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井增產工藝是提高油井(包括氣井)生產能力和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技術措施,常用的有水力壓裂及酸處理法,此外還有井下爆炸、溶劑處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氣井增產工藝
- 目的:提高油井生產能力
- 方法:井下爆炸等
- 發展時間:1947
增產工藝
壓裂液
支撐劑
壓裂設備
發展情況
油井酸處理分為碳酸鹽岩地層的鹽酸處理及砂岩地層的土酸處理兩大類。通稱酸化。
碳酸鹽岩地層的鹽酸處理 石灰岩與白雲岩等碳酸鹽岩與鹽酸反應生成易溶於水的氯化鈣或氯化鎂,增加了地層的滲透性,有效地提高油井的生產能力。在地層的溫度條件下,鹽酸與岩石反應速度很快,大部分消耗在井底附近,不能深入到油層內部,影響酸化效果。可以用:①提高酸濃度到28%左右;②降低縫隙的面積-容積比;③使用稠化、乳化、泡沫酸;④加大排量;⑤使用緩速添加劑等措施,以降低反應速度,延長酸反應距離。為防止酸處理引起的不利作用,改善酸處理效果,在酸液中要加入下列添加劑:①穩定劑,為使酸-岩反應後產生的二價或三價鐵離子不在廢液中發生二次沉澱,需要加入醋酸、檸檬酸或乙二胺四乙酸等絡合劑,使呈溶解狀態;②緩蝕劑,鹽酸對金屬材料有腐蝕性,需在酸液中加入緩蝕劑,以保護地面設備、井內管柱和工具。通常用甲醛和吡啶、炔醇類等;③助排劑,酸化後的排液是酸化中的重要環節,為便於排液,使用表面活性劑,防止形成乳狀液,或高壓混注液態CO2及N2。
鹽酸的注入壓力,可根據酸處理目的與要求:①用低於地層破裂的壓力向油層擠酸,稱孔隙酸化,主要用於清除井底附近的污染,恢復井的正常生產能力;②用高於地層破裂的壓力注酸,稱酸壓。先將油層壓開,造成一定寬度和長度的裂縫,再擠入酸液溶蝕縫面,以形成一定的導流能力,這種方法可延長酸化距離。
砂岩地層的土酸處理 砂岩的主要岩礦成分為石英、長石。膠結物多為矽酸鹽(如粘土)及碳酸鹽,都能溶於氫氟酸。但氫氟酸與碳酸鹽類反應後,會發生不利於油氣井生產的氟化鈣沉澱。一般用8~12%鹽酸加2~4%氫氟酸混合土酸處理砂岩,可避免生成氟化鈣沉澱。氫氟酸在土酸中的濃度不宜過高,以免破壞砂岩的結構,造成出砂事故。為防止地層中鈣、鎂離子與氫氟酸的不利反應及其他原因,在注入土酸前,還應該用鹽酸對地層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範圍要大於土酸處理範圍。近年來發展了一種自生土酸技術。用甲酸甲酯與氟化銨在地層中反應生成氫氟酸,使其在深井高溫油層內部起作用,以提高土酸處理效果。土酸處理工藝與所使用的添加劑與鹽酸處理相似。
參考書目
G.C.Howard & C.R.Fast,Hydraulic Fracturing,SPE Monograph,Dallas,1970.
B.B.Williams,et al.,Acidizing Fundamentals,SPEMonograph,Dallas,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