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河道形態和水沙運動狀態進行觀察和測量。
運用觀測手段,量測河道的平面和斷面形態要素和水文要素,並以數字或圖象的形式加以記錄。河道內水流和河床相互作用,水流促使河床變化,河床影響水流流態,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不斷地運動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道觀測
- 外文名:river observation
- 測量種類:形態要素和水文要素
- 記錄方式:數字或圖象
- 屬性:預報河道的動態變化
目的
內容
水文觀測
河道地形測量
河道變化觀測
發展
觀測項目,通常以河勢觀測、大斷面測量為主。對於一些重點研究河段,根據需要還要觀測水位、流量、懸移質含沙量、推移質、河床組成、水化學、水溫、冰凌等;河口河道還要觀測潮汐、風浪、含鹽度以及海流等項目;整治工程、險工、引水口附近應加測局部沖刷和淤積以及根石走失情況。
河勢是河道的平面勢態,包括主流線、水邊線、汊道、江心洲、心灘、邊灘、河漫灘以及水面現象等形態要素。觀測方法有目測和精測兩種。目測法用眼睛估測。精測法用經緯儀等儀器觀測。每年汛前、汛後要多次進行。觀測結果應標繪在已有的河段平面圖上。
大斷面測量的水上部分按普通測量方法施測,水下部分在船上用測深桿、測深錘或回聲測深儀進行。船在斷面上的位置常用經緯儀、六分儀和平板儀交會法確定。每年至少在汛前、汛後各測一次。河勢精測可與大斷面測量同時進行。
水文、泥沙測驗按水文測驗規範要求施測。
中國治河歷史悠久,經驗很多。早在公元14世紀50年代治理黃河時已進行簡單的河道觀測。20世紀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及80年代在永定河下游和黃河下游的花園口河段、偉那裡河段、土城子河段和河口河段採用近代科學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河道觀測。90年代,在黃河下游(孟津至河口,長800km以上),黃河中游三門峽至龍門河段、渭河下游、長江中下游的荊江河段、武漢河段、南京河段和長江口、漢江下游、錢塘江口等重點河段和河口,河道觀測仍在繼續進行,並積累了大量資料。一些先進儀器如紅外線測距儀等已經套用。美國、蘇聯等國的河道觀測工作開始較早,80年代的基本觀測方法與中國大體類同。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在河道觀測中套用航空測量和衛星遙感技術已日益廣泛。