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