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改道(河道變遷)

河流改道

河道變遷一般指本詞條

河流改變原來路徑而沿著新的路徑流動的現象。其成因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的兩種。前者如河流襲奪、河床淤高等引起改道。後者是按照人類的利用目的,有計畫地開鑿新河道,改變舊河道的流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流改道
  • 外文名:river migration
  • 別名:河道變遷
  • 定義:江河流向、流程發生改變的現象
  • 分類:人為改道和自然改道
  • 產生原因:構造、水文、人為原因
介紹,產生原因,構造原因,水文原因,人為原因,原則要求,

介紹

河流改變原來路徑而沿著新的路徑流動的現象。其成因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的兩種。前者如河流襲奪、河床淤高等引起改道。後者是按照人類的利用目的,有計畫地開鑿新河道,改變舊河道的流向。河流改道是一項巨大的水利工程,耗資大、費工事,必須進行周密的計畫方可動工修建。

產生原因

構造原因

在流域內,由於差異構造運動,不同地區升降趨向和速度不同,使河流向相對下降或沉陷的地區遷移,其方式有漸進式遷移、襲奪式遷移、倒流式遷移;

水文原因

在平原河段,大量泥沙不斷淤積,使河床高於兩岸地面,導致河流決口,沿低洼地帶徑流,形成新的河道。最常見的就是黃河;

人為原因

蓄水攔洪、截彎取直、開挖人工河道、挖沙、引水等改變河流主河道;④由於地質運動使河流改變流向。河道變遷不同程度地改變水系格局和水文動態,進而對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以及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原則要求

河流改道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考慮河流改道
(1)河流直接在礦體上方流過,對開採的礦床不能保證安全或經濟上不合理時。
(2)河流穿過露天境界邊緣或地下開採崩落區,以及因排水影響造成的塌陷區時。
(3)因河水大量滲入採區,對邊坡或開採有嚴重不良影響,採用防滲措施不利時。
二、新河道線路選擇在滿足對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改河線路應是線路最短,避免走斜坡,儘量穿越窪地,儘可能避開滑坡、流沙等不穩定土層地段或滲漏嚴重的地層起終點。應力求順應河勢,交角不要過大。
三、新河道與採礦境界線距離要求
(1)新河道應遵循儘量遠離開採境界的原則。
(2)距露天礦境界為100-200m,最小不應少於30m.
(3)距地下開採礦山最終錯動線為50m。最小不得少於20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