沴是形聲字,氵為形,㐱為聲。沴的本意是水流遇到阻礙而不順暢,引申指相違,即互相衝突、矛盾。沴讀作lì,是較容易讀錯的漢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沴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ˋ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IWET
- 倉頡:EOHH
- 統一碼:6CB4
- 鄭碼:VOPD
- GBK字型檔:9B6C
- 筆畫數:八畫
- 筆順編號:44134333
- 四角號碼:38122
- 字級:三級
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相關詞語,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1)〈文〉[名] 水流不暢。引申為阻水的高地 [stagnation]
(2)〈文〉[名] 舊謂天地四時之氣不和而生的災害 [calamity]
(3)〈文〉[形] 陰陽之氣不協調
《莊子·大宗師》:“陰陽之氣有~。”
(4)〈文〉[動] 相剋;相傷
《後漢書·五行志一》:“惟金~木。說云:氣之相傷謂之~。”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沴 lì 郎計切
水不利也。從水㐱聲。《五行傳》曰:“若其沴作。”
【譯文】水(往來)不流利。形水聲㐱。《五行傳》說:“好像六種互相違害的現象出現。”
說文解字注
水不利也。河東賦:秦神下讋,跖魂負沴。服䖍曰:沴,河岸之坻也。晉灼申之曰:沴,渚也。按坻,礙水。令水不行,故謂之沴。從水。㐱聲。郞計切。按㐱聲本音當在十二部,鄭訓沴為殄是也。今音郞計者,依如淳音拂戾之戾也。五行傳曰。若其沴作。其當作六,字之誤也。五行傳,謂伏生洪範五行傳也。若六沴作。見洪範五行傳文。鄭曰:沴,殄也。服䖍曰:沴,害也。司馬彪引五行傳說曰:氣之相傷謂之沴。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沴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韻會》郎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說文》水不利也。《前漢·五行志》惟金沴木。
又氣相傷謂之沴,沴猶臨蒞不和意也。《注》服虔曰:沴,害也。如淳曰:沴音拂戾之戾。
又妖氣也。《前漢·孔光傳》六沴之作。《注》沴,惡氣也。
又水渚也。《揚雄·河東賦》秦神下讋,跖魂負沴。《注》沴,河岸之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陵亂也。《莊子·大宗師》隂陽之氣有沴。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義同。
相關詞語
【沴孽】lìniè
[evil genies] 〈文〉[名] 妖孽鬼魅;妖孽。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