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是苗期主要病害。幼苗出土後不久,產生褐色長條形病斑,逐漸擴大,苗根變為紅褐色,後苗根皮層腐爛枯死。嚴重時苗圃松苗成片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松幼苗立枯病
- 危害:危害油松
- 症狀:產生褐色長條形病斑,逐漸擴大
- 防治方法:合理輪作,避免連作
危害,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危害
危害油松。
病原
Thizoctonia solani kuhn 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初生菌絲無色,後呈黃褐色,具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縊縮,老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菌核近球形或無定形,0.1~0.5mm,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μm)。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及病殘體組織中越冬,菌絲體可在土中營腐生生活2—3年以上,遇有適宜發病條件,病菌即可侵染幼苗。生產上高溫季節連日陰雨、排水不良、苗床透光不好易發病。
防治方法
(1)苗圃要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的地塊或採用高畦育苗。
(2)合理輪作,避免連作,密度適中,不宜過密。
(3)苗圃土壤消毒。每m2苗床施用50%拌種雙粉劑7g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9g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9g十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g對細土4~5kg拌勻,施藥前打透底水,取1/3拌好的藥土撒於地下,其餘2/3藥土覆在種子上面,即“上覆下墊”法。
(4)發病初期噴淋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每m2 2~3L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懸浮液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