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村東臨南趙村,南鄰渭河,西鄰南張村,北有油高公路穿村而過,風景秀麗,交通方便。現有耕地2000餘畝,人口360戶1610人。
白家村由魏家、白家、南付3個自然村組成,因原來的白家村生產大隊部設於全村比較適中的白家自然村,故行政村名也叫白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家村
- 外文名稱:baijiacun
- 別名:南付村
-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 所屬地區:中國
- 下轄地區:陝西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604
- 人口:1610
白家村東臨南趙村,南鄰渭河,西鄰南張村,北有油高公路穿村而過,風景秀麗,交通方便。現有耕地2000餘畝,人口360戶1610人。
白家村由魏家、白家、南付3個自然村組成,因原來的白家村生產大隊部設於全村比較適中的白家自然村,故行政村名也叫白家村。
解放初期,全村僅有200戶,820人。主要姓氏為魏、趙、白、付。村民均為漢族。
南付自然村,該村原址在現在村的西南方向約5公里處,因早年渭河常泛濫改道而被迫遷於現址。全村當時只有郭、馬、孟三姓,故名郭馬孟村,後孟姓人絕戶,而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至該村的付姓家族發展壯大,占據絕對優勢,遂改名南付村。
南付村解放前有一關帝廟,坐北向南,廟內供奉著關羽、周倉、關平3尊神像。關羽坐中間,左右大將周倉,手持大刀,右有關羽之子關平,手捧大印待立。早年,寺廟常年香火不斷,每逢正月十五,村上還會請大戲在此連唱三天。解放後,關帝廟曾是槐李鄉政府辦公之地,後為白家村高級社駐地。解放後,神像被毀,關帝廟被村中改為油坊。
南付村還有一座娘娘廟,在村子中段,坐南向北,與關帝廟遙望。娘娘廟庭院寬闊,建築華麗,有專人常年管理。經常有不孕不育的婦女來廟裡燒香許願,懇求娘娘恩惠送子。解放初,該廟被建為白家、南付、南緱三村合辦的國小,學校名為白付緱國小。後改為白家國小,學校併入油槐中心國小後。改為白家村老年人活動中心。
白家自然村,由於該村緊鄰渭河,過去,村民要去河對面種地,渡船必不可少,因而解放前,民眾合夥經營著濃度。到上世紀60年代,白家渡口已經遠近聞名,成為縣公交局審批的定點渡口。渡口有大小木船3艘,員工10人。渡口一年四季生意興隆,行人車輛川流不息,直到渭河沙王大橋建成通車後才廢棄。
在白家村西頭,還有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家村遺址。白家村遺址發現於1974年,後經專家認證,遺址為距今8000年的原始部落。遺址總面積46500平方米,挖掘面積1000平方米。
解放初期,全村人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由於當時條件落後,缺肥少水,沒有生產技術和機械設備,所以產量極低,一年一熟的小麥畝產300斤左右,會茬播種,只能達到100斤左右。
秋糧作物主要是穀子和豆類,畝產不過80斤左右。當時,人們口頭上流傳一句俗語“借著吃,打著還,跟上碌碡過個年。”這是當時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改革開放後,民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5%的農戶都住上了磚木、磚混結構的樓房,有的還仿照城裡人蓋起了單元房。由於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迅速,糧食產量是解放初期的4倍還多,夏秋作物畝產均在千斤以上。
尤其是新農村建設開始後,白家村的村容村貌變化巨大,全村所有街道已實現水泥硬化,道路兩旁綠化美化,村子裡路燈已全部安裝到位,村里還建起了老年人活動中心,圖書館等。
白家村的名人有:
周悅明,自學成醫,醫德高尚,醫術超群,後被調入臨潼區醫院工作,直至退休,現已85歲。1996年,白家村五組村民孫志賢因患嚴重腸梗阻而被西安某大醫院宣布不治,就在其家人為他準備棺材並找人打墓時,經周醫師診治之後,一副中藥竟讓其起死回生,並奇蹟般活了30多年,直到90歲時才無疾而終。
付立平,中共地下黨員。解放前,曾以保長身份做掩護,密碼從事地下工作。身份暴露後,北上延安。解放後曾任陝西省人民政協辦公室主任之職。
能工巧匠馮步華,自幼心靈手巧。年輕時,見村中來的外地人加工座椅,工藝奇特,美觀大方,感覺好奇,他就用心觀察,細心琢磨,取長補短,不斷改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用剛挖的濕楊木作腿,用乾桐木作架,濕乾相間,做成的椅子經久耐用。現在已被民眾稱為方圓百里獨一無二的絕活。他做的椅子美觀大方,坐著舒服,深得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目前已遠銷渭南、富平、長安等周邊區縣。
白甲先生,民主人士。他做事公道,為人正直,深受民眾的好評。解放後,曾任臨潼縣政協委員。社教運動中,家庭被定位地主成分,本人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被遊街、批鬥。打倒“四人幫”後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